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區塊鏈支付爲何卷土重來

作者:孟巖  邵青

時近 2024 年底,區塊鏈支付突然加速。衆多主流金融機構紛紛开始加碼支持區塊鏈支付:

  • 9 月 26 日,貝萊德與 Ethena 合作發行美元穩定幣 USDb。

  • 10 月 3 日,PayPal 與安永合作,使用其自主發行的 PYUSD 完成第一筆穩定幣商業匯款。

  • 10 月 3 日,VISA 宣布 VTAP 平台,幫助機構自主發行和運營穩定幣。

  • 同樣在 10 月 3 日,SWIFT 宣布將於 2025 年开啓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交易實驗。

  • 10 月 16 日,互聯網支付巨頭 Stripe 宣布與 Paxos 合作支持穩定幣支付。

  • 10 月 19 日,法國興業銀行發行歐元穩定幣 EUR CoinVertible。

  • 10 月 21 日,Stripe 宣布以 11 億美元收購穩定幣支付創業公司 Bridge。

  • 10 月 22 日,在俄羅斯喀山的 BRICS 峰會宣布了與 SWIFT 競爭的 BRICS Pay 支付系統。

  • 10 月 24 日,Coinbase 和 A16Z 聯合注資融合了 AI 技術的區塊鏈支付公司 Skyfire。

如此高密度的事件,不能不引發關注。人們都還記得,在 2019 年 Meta 公司衝刺 Libra 因爲受到各方阻攔而失敗之後,曾經被視爲具有革命性潛力的區塊鏈支付就逐漸淡出視野。兩年前,由於加密資產市場的崩潰,多數主流金融機構對於 “數字貨幣”和“加密資產”避之唯恐不及,公衆更是逐漸形成了“區塊鏈沒有未來”的印象,有的人認爲區塊鏈沒有用,有的人認爲區塊鏈雖然有用,但是現實世界阻力太大,無法推動。那么現在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區塊鏈支付突然升溫?區塊鏈支付是否由此將卷土重來,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祕而不宣的成功

在 2014-2019 年之間,區塊鏈技術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好奇和熱情,一度被認爲是可以全面升級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革命性技術。2016 年 Don Tapscott 出版的《區塊鏈革命》一書,代表了這一樂觀情緒的頂點。但是在過去十年的應用中,區塊鏈的應用並未取得預期的成功。相反,公衆從媒體那裏得到的有關區塊鏈的新聞,大多是負面的,比如被寄予厚望的 Libra 項目的失敗, IBM 與馬士基合作的區塊鏈物流管理系統的失敗,澳洲 ASX 證券交易所區塊鏈改造項目的失敗。在互聯網行業內,很多專業人士認爲區塊鏈技術長期未能找到實際應用場景,只能用在一些旁門左道,在“真實世界”裏頭沒什么用,已經被證僞。而大衆媒體將區塊鏈數字貨幣與投機、炒作、欺詐、洗錢和轉移非法資金聯系在一起,使這一技術在公衆心目中被嚴重污名化。

但實際上與公衆的印象完全相反,區塊鏈作爲一項技術,實際上取得了極爲驚人的成功,是目前進行跨界價值交換和可信數據交換的最先進的技術。

爲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先理解“跨界”。

這裏所謂的的跨界,不是指地理邊界或者行政邊界,而是指跨越不同金融體系、國家、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信任邊界。

當前數字經濟當中的一對主要矛盾,就是互聯網在信息傳輸方面的高效率,與不同主體之間由於信任不足導致的價值交換的低效率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信息可以以光速傳播,但是價值卻無法穿越信任邊界。不但如此,隨着互聯網中介平台大肆侵犯用戶數據主權和隱私的事件不斷曝光,人們對於數據主權和隱私保護觀念的增強,數字空間中的信任邊界會越來密集。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數字經濟的運行效率將不斷降低,而不是不斷提高。

區塊鏈支付的核心優勢在於幫助不同利益的主體建立信任、達成共識,從而跨越信任邊界。例如,在跨界支付場景中,這就意味着可以在不同主體之間建立信任,從而降低對账摩擦,提高效率,降低費用。傳統支付系統需要多個中介機構分別進行記账、對账和清結算,每個環節都可能產生摩擦和延遲,一旦出錯會更加繁瑣耗時。而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账本,使得各方可以共享同一套數據,實時更新交易信息,避免了繁瑣的對账過程。這種信任機制使得跨境支付的效率顯著提升,費用大幅降低,特別是在涉及多國、多貨幣的復雜交易中,區塊鏈的優勢尤爲突出。區塊鏈支付不僅減少了中介環節的依賴,還降低了因不同金融體系之間缺乏互信而導致的摩擦。

