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傳統行業供奉自己的保護神,清代的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裏說:“百工技藝,各祀一神爲祖。”木工祭魯班,造酒祀杜康,商人拜關羽等等。
茶起源於中國,從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遺址考古發掘中可以知道,我們的祖先發現種植茶葉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傳說,但無人稱之爲茶神。盧仝留下膾炙人口的《七碗茶詩》,被後人喻爲“茶仙”。陸羽撰寫下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被世人尊爲“茶聖”。從漢代以來茶的制備方法多樣,加工日趨精細,卻沒有統一的神。
建甌北苑有一座茶神廟喚作“恭利祠”,從北宋太平興國以來一直供奉茶神張三公。明《八閩通志·卷之五十九·祠廟》記載:“恭利廟,在吉苑裏。神姓張,名暉,字仲光。”明代的吉苑裏即是宋時北苑裏與東吉裏合並各取一字而得名。恭利祠與北苑鳳凰山隔溪相望,千年來庇護着建州茶事。
茶神姓張,名廷暉,又名暉,字仲光,號三公,唐天復三年(公元903年)出生,建安縣東萇裏(今建甌市水源鄉)人。張三公祖籍爲河南省固始縣。張三公的曾祖張謹爲福建招討使,因抗擊黃巢軍隊战死在今天政和縣鐵山。張謹的第三兒子張世表安家在建安縣東萇裏。張世表聰慧通達,經營有方,成爲建州一方大財主,置辦了大量田莊、茶園等產業遍布東溪(今松溪)流域。張三公爲張世表的長孫,成家立業後搬到建安北苑裏一帶,後遷往建州城內。閩龍啓年間張三公將北苑方圓三十裏的茶園獻給閩王。閩王封張三公爲掌管禮儀的閤門使。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張三公去世。
宋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張三公因獻茶山有功,漕官奏請宋廷爲之立廟。宋代朝廷敕封地方神靈有着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代要確定地方祠神中的人物神,其主要條件是生前“有功烈於民”,即在功績、德行上表現突出之人。
張三公的功績德行雖已是千年前的人與事,但我們在古籍中仍能搜得二三。
元代的熊禾在《勿軒集·北苑茶焙記》有記載:“貢,古也。茶貢,不列《禹貢》《周·職方》,而昉於唐,北苑又其最著者也。苑在建城東二十五裏,唐末裏民張暉始表而上之。”熊禾的《勿軒集》中說北苑是最著名的御貢之地,且鄉民張三公“始表而上之”,即最先上表進貢給皇室。明代地方志嘉靖《建寧府志·卷之二十·古跡》也有類似載:“北苑茶焙,按舊志:唐龍啓中,裏人張廷暉以所居北苑地宜茶,悉諭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明《八閩通志·卷之五十九·祠廟》記:“有園在北苑,周回三十余裏,盡輸之官,即今之茶焙是也。”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得知張廷暉的“有功烈於民”應是將自家的茶園“悉諭之官”即將茶山獻給皇室。後北苑名冠天下,更加顯現出暉公的歷史功績。
《宋會要輯稿·禮二十》記載了宋朝廷對張廷暉的敕封:
御焙張氏祠:在建寧府建安縣北苑。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六月封美應侯。二十年(公元1150年)八月加封“效靈”二字,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十月又加“潤物”二字。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三月,加封美應效靈潤物廣佑侯,妻範氏封協濟夫人。
《宋會要輯稿·禮二十一》記載了宋朝廷對張廷暉的敕封:
