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品鑑 | 品味美食裏的人間煙火

▲ 黃卓 繪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涉及豐富的食品種類、烹飪方法和飲食習慣,也蕴含和反映着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民族性格、文化藝術、傳統禮儀等。中華飲食具有講究美感、注重情趣、食醫結合以及五味調和、四季有別等特徵。本文在以下適合冬季的美食中,一起品味人間煙火。

賞蘿卜

風味獨具 醃蘿卜

朱振藩

▲ 醃蘿卜

百余年前,北京的寒冷冬夜,僻靜胡同中傳來“蘿卜賽梨啊,辣了換……”的叫賣聲,打斷學子夜讀,驚醒旅人沉思。摸黑买個蘿卜,但見小販取出綠皮蘿卜,用小刀切皮,呈蓮花瓣形,接着豎直其心,橫豎切上幾刀,通體碧綠透明,置於蓮狀皮上。买回對着爐火,紅綠形成對比,放進嘴中咀嚼,又涼又脆又甜,帶着些微辣味。此情此景此味,只能直白而言:“怎一個‘爽’字了得!”

展开全文

《光緒順天府志》雲:“水蘿卜,圓大如葖,皮肉皆綠,近尾則白。亦有皮紅心白,或皮紫者,只可生食,極甘脆,土人呼爲‘水蘿卜’,今京師以西直門外海澱出者尤美。”或謂張閣老(居正)曾以此尤物敬獻明神宗,神宗食而甘之,譽之爲“小人參”。

不光北京有好蘿卜,全國名品不勝枚舉,主要分成中國蘿卜和四季蘿卜兩大類。前者尤爲大宗,依其栽培季節,又可分四大類型,即秋冬型、冬春型、春夏型、夏秋型。秋冬型爲主軸,中國各地均產,北方栽培尤多,除北京心裏美外,薛城長紅、濟南春圓脆、石家莊白蘿卜等,都是佳品。生食固佳,醃而食之,亦多脆美。

在所有醃蘿卜中,“澤庵漬”最負盛名。唐朝時,澤庵禪師東渡日本,將閩南醃制食品之法,包括蘿卜在內,帶至京都落腳生根。我曾赴京都旅遊,沿途的名產店常見販售此物,拈起送口一嘗,以往種種回憶,紛紛湧上心頭。

曾居員林、霧峰等鄉鎮,在傳統市集裏,尚有些醬作坊,都賣醃黃蘿卜,家母有時會买,當成是一道菜,配着白米飯喫。每年也會北上,去台北探望奶奶,搭乘山线火車,途經三義車站,小販兜售便當,皆以竹片制作,必有醃黃蘿卜,加上滷蛋及肉片,摻雜些青菜、豆幹,料足味美。一年喫三四次,算是挺棒體驗。

後來經濟繁榮,這個醃黃蘿卜,也失去其舞台,憑空消失。有回爲《島嶼·食事——金門人金門菜》一書撰序,內有作家翁翁寫的《盤山菜脯命》一文,提到他的老鄰居城哥仔,擅長制作“菜脯”,條條又香又脆,具備上好風味,特別喜歡其“酸菜脯”,就是拿整根蘿卜去醃制的那種,“除了傳統的粗鹽巴,他不惜資本,添加了砂糖及染色用的咖喱黃,醃制出黃澄澄、鹹酸甜的好口味,風味獨具,真是好喫”。嘿嘿!這不就是我以往常喫的醃黃蘿卜嗎?

時至今日,這款昔日風味經日本人包裝推出。在台灣的一些百貨公司的日本特產專櫃,都能买到真空包裝的醃黃蘿卜,呈條狀在燈下陳列,金黃亮麗,誘人饞涎。而且,隨着日本大力推廣,其足跡遍及世界,不知情的人們,還誤以爲它是日本貨,而忘記其本源了呢。

此外,湖北黃州圻蓼,亦盛產大白蘿卜,以皮薄、味甜、脆嫩、多汁著稱。清光緒七年(1881年)《黃岡縣志》載:“有蘿卜,大者一枚十斤。”且“蘿卜以黃州爲最佳”,並有所謂“黃州蘿卜巴河藕”之說。這種蘿卜,頭青尾部大,生喫脆甜,熟喫回鍋不爛。相傳宋太祖趙匡胤食罷,曾贊不絕口。是以元代詩人許有壬賦詩雲:“熟登甘似芋,生薦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直品題。”

鄂省黃陂出名廚,名菜有“黃陂三合”,即魚丸、肉丸、肉糕三者,一勺燴之,其味絕美,加上燴豆腐、野豬肉、燉山雞,成爲山珍席。而臭蘿卜(生醃蘿卜)這一醃菜,雖然當地食俗,卻是個農家菜,市肆罕見芳蹤。