在當前的經濟形態下,區塊鏈跨越信任邊界的優勢,集中體現在跨境支付上。2015 年以來,很多國家的央行、大型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都靜悄悄地進行了區塊鏈跨境支付的實驗,結果驚人。例如,國際清算銀行的貨幣橋(mBridge)項目[1]是一項开始於 2019 年的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到 2023 年,mBridge 的實驗結果表明,區塊鏈相對於 SWIFT 等傳統支付系統具有碾壓式的巨大的優勢,跨境支付時間從過去的幾天縮短到幾秒鐘,而交易成本接近於零。另一個能夠說明這一點的案例是澳大利亞一家主要商業銀行做的跨境微支付實驗。他們將 10 萬美元分拆成數百筆小額交易進行跨境匯款,使用 SWIFT 系統進行,總共支付 1,240 美元手續費,而使用區塊鏈系統,同樣數量和批次的匯款,總手續費只需 30 美分。事實上,公衆以爲已經失敗的 Libra 全球支付網絡,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該項目因爲諸多非技術因素而終止,但基於該項目所开發的公鏈系統 Aptos 和 Sui,都已經啓動,具有非常優秀的技術性能。

來自用戶的反饋也說明了這一點。據估計目前全球持有數字貨幣的用戶數量大約 5.6 億,其中 8,200 萬人直接使用區塊鏈[2]。很多個人用戶都表示說,一旦开始使用區塊鏈進行支付,就再也回不到傳統銀行了。最近兩三年以來,以公鏈爲通道的“零售”領域穩定幣支付高速發展。根據 VISA 的統計[3],到 2024 年三季度,光在公鏈上可見的穩定幣支付的金額就達到了每個月 1.8 萬億美元,並且正在加速。更令人震驚的是,穩定幣的應用場景正在“破圈”,大量被使用在非投機交易的場景。根據第二大美元穩定幣 USDC 的發行公司 Circle 統計,自 2023 年以來,USDC 在投機場景下的使用率降低了 90%,讓出的空間都被真實世界的轉账支付場景所填充。特別是在一些傳統銀行服務的死角和薄弱環節,穩定幣支付作爲一般支付和價值儲存工具,正在像野火一樣延燒。事實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开始放下成見,重新思考區塊鏈支付這個話題。

既然區塊鏈支付具有如此大的優勢,也取得了如此大的進展,爲什么公衆並不知情?

首當其衝的原因是當前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使得某些國家和經濟體,面對區塊鏈這樣一種革命性技術,採取了短視的壓抑和遏制的政策。

美國在這方面帶了一個極壞的頭,不但將 Libra 全球支付網絡扼殺在搖籃中,而且積極幹預國際上的區塊鏈技術發展,典型案例就是國際清算行 mBridge 項目。該項目啓動於 2019 年,其時俄烏战爭尚未爆發。但當該項目取得成功、確認區塊鏈的優勢時,俄烏战爭已經爆發,美國和西方啓動金融制裁,將俄羅斯踢出 SWIFT 系統。因此,mBridge 的成果,無異於向世界宣布,SWIFT 已經是一個技術上全面落後的體系,應該以區塊鏈取而代之。這顯然並不利於維持對俄金融制裁。此外,由於美元與現有的國際貨幣結算系統深度綁定,所以一種先進的、基於規則的、高度自動化的國際結算網絡,對於美元會帶來怎樣的衝擊,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基於這些考慮,美方直接警告國際清算銀行,謹慎推廣 mBridge 的成果。這是導致該項目成果沒有進行大規模公开傳播的重要原因。國際清算銀行近期宣布考慮退出 mBridge 項目[4],這也給了全球公衆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今天的美國不惜爲了維護現有的秩序而打壓科技創新。這一點與 AI 所獲得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AI 對現有秩序的可能衝擊不會比區塊鏈小。

上行下效,商業金融機構中也存在刻意忽略和打壓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勢力。在很多商業銀行中進行的區塊鏈支付實驗,往往是由處於邊緣的金融創新部門、而非核心業務部門主導。就像當年特斯拉發明交流電,遭到愛迪生積極打壓一樣,創新者被非技術因素壓制。究其原因,還是出於維護既得利益的考慮。經濟學裏經典的“代理人問題”,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主流媒體的負面態度。過去幾年來,主流媒體熱衷於傳播區塊鏈的負面形象,對於一切與區塊鏈有關的正面消息都慣性地採取質疑、冷淡和拒之門外的態度,導致大多數普通用戶對區塊鏈支付避之唯恐不及。

種種因素,導致區塊鏈成爲自核武器以來,被非議最多、最不被公衆理解的技術。

區塊鏈支付的成功無法阻擋

上述的這些因素是否能夠長期甚至永久封禁區塊鏈的發展呢?

