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於梵山淨水間的食用菌,加以土家族傳統烹飪技法,制作成香菇釀肉、涼拌雙耳、金湯繡球菌等特色菜餚,現身餐桌便備受好評。
初夏時節,地處梵淨山西麓的印江自治縣,一朵食用菌的點“食”成金之旅,生動演繹了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最美風景。
在多年的發展實踐中,印江形成“2+N”產業規劃布局,而食用菌便是“2”中之一。印江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至2011年形成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該縣立足“強龍頭、擴規模、重科技、創品牌、帶農戶、穩增收”的發展思路,形成“黑木耳+香菇+野生食用菌保育+仿野生菌培育”多元化大格局。
同時,該縣着力創建品牌,拓展市場,全力推進食用菌精深加工,創建“梵淨蘑菇”“梵淨仙菇”“自然朵”等品牌,並开發特色“菇宴”菜品,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
除了食用菌,印江還致力於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大力發展茶葉、白酒、精品水果、中藥材等富民產業,培育了“梵淨山翠峰茶”“木黃1934”“印江紅香柚”等區域品牌,認證了15個“兩品一標”。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以特色優勢產業爲依托,以土家美食文化爲底蕴,印江致力於傳承地方特色美食文化,用點“食”成金之法興產業、促銷費、助發展。
該縣陸續舉辦了三屆美食文化節,形成了“十大山珍”“十大美食”“十二宴席”等特色菜品,芋荷酸湯榮獲國際金勺獎,6道菜品入選“大美黔菜”最受歡迎美食,其中“土家祭財神”榮登榜首。
美食爲形,文化爲脈。印江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名茶之鄉”美譽,境內民族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文化和生態文化絢麗多姿、交相輝映,造就了獨具一格的飲食文化和美食體系。
神仙豆腐、綠豆粉、蕎面條等土家傳統菜品,被賦予“中國長壽之鄉”的文化內涵,以全新的形式呈現菜單之上,成爲諸多餐館熱銷的招牌。
而在傳統烹飪技法上,結合特色產業發展,進行美食开發和創造,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不僅激發了舌尖上的消費,也爲印江旅遊增添了魅力。
該縣紫薇鎮的團龍村,便依托土家族傳統美食,开發農家特色菜品,每年吸引數萬遊客前來賞美景、嘗美食,爲當地鄉村旅遊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美山珍戀上“土”文化,新農特奏響金“食”聲。印江以美食爲媒介,不僅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更彰顯了“長壽之鄉·養生印江”的旅遊優勢與文化底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聰
編輯 田勇
二審 劉煜妤
三審 朱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