生醃蘿卜有其妙處,熟醃蘿卜也算一絕。浙江溫州的“菜頭鹹”,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菜頭是閩南和溫州的方言,專指大白蘿卜。“菜頭鹹”又名“菜頭垞”“臭哄頭”“菜頭甕”等,做法別具一格:蘿卜煮後變軟,再以食鹽醃之,接着密封缸內,時日一久,自然變臭。其臭中帶鮮,佐飯下酒,堪稱上品,是以溫州人說:“有了菜頭垞,飯都要多喫一碗。”

安徽樅陽也出臭蘿卜,不過名字變了,稱之爲“爛蘿卜”。它不是用煮的,反而以太陽曬,曬蔫之後再醃,放入缸中密封,要醃一年以上,才呈半透明狀,輕觸即糜爛且臭味溢出方成,故也叫“爛蘿卜”。如醃個三五年,那真是滋味非凡,可稱神品。不但蘿卜好喫,其汁水還能飲,炎夏三伏天,一碗下肚,真是快活,飄飄欲仙。

據說,上述的臭蘿卜,不僅興當地人在外之思,還吸引他們回家鄉尋味,甚至呼朋引伴,包括外籍人士,一起探究美味,成爲一道橋梁,溝通各地人士。

醃蘿卜之法,清代食書《調鼎集》所載獨多,令人目不暇接。我個人對“醃蘿卜絲”“醃蘿卜條”“拌蘿卜鮓”“拌三友蘿卜”這四種頗感興趣,述之如後——

“醃蘿卜絲”與“醃蘿卜條”的制作方式相似,均爲切絲(條)晾幹,用炒鹽、黃酒、蒔蘿、大茴末、醬油拌揉,前者入芫荽段,裝瓶;後者則不加芫荽,以對菜(即風菜)心拌揉入壇,味道不同,並臻佳妙。

“拌蘿卜鮓”制作流程繁復,“取細小者切片略醃,加大小茴香末、姜、橘皮絲、芥末、醋拌。又,滾水略炸瀝幹,入蔥、花椒、姜、橘皮絲、蒔蘿、紅麴研,同鹽醃一時即可用(又配筍、茭白糟鮓)”。

“拌三友蘿卜”在制作上就簡單多了,它是將“白蘿卜、生筍、茭白俱切片,鹽略醃,加麻油、花椒末、醋拌”。這種簡單風味,更適合日常氛圍。

《膳夫錄》有雲:“貧窶之家,(蘿卜)與鹽、飯偕行,號爲‘三白’,不僅爲蔬中聖品也。”其實,光是用醃蘿卜片搭配白飯就已足夠,既簡單省事,且滋味益勝。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贊美蘿卜,有“金城土酥淨如練”之句。初不解其意,後讀元人王禎的《農書》,方知“北人蘿卜,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卜’,冬曰‘土酥’”,不禁啞然失笑也。

(作者系中國台灣美食家)

食烤鴨

脆皮嫩肉 回味無窮

高 昌 文/圖

▲ 片烤鴨

北京烤鴨是中國菜的招牌菜,也是國宴上的常客。日前,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歡迎晚宴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出現在晚宴菜單上的熱菜只有四道,其中就有北京烤鴨這一老北京的傳統美食。

歡迎晚宴之後,許多國際貴賓對脆皮嫩肉的北京烤鴨津津樂道、贊不絕口。蒙古國總統隨後在北京的午餐又特意選擇到全聚德烤鴨店繼續品嘗,而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被問到最喜歡喫什么北京美食時,也立刻回答“我最喜歡喫北京烤鴨”。地道的北京烤鴨彰顯着深厚的美食文化,也傳達着美好的情感和友誼。

北京烤鴨代代傳承,工序嚴格,制法考究,鴨皮酥脆,肉質鮮嫩,造型美觀,香氣撲鼻,令人百喫不厭。北京俗語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喫烤鴨真遺憾。”確實,到了北京如果不喫烤鴨,等於留下了一個大大的遺憾。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17年和2019年的第一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也都有北京烤鴨的美好滋味——名揚四海的北京烤鴨,本來就是這么牛啊!