我們認爲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五點。

第一,區塊鏈在跨界支付、社交支付等場景中具有的競爭優勢太過突出,實在無法遮掩。在科技時尚,一項新技術如果相對於前一代技術具有十倍以上的性能和成本優勢,就被認爲是革命性的創新,而區塊鏈支付在其擅長的場景中,相對於現有現有技術具有數千至數萬倍的效率和成本優勢。對於這么大的技術優勢,權力、金錢和輿論等力量,只能暫時遲滯其發展,絕對無法長期阻擋。

第二,隨着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加深,對其優勢認識得越來越清楚,一些顧慮則得以消除。例如,各國金融監管當局曾普遍擔憂區塊鏈支付將導致金融活動脫離監管。但隨着過去幾年一系列區塊鏈創新實驗,人們逐漸認識到,區塊鏈實際上提供了更強大的金融監管能力。例如在新加坡金管局(MAS)指導下,由 Ample FinTech 進行的跨境支付實驗中,監管當局可以實時監控金融活動的合規狀態,而且可以通過變更智能合約狀態的方式直接執法,效率與當前的技術相比,提高千倍[5]。此外,區塊鏈支付對於貨幣和經濟體系的影響也正在被更清晰地評估。在 2024 年 10 月 23 日舉辦的金融街論壇中,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分析了 mBridge 項目對於促進亞洲各地區之間經貿往來的價值,並且用心良苦地指出,美元的使用與 mBridge 並不互斥,美元能否繼續作爲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主要取決於美國自身 [6]。這些新的認識有助於解除區塊鏈發展的緊箍咒。

第三,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爲區塊鏈支付的落地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的競爭和對抗加劇,科技競爭被各方視爲重要的勝負手。俄烏战爭爆發之後,美元和SWIFT 系統可以被武器化爲經濟金融战工具的猜測得到證實。在這樣一種新的格局下,在全球範圍內不存在一個力量或者一個協調機制,能夠出於維護既得利益的目的,長期將區塊鏈技術束之高閣、棄而不用。相反,出於競爭的動機,一旦有一方啓動區塊鏈支付的應用,另一方不可能承受以落後一千倍的技術與之競爭的代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自 2019 年以來形成的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集體遏制區塊鏈金融應用的不成文的默契,正在逐漸松動。

第四,區塊鏈技術具有的強烈的外延應用,也將催促甚至迫使各方加入競爭。目前一般認爲區塊鏈的應用集中在金融領域,但事實上配合不斷發展的密碼學創新,區塊鏈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存儲、傳輸、驗證和使用數據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區塊鏈有些類似互聯網,主要成本是建立連接,一旦連接,就會解鎖廣闊的應用場景。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要接入互聯網,需要鋪設網絡、路由器等基礎設施,用戶需要安裝網卡或調制解調器等特殊設備連接網絡。這個接入成本是用戶應用互聯網時的主要障礙。但用戶一旦大規模連入互聯網,大量的創新應用就噴湧而出。區塊鏈也類似,推廣其應用的最大障礙是讓每一個用戶建立自己的數字身份,並通過數字錢包連接區塊鏈。這並不容易,涉及到大量的用戶教育和市場推廣。但是一旦這一關突破,大量的創新應用也將湧現出來,從電商消費領域到數據管理,從組織協作到軍事應用,人們使用網絡的範式將爲之一變。由於這種強烈的外延性,競爭各方都不可能承受長期無所作爲的風險。

第五,年輕人的支持。在如火如荼的 2024 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都表示了對區塊鏈技術的支持,特朗普尤其積極。根據特朗普的選战主張,他上任後將積極推進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發展,特別是推動 “21 世紀金融創新及科技法案”、即著名的 FIT21 法案 [7] 迅速通過,爲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的發展建立全新的監管框架。爲什么加密數字資產成爲大選的話題?因爲兩黨都要爭取年輕人。無論是非洲無法辦理銀行账戶的年輕人,還是東南亞地區需要彼此之間快速結算貨款電商企業經營者,一旦他們跨過准入門檻,體驗到區塊鏈支付的優勢之後,就樂此不疲了。因此現在出現的真實趨勢就是,區塊鏈上的穩定幣支付越來越地被使用在非投機交易的場景之外,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都超出了原來的預期。很多年輕人一旦克服最初的陌生感,掌握區塊鏈支付的基本操作之後,就再也不愿意回到傳統金融體系。任何試圖以強制手段阻擋這個趨勢的努力,長期來說都必然是徒勞的。不但如此,對於傳統金融來說更加不利的是,加密金融越發展,傳統金融面臨的監管壓力就越大,從而對其客戶所制造的麻煩和摩擦也越多,也就越不討年輕人的喜歡,這種惡性循環很難打破。今天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傳統銀行的服務質量正在迅速下滑,普通用戶對於銀行服務的抱怨正在加速積累,信任也正在快速流失。從長時間來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爲了維系現有的金融管理模式,而永久壓制區塊鏈金融技術的應用。傳統金融機構要么擁抱區塊鏈,要么被顛覆。

