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茶你首先會想到什么?清香還是醇厚?苦澀還是甘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留下無數名詩,作爲愛茶人,我尤愛他的《山泉煎茶有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讓我們找到最舒服的方式坐下,用清涼甘甜的山中泉水來慢慢煮一壺茶,看着爐火把茶水煮沸,紛擾與煩惱漸漸遠去,內心變得平靜而愉悅。煮好的香茶,我們斟上一杯,獻給所有喜歡茶的朋友,不需要理由。
把茶字拆开看,就是人在草木間。想想人在草木間,會是什么樣的情境和心境?看着青綠,嗅着清新,何等的安逸舒適。對中國人而言,茶是物質的,开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能止渴,提神,暖胃,清心。同時也是精神的,琴棋書畫詩曲茶,名列七藝。在中國人心中,茶,來自於大自然,吸收天地之靈氣,從古至今,都被譽爲神聖之物。
茶,由遍嘗百草的神農氏發現並運用,最初是藥用,食用,慢慢演變爲飲用、品用。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詮釋了中國智慧的和合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核。中國人的制茶、泡茶、品茶,從精神層面而言,呈現的是平和包容與含蓄內斂。茶席上通過公道杯分茶強調的是平等與分享。恭敬上茶,長者爲先的茶禮彰顯着中國人謙、和、禮、敬的人文精神。茶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經常有朋友叫我推薦茶書,我首先推薦陸羽的《茶經》。從古至今,著名的茶書很多,陸羽的《茶經》是史詩級的茶學經典,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中永遠熠熠生輝。最近偶然讀到《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內容豐富且妙趣橫生,鄭重推薦給喜歡茶的朋友。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由《三聯生活周刊》前專欄主筆王愷所著,作者思維活躍感受細膩文筆優美,因此該書兼具科普的嚴謹與隨筆的優雅。如同作者所言,這本茶書,不是茶城裏的口水話,而是一本正經的研究和敘述。拿給茶路新人看,可以作入門之路徑,作爲一本茶學的書籍,亦可以做時代之見證。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分爲六部分,第一部分爲中國茶史,作者按照自己的調查方法,從茶書茶具來探究茶史,有專業人士佐證,而非言之無物的照搬資料。第二部分爲茶之味,解讀了中國人喝茶之本在於熱愛茶之香氣,茶有真香是每個愛茶人的信仰。這一部分我個人認爲是本書的精華,把近年來大家關心的茶問題一一羅列,並誠懇地給出力所能及的答案。比如大熱的普洱山頭茶是怎么回事?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的本質區別?紅茶爲何如此包容?爲何金駿眉風靡國內而祁門紅茶卻享譽世界?遺憾的是作者放棄了寫白茶,他認爲白茶制作和衝泡都相對簡單。一位資深茶友說過,無論你的茶之路從何开始,你的茶之路終點殊途同歸,大概率是老生茶和老白茶。深以爲然,白茶的簡單,樸素,自然,溫潤,甘甜,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白茶可以燜泡,很適合做行走的茶,對在路上的茶友特別友善。白茶含黃酮素,有消炎殺菌功能,上火喉嚨不舒服,喝白茶會有明顯改善。
書中還有第三部分“人與茶”,第四部分“茶器”,第五部分“茶室與茶會”,第六部分“茶道之旅”。作者自述,這六個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是和偉大的陸羽著作《茶經》作呼應,涉及到茶之風土,茶之制作,茶之器物,茶之衝泡,茶之禮儀,爲當下十年來中國茶作了一個時代記錄,近乎一本當代的《茶經》尋訪記錄。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連文字都透出茶香。除了寫茶史、茶道、茶器、識茶、泡茶、品茶,作者還尋訪了多位有獨特經歷與經驗的愛茶人。他們的故事,是茶文化的科普,也是茶人情懷的深情表達。
茶聖陸羽給茶人下了一個定義:喝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性儉”,一直影響着中國人的味覺體系與審美形態。換言之,喝茶品茶,從古至今都是一條去浮消躁回歸寧靜的修心之路。
有人說,茶的一生大不易,長在地裏,被人採摘揉捏,高溫炒开水泡,最後還要把芬芳和甘甜奉獻給人類。但反過來想,如同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樣,茶正是經過了各種磨難煎熬才從樹葉變成香茗,獲得了生命的終極價值和意義。
喝茶本身是簡單的事情,不必盲從,適口爲珍,找到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身體的那一款茶就足夠。如何找到?相信你的身體,它會如實告知你。從喝茶到懂茶,可以從讀這本《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开始,但也僅僅是开始,茶路漫漫,茶文化廣袤豐盈,需要無盡地探索學習。佛學家、社會活動家及書法家趙樸初先生有一句經典茶語:“萬語與千言,不外喫茶去。”迷茫焦慮的時候,記得來杯茶,給身心以細致溫柔的呵護滋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