如同宋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一樣,烤鴨也有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兩種流派。掛爐烤鴨有陽剛之氣,可以說是豪放派。其掛爐有爐孔,沒有爐門,因爲以果木爲燃料,烤出的鴨子皮非常酥脆,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喫時卷上荷葉餅,蘸上甜面醬,大嚼大咽,大快朵頤。燜爐烤鴨口感更嫩一些,鴨皮的汁也更豐盈飽滿些,可以說是婉約派。燜爐不見明火,先點燃秫秸將烤爐的爐牆燒熱,然後將整治好的鴨子放入爐內,關閉爐門,全憑爐牆的熱度和熾熱的柴灰將鴨子燜熟。喫時細嚼慢咽,齒頰留香,別有風味。烤鴨店中,燜爐烤鴨以便宜坊爲代表;掛爐烤鴨的制作就當屬全聚德了,據稱,全聚德掛爐烤鴨的技藝出自宮廷御廚。

喫烤鴨時,必用一張荷葉餅,選一根瓜條或大蔥蘸滿甜醬(甜面醬講究用“六必居”出產的),隨後夾起一枚蝶翼般的鴨片,伴着瓜條、蔥段、心裏美蘿卜條等,將酥、脆、爽、嫩集於一卷开咬,滿口噙香。空心燒餅加鴨肉也是一種喫法。這種空心燒餅是發面餅,表面有芝麻,中間有面心,上燒餅時會切开一側,中間的面心可以掏出來,剛好有一個空位子,來放鴨肉、甜面醬和蔥絲。另有喫法就是鴨片直接蘸白糖,據說是過去大宅門中的太太小姐發明的。鴨胸脯的皮這樣喫最好。通常一只鴨子胸部的皮只能片10片左右,這些皮烤得上好的一定要入口即化,沒有任何渣子,其中又以從上往下第二對皮最爲出色。

烤鴨烤制完成後,要在鴨脯凹塌前及時片下皮肉裝盤供食。此時的鴨肉喫在嘴裏,酥香味美。片鴨的方法也有講究,一是趁熱先片下鴨皮喫,然後再片鴨肉喫。二是片片有皮帶肉,薄而不碎。一只2公斤重的鴨子,要片出100余片丁香葉大小的鴨肉片,沒有點功夫還真不行。

北京烤鴨的獨特美味,一半在烤制,另一半在喫法,而豐富的喫法是清末以後在貴族階層逐漸形成的。一年當中,春、秋、冬都是適合喫烤鴨的季節,只有夏季,因天氣比較炎熱,空氣中溼度大,鴨胚不易風幹,而此時的北京鴨也肉少膘薄,質量較差,烤制出來的鴨皮易發艮(不酥脆)。

坐在飄散着烤鴨誘人香味的空氣中,看年輕的廚師將金黃的烤鴨推到你面前,精致准確地片着那100片鴨肉,面前的蔥絲、蒜泥、白糖、甜面醬、黃瓜條、荷葉餅,則那么講究地等候着,心底立刻充滿了香甜軟糯的幸福感。

喫完烤鴨,可以要一碗奶白色的鴨湯,極爲鮮美。也有的地方配以大麥米和紅小豆熬制的小米粥,實在是好喝。如果喝不慣鴨湯,還可以把鴨架打包帶走,回家後炒制或炸制食用,繼續品嘗這幸福生活的滋味。

本來鴨肉香肥,但無味;面餅柔糯,而平淡;大蔥辛辣;面醬鹹膩;鴨架肉如木渣,僅可取湯。然而所有這些混合在一起,最後組合出的都是鮮明的個性,滋味也是豐厚雋永、回味無窮!

全聚德和便宜坊是兩家名字號烤鴨店。其中,全聚德創建於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傳承宮廷掛爐烤鴨技藝近160年,是著名的中華老字號。截至2019年,全聚德在國內已有百余家門店,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也擁有多家特許門店。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這三家店——前門的老店門臉面向繁華的前門大街,現在已被列爲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和平門建的新樓稱全聚德新店;還有在王府井大街帥府園的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

便宜坊也是北京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飯莊,其總店位於崇文門外,目前在北京也有10多家分店。便宜坊的字號蕴含了“方便宜人,物超所值”的經營理念,據說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其以燜爐烤鴨技藝獨樹一幟,只是如今燒秫秸的燜爐改成了電燜爐。便宜坊創新烤鴨“花香酥”和“蔬香酥”,別有一番風味。如果只嘗了全聚德,而未涉足便宜坊,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半個烤鴨美食家罷了。

近年來,北京還有京味齋、大董、大鴨梨、長安壹號、利群、鴨王等衆多不同的烤鴨店可供挑選。我在北京喫過很多家烤鴨店,衆家店鋪裏的主打美食除了北京烤鴨外,還有鴨全席、炒全鴨等各種花活。而以我個人的餐飲經驗而言,只烤鴨一道、鴨湯一碗,已足夠解饞了。

那一爐飄香的炭火,歷經幾百年的滄桑,如今依然是越燃越旺!