因此我們認爲,盡管在過去十年中,區塊鏈的應用走了一段彎路,但以支付爲突破口,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路徑已經逐漸清晰。在不長的時間裏,支付將推動區塊鏈應用在商業和消費市場的大規模落地,並激發創新湧現,產生重大的經濟和技術後果。

區塊鏈支付爲何突然逆襲

區塊鏈支付走了一條高开低走的曲线。2015 年之後,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構建 CBDC 等新一代支付系統的時候,一度青睞區塊鏈技術,但在反復考察之後,不僅沒有採用,反而決定棄用之。普通用戶甚至都沒有意愿嘗試這種新的支付技術。而金融科技界在最初對區塊鏈的興奮過後,熱情迅速降低。2021 年之後,主流金融專業人士很少積極參與區塊鏈支付的研究和开發。在這種情況下,近一年來區塊鏈支付“死灰復燃”式的快速逆襲是出人意料的。爲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我們認爲,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區塊鏈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短板得以彌補,使其原本固有的“技術基因”優勢得以驗證。

區塊鏈支付究其“技術基因”而言,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從根本上超越當前主流支付系統的新一代技術,其最大的優勢是轉账、清算、結算三位一體,完全免除了多账本各自記账、事後對账所引起的延遲和摩擦,大大提高了支付結算效率。

但是,由於之前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用戶在使用時,往往付出較高的手續費,還要等待幾分鐘至幾十分鐘,才能夠完成支付,這抵消了區塊鏈固有的效率優勢,反而使普通用戶感到效率低下。

近年來隨着高性能公鏈和二層網絡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基礎設施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效率和成本優勢得以充分體現。一些每秒鐘能夠執行數千筆交易的高性能區塊鏈陸續投入實際應用。事實表明,由於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改進,人們在早期對區塊鏈支付的內在優勢的猜測得到了證實。在數千倍的性能和成本優勢面前,一切關於區塊鏈是否有用的懷疑已經毫無意義。

第二,穩定幣爲“價值來源”問題提供了實用主義的答案,成爲具備共識的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

在區塊鏈發展初期,關於它的一個熱門話題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數字貨幣的價值來源。各路貨幣專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都紛紛出場參加討論,短時間內完成了一代人的貨幣銀行學理論啓蒙。但是,無論人們對於比特幣“數字黃金”的定位認可還是不認可,都改變不了它價格暴漲暴跌的現實。一個暴漲暴跌的資產,它是不是有堅實的價值基礎,這是可以討論的,但是它肯定不能作爲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這是無可爭議的。

穩定幣繞开了價值來源的哲學爭論,以實用主義的態度解決了這一問題,並且調和了加密資產社群、監管和傳統金融行業之間的矛盾,成爲具備廣泛共識的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在區塊鏈支付中成爲主流“貨幣”。目前有一定流通量的穩定幣達到 180 多種,26 個國家和地區頒布了穩定幣監管框架,穩定幣總規模超過 1,700 億美元,支撐每個月 1.8 萬億美元的交易,相當於所有的穩定幣每個月流轉十次,這本身就是區塊鏈技術優越性的一個證明。

第三,區塊鏈內在的低交易成本優勢強化了網絡效應。

區塊鏈的多項特性,全方位降低了區塊鏈支付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主權账戶極大降低了加入網絡的門檻。用戶資產自托管,大幅度降低了信任摩擦。智能合約降低交易談判、擬約和合約執行的成本。交易記錄透明、不可篡改,降低了糾紛時的取證和仲裁成本。天然的無時空邊界,7x24 全天候無邊界運行,降低了交易時間的摩擦。可以說,在交易的各個環節,區塊鏈都降低了摩擦,這使得區塊鏈作爲支付網絡,其潤滑程度是傳統支付體系望塵莫及的。