恭利廟:廟在建安縣北苑裏。美應效靈潤物廣佑侯,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六月(建)[加]封世濟公,妻協濟夫人加封協濟昭惠夫人。至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八月,累封世濟惠應廣佑公,妻累封協濟昭惠順應靖德夫人。
同時在明嘉靖《建寧府志》中記載紹興年間賜額“恭利”。
關於如何敕封神靈神號,在建炎三年(1129)正月六日頒布的詔令中有如下記錄,“神祠遇有靈應,即先賜額,次封侯,次封公,次封王。婦人之神,初封夫人二字,次封妃,每加二字至八字止。”對照這一敕令,我們可以發現朝庭對張廷暉褒獎在宋代呈上升趨勢。從二字“美應”侯累封至八字“美應效靈潤物廣佑”侯,再改封“世濟”公,嘉定八年累封“世濟惠應廣佑”六字公;其妻範氏則累封至八字夫人。
宋代封神的主要依據是“祈禱靈驗”,如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禮部奏請修訂神祠加封條令,稱“所禱累有靈應,功德及人,事跡顯著”。張廷暉被宋庭封神是因爲獻上“厥植宜茶”的北苑。恭利廟被宋庭多次敕封,應是《建寧府志》裏稱的“既卒,裏人祀之爲茶焙地主,後祈禱有驗。”
讓我們來仔細梳理一下北苑貢茶的發展脈絡就不難得出裏人“祈禱有驗”是祈禱何物又何以驗證。
閩龍啓中(933-934),張廷暉獻地,始有北苑之名。公元946年,南唐入閩,命建州制“的乳”茶號曰“京挺”,從此名盛一時的大唐顧渚貢茶院被建州北苑所替代。到了宋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7年),宋太宗:“特置龍鳳模遣使至北苑造團茶”,從此开創了北苑的龍茶盛世。大龍團、小龍鳳、密雲龍、瑞雲翔龍、龍園勝雪等一大批名茶享譽大宋。且負責督造貢茶的丁謂、蔡襄、賈青、鄭可簡等都因北苑貢茶而得到升遷。
《宋史·食貨志 》記載建州貢數爲二十一萬六千斤。由於皇家御茶園北苑的帶動,建州茶事也異常興盛。丁謂稱建州“官私諸焙千三百三十六”。“建茶”因北苑貢茶而炙手可熱,北苑周邊私焙的“葉家白”“葉家春”等名茶也身價不菲。 黃儒在《品茶要錄》中將商人對建茶搶購及預售作了生動的描述:“觀乎春雷一驚,筠籠才起,售者已擔簦挈橐於其門,或先期而散留金錢,或茶才人笪而爭酬所直,故壑源之茶常不足客所求。”
以上可以看出張廷暉恭利廟的敕封,被尊爲“茶神”,這與朝庭對北苑貢茶的喜好、漕官對入貢所帶來的升遷、茶農因建茶而得到豐厚的收入都是密不可分的。
據《建寧府志》記載,元至正十二年(1352)北苑裏人周長組織重建了閣門使廟。恭利祠恢復了每年的祭祀儀式,掌管茶事的地方官吏殺豬宰羊來祭奠張廷暉。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罷造龍鳳團茶,改制散茶,北苑龍焙裁撤,恭利廟漸毀。民國二十六年(1937),鄉賢謝仁水主持霞鎮村民集資重建恭利祠。晚清至民國時,建甌、松溪、政和、晚清至民國時期,建甌、松溪、政和、古田、延平、崇安(武夷山)等縣茶場都建有茶神張三公廟,建甌城郊鳳二廟、鳳三廟。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恭利廟被毀。八十年代在當地的幾位茶人的籌措下鳳山恭利廟得以重建。1996年7月,建甌市宗教事務局批准其爲保留寺廟,依法予以保護。而今,茶農每逢採制春茶前夕和張三公誕辰之日農歷八月初八,都要到茶神廟燒香禮拜,祈佑茶事,禱告平安。
供奉茶神張廷暉的恭利祠佇立在鳳山的山麓間,嫋嫋香煙從趙宋一直綿延今日,它看着北苑名冠天下,嘆着北苑蒙塵暗淡,望着北苑復興榮光。
來源:張松輝
制作:闕世賢
編輯:周 航
責編:張立助
編審:饒祥祿
投稿郵箱:xxk@npzx.mail.139.com
【政協工作掌上書】【協商民主微平台】
【參政議政風向標】【委員履職新風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