品粥香

淡薄之中滋味長

周建苗

▲ 海鮮粥

粥是一種由稻米或小米、玉米、豆類等糧食加水熬煮成糊狀的食物,其滋味通常清淡、軟糯、綿長、天然,被認爲是營養豐富、老少鹹宜的養生佳品。用砂鍋來熬制,更加軟黏綿稠、味道清香。粥裏蕴含着厚重而悠久的文化,那淡薄而綿長的滋味,也能夠給人帶來溫暖和撫慰。

各地的粥有着各自的特色。潮汕人特別喜愛喝粥,食粥的歷史由來已久。潮汕粥也有其獨到之處,有人說潮汕人的粥,萬物可熬。也有很多外地人說潮汕人會喫,一碗粥能喫出百種味兒,也能配上百種菜品。除了潮汕白粥,潮汕人還喜歡在粥中加入肉蟹、鮮蝦等海鮮或鴿子、豬肉等肉類,以鮮爲主。潮汕人的海鮮砂鍋粥,有蝦粥、蟹粥等,“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是其特徵。將粥與海鮮同煮,幹貝、芫荽、冬菜提味,黏糯的味道更鮮、更甜、更香,讓人感覺這海鮮,鮮活得像是剛從海中遊到鍋中的。潮汕的鱔魚砂鍋粥也爲一絕。煮开了粥,要熟之前,加入鱔魚片,放冬菜,抑或菜脯粒,加一小撮芫荽,便爲妥妥的美味。這樣的鱔魚粥,我配着花生米喫,一下子能喫上好幾碗。

食粥話淵源。粥,古也稱“饘(稠粥)”“酏(薄粥)”等。先秦古籍《汲冢周書》記載:“黃帝始烹谷爲粥。”可見,我國食粥上古有之,歷史悠久。

粥,既爲滿足日常口腹,也關乎禮儀。《孟子》中說“饘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無論貧賤富貴,皆食粥也。《禮記·曲禮》曰:“凡進食之禮,左餚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禮記·檀弓》也有雲:“食粥,天下之達禮也。”

粥,還與民俗相關。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做寒食漿的習俗:“以三月中清明前夜炊飯,雞向鳴,下熟飯於甕中,以滿爲限。當數日後便酢中飯。因家常炊三四日,輒以新炊飯一碗酘之,每取漿,隨多少即新汲冷水添之,訖夏,歹食漿並不敗而常滿,所以爲異。以二升,得解水一升,水冷清俊,有殊於凡。”宋末元初《武林舊事》稱:“(臘月)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粥,有養生療疾之效。班固等撰《東觀漢記》中曰:“曹褒遷將作大匠。上聞褒病,使致醫藥、糜粥。”記載的便是粥的藥效。範曄《後漢書·曹褒傳》中也記載:“時有疾疫,褒巡行病徒,爲致醫藥,經理饘粥,多蒙濟活。”宋代蘇軾喜食粥,認爲粥有“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的好處,《東坡志林》稱:“吾無求於世矣,所須二頃田以足饘粥耳,而所至訪問,終不可得。豈吾道方艱難,無適而可耶?抑人生自有定分,雖一飽亦如功名富貴不可輕得也。” 明代李時珍稱粥可“厚脾胃,通三焦,資助生發之氣”,認爲其營養豐富,可作爲藥膳食之。

粥有多種。常見的除了白粥,也有紫(紫米等)、黃(小米等)、黑(黑米等)、赤(麥等)等顏色的粥,還有藥膳粥、肉粥、魚粥、蝦粥、蟹粥、菜粥、番薯粥等,品種多樣,口味不一。晉人董勳《時鏡新書》曰:“齊魏收當寒食餉王元景粥,元景與收書曰:始知令節,須御麥粥,加之以糖,彌覺香冷。”北宋陶谷《清異錄》曰:“魏王繼岌,每薦羹以羊兔豬臠參之,時盧澄爲平章事,趨朝待漏堂廚具小饌,澄惟進粥,其品曰: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三種並供。”元代脫脫等撰《宋史·王旦傳》記載:“旦疾甚,遣內侍問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藥,並薯蕷粥賜之。”這也是關於薯蕷(山藥)粥的較早記載了。

立冬進補食粥,能夠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在這寒風來襲的初冬,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粥、八寶粥或粟子粥,可以暖胃慰心,難怪陸遊《老學庵筆記》中有“平旦粥後就枕,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之說呢。

2023年11月14日《中國文化報》

第8版刊發特別報道

《品味美食裏的人間煙火》

↓ ↓ ↓ ↓ ↓ ↓ ↓ ↓ ↓

責編:陳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品鑑 | 品味美食裏的人間煙火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4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