第四,地緣政治衝突倒逼區塊鏈加速發展。

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化的格局被打碎,國際間進行貿易和交流的壁壘越來越分明,信任邊界越來越密集。在原本的全球化時代,各主體籤訂國際協議,相互保持基本信任,在此基礎之上,一旦發現異常,再動用人力進行協調、調查和執法。而在新時代,各主體之間的信任大大削弱,異常情況頻發,繼續維持人工的監管模式,不但令監管者自身不堪重負,也給絕大多數守法合規企業和個人帶來了越來越難以忍受的摩擦,新技術的應用已經不可阻擋。而區塊鏈是目前唯一有希望在這個領域帶來突破的較爲成熟的新技術。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和其他原因,區塊鏈支付還面臨很多挑战,比如:

  • 用戶體驗迥異於傳統互聯網應用,有較高的入門門檻。

  • 仍存在手續費劇烈波動、祕鑰管理困難等問題。

  • 數據的過度透明導致區塊鏈無法適應很多需要保護隱私的商業場景。

  • 智能合約在實踐中導致的安全風險較高。

  • 需要數字身份、數字證書、新的合規框架等全套配套基礎設施支持。

然而,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教育的普及,這些問題都將在未來逐步得到解決。

監管是挑战,也是突破口

一個必須提及的問題是區塊鏈支付目前具有低監管的“優勢”,而這又是由兩方面原因導致的。一方面是因爲目前全球對於區塊鏈支付的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資產自托管所帶來的固有優勢,使得原本需要由中介機構承擔的合規責任消弭於無形。低監管事實上也是很多人使用區塊鏈支付的一項重要理由。不過,區塊鏈支付技術並不天然排斥監管。恰好相反,智能合約本身可以成爲很好的監管工具。但是目前全球多數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這個問題的反應都非常消極,基本採取了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在明明知道沒有能力貫徹落實的情況下,頒布嚴苛的一刀切式的規則,其結果是擋住了正常的創新和應用探索,卻對於絕大多數非法的交易聽之任之、無能爲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 FIT21 法案才特別引人關注。該項法案採取了積極的姿態,堵疏結合,以疏導爲主,將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納入到新的框架之內加以合理引導,如果落地,有可能掀开價值互聯網創新的新局面。

盡管區塊鏈支付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其未來的發展關鍵在於各國在監管和政策上的態度。不同國家和經濟體之間在區塊鏈支付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監管和政策成爲左右勝負的關鍵因素。那些能夠積極推動區塊鏈支付發展的國家,將在未來金融體系中佔據有利地位。

國際競爭格局下,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截然不同。部分國家採取开放和支持的政策,以吸引區塊鏈企業和投資者,並推動相關技術的合法化與廣泛應用;而另一些國家則對區塊鏈支付持審慎或壓制的態度,導致其在技術發展和產業布局上逐漸落後。以美國爲例,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均表示對區塊鏈的支持,這標志着監管政策的積極轉向。而俄羅斯、巴西等國則通過BRICS Pay等項目積極探索獨立於SWIFT的區塊鏈支付系統,以擺脫傳統金融體系的束縛。

政策和監管的不確定性是當前區塊鏈支付發展的最大障礙,但也是最具潛力的突破口。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教育的普及,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將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對區塊鏈支付的立場。積極、开明的監管政策將推動區塊鏈支付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而那些在政策上持觀望或壓制態度的國家,則可能會在未來的金融競爭中落於下風。

總結

區塊鏈支付正在經歷從探索到應用的關鍵階段,其核心優勢逐漸被各國金融機構和用戶認可。正如本文所討論的,區塊鏈支付憑借跨越信任邊界的能力、大幅提升的效率、降低的成本,以及年輕一代的廣泛支持,正在成爲全球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盡管仍有挑战,但長期來看,政策和監管的开明與積極將是推動區塊鏈支付全面發展的關鍵,而這一技術的潛力也將繼續被不斷釋放,引領未來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的變革。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Bridge

[2] https://kruschecompany.com/blockchain-sector-statistics-and-facts/

[3] https://visaonchainanalytics.com/

[4]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bis-leave-cross-border-payments-platform-project-mbridge-2024-10-31/

[5] https://fintechnews.sg/80309/singapore-fintech-festival-2023/project-desft-to-empower-msmes-in-global-trade-with-blockchain-based-credentials/

[6] https://mp.weixin.qq.com/s/e52cqAH-VLeOjqvj0CLLoA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nancial_Innovation_and_Technology_for_the_21st_Century_Act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區塊鏈支付爲何卷土重來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8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