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之飲
板凳坐需十載功,
微醺爲妙莫稱雄。
打开書看闔上想,
端起酒滿放下空。
酒須飲也,書要讀焉。然酒必端得起放得下,書能讀得通思得透。學而不思,飲而過量,酒囊書櫥耳。
欣緣道人並詩
茶之禪:端起時滿放下空
作者:姜維群
近來撰得一個對聯,似是一點感悟:
讀書吧,打开來看闔上想;
喫茶去,端起時滿放下空。
禪宗裏“喫茶去”三個字禪機頗深,忽一日飲茶,滿杯茶水只能小心翼翼端起,唯恐灑出。及到一飲而盡,空杯放下兢兢战战的感覺頓釋。於是有了這個聯語的下聯。由於對上聯,想起來讀書,看書,需要打开,讀書必須要思考,把書闔上。
禪家總強調放下,尤其是把心放下。此中禪機有人會想不通,心明明都放在胸腔內,難道還捧着不成。其實許多人的心總“懸”着。若不信請往下看:兒女在外,牽腸掛肚,一天不通幾次電話就難睡踏實;算計自家還有幾年退休,以前是有的人怕退休,現在是有的人盼退休,不管怎樣這心累吧;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病想到病,有病想到死,越琢磨脊梁發緊、手冰涼。如此這般,放得下心嗎?
人要快樂,人要健康,把心放下。
把心放下就是把心放寬,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也左右不了,記得唐代詩人張祜有《勸飲酒》詩,也是一種“放下心來”的活法:
“燒得硫黃漫學仙,未勝長付酒家錢。
竇常不喫齊推藥,卻在人間八十年。”
這首詩是講濫服長生不老的仙丹,還不如痛痛快快細水長流地喝酒,照樣能活80歲。要知道從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練仙丹喫補藥特盛行,比現在的保健品還熱,很多人中毒而死。爲什么這樣?求長生欲望太強了,總怕死,總不能放下心活着,折騰得緊死得反而快,而不喫所謂仙藥的竇常,卻輕松自在活到耄耋高齡(也有記載說活了70歲)。
總怕病、總憂死,精神總處在緊張狀態,很像天天用手捧着“心”來活着,战战兢兢不說,身心俱疲。常在清晨聽遛早的人聊天,主要話題是病,最避諱的話題是死,從這個側面看這些人沒有真正放下心來。
其實人需要轉移注意力,生活需要填充內容,佔滿思維空間,排滿每天時間,再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心別闲着,心總在想着做事,就不會瞎尋思、亂琢磨,心自然而然就放下來了。
把心放下不是胡喫海塞、狂飲猛造、沒心沒肺,而是輕松平靜、闲適地生活。把心放下,人就不嘀嘀咕咕、疑神疑鬼。一位腫瘤專家講,總有癌症病人,哪怕打個嗝放個屁都跑來咨詢,緊張得不行。這樣揪着心,別說病人,就是健康的人病也會找上門來。所以再作一詩爲結束:
放下心來病自遠,色即空來心自寬。
竟日無事憂天傾,喫盡參丹也枉然。
(刊於2022年3月9日《中老年時報-副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