在人們日常生活飲食中,由於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逐漸形成一種“早飯喫好、午飯喫飽、晚飯喫少”的潛在心裏暗示。我想大家都在時間高度緊張不夠用的早餐上,或多或少都有喫過脆皮+生菜+烤腸+辣條的多種搭配的美味美食——“煎餅”。
但北方的朋友,不知是否知道,在南方有一種和“煎餅”十分類似的美食名叫:“包角布”。而“它”究竟從何時开始,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呢?“它”與“煎餅”又有什么區別呢?
初次聽到“包角布”的人一定會納悶,什么?“包角布”能喫?這還真是聽起來很有“味道”的一個美食。但是這“包角布”可不是意義上理解的“包角布”,而是上海的一道名小喫。
相傳,最早的“包角布”是明清時期在戲園子外面賣的,餅皮只有指甲蓋那么薄,配着亮紅的辣椒,青翠的小蔥,嫩黃的雞蛋和熱油條,包起來象舊時的鉛筆盒一樣。另外,你們知道么?“包角布”原名還真叫“包腳布”,後鑑於“腳”似乎難登大雅之堂,所以取諧音“角”——形似“老虎腳爪”。
爲什么形似“老虎腳爪”,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那就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租界“華洋雜處”,洋人的三明治受到追捧,然而價格昂貴,聰明的國人就將火腿、生菜等以面皮包裹,加以中西醬料,成爲了“十裏洋場”最受歡迎的小喫。
包角布
煎餅
至於“包角布”與“煎餅”的區別,大家說法不一,但有人戲稱:說白了,就是已“大餅”爲中介,一個“雞蛋”攤的比較奔放——蛋面向外,一個“雞蛋”攤的比較含蓄——蛋面向內;一個專一,只選“綠豆面”;一個博愛,雜糧相伴。
不論如何評價,“包角布”與“煎餅”亦都代表着一種傳統美食的創新精神,經過多年的歷史洗禮以及傳承人不斷的優化,才有了現如今大家熟悉的脆皮+生菜+烤腸+辣條的多種搭配的美味美食——“煎餅”的存在,爲我們時間高度緊張不夠用的早餐,添加了多一種的可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