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鮮食的“甜心”果蓮爲何能火出圈?

秋雨初歇,建德市大慈巖的荷美小鎮在和煦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分外豔麗。近日,一場“鮮食果蓮優質高產綠色生產與保鮮技術集成示範”的現場觀摩與研討會在這裏舉行,來自相關部門負責人、科研人員代表、農業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產主代表60余人參與了現場觀摩與研討會。

建德大慈巖鎮盛產“裏葉白蓮”,素有“萬畝荷田、千年荷村、百裏荷香、十裏荷花”的美譽。這裏的蓮子顆粒均勻,光澤度好,易蒸易熟,香酥可口,曾獲得省農產品金獎和農業農村部無公害產品認證等多項殊榮。近年來,當地通過推廣“建德裏葉白蓮”品牌、加大文旅融合發展,形成較爲完善的蓮產業鏈,年產值近億元,走出共同富裕的“荷美之路”。

與會人員一起走進由浙江省農科院與杭州蓮儂農業开發有限公司(以下稱杭州蓮儂公司)合作共建的鮮食果蓮科技示範基地。杭州蓮儂公司總經理洪利紅是建德人,出於對家鄉特產的特殊情結,2014年,已經退休的他花了2年時間前往盛產荷花的湖北、湖南、福建等地探尋,找到了一種適合鮮食的水果蓮子。與原有市場上鮮食蓮子澱粉味較重、蓮心苦澀不同,這種水果蓮子鮮嫩爽脆,口感清甜,汁水十足,同時沒有泛苦的蓮心,可以一口一個直接當成零食喫。

2019年,洪利紅與兒子在杭州臨平开始種植這種果蓮,大獲成功。2022年1月,在建德市有關部門的推動下,洪利紅回到家鄉發展,注冊了杭州蓮儂農業开發有限公司,並選定大慈巖鎮陳店村種植。

展开全文

在科技示範基地現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陳建明研究員向觀摩團展示了正在推廣應用的多個果蓮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包括ZJSF誘集籠、多色沾蟲板、短波誘集發射器以及綠色高效除蟲農藥。據陳建明介紹,傳統果蓮的綠色防控新技術欠缺,使其產量和品質受影響,通過省農科院植微所的科技介入,這一套果蓮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使得化學農藥減量40%以上,鮮食果蓮質量達到國家綠色農產品標准,同時果蓮產量還提高了3%。

走上觀景台,俯瞰山腳下的果蓮種植苗圃,荷花色澤光潔統一、荷葉翠綠繁茂,讓人心曠神怡。這片苗圃是省農科院病生所汪一婷研究員繁育種苗的試驗基地。她介紹說,雖然蓮子種植有上千年的歷史,但由於地域範圍廣,遺傳背景不一致,資源混雜,存在病毒侵染、品質參差不齊的風險。爲此,省農科院病生所研究了莖尖脫毒、不定芽再生快繁及種苗種植技術,建立果蓮種苗脫毒快繁體系,繁育了優質種苗,實現了脫毒復壯,這對於培育遺傳背景一致的高品質、高結實率果蓮新種質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經過省農科院病生所多年的深入培育,目前果蓮種苗外觀穩定、品質優異,種苗成活率達90%,完成了水果蓮子復壯種苗圃建設。

在杭州蓮儂公司的“果蓮共富工坊”,流水线上,穿着整潔工裝的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採蓮蓬、剝蓮子、裝果蓮,一派繁忙景象。隔天,這些新鮮清甜的蓮子就會出現在生鮮電商平台上,繼而走入千家萬戶。

印象中,傳統的蓮子主要是以“幹蓮子”的形式銷售,只有蓮子產地周邊地區才有喫新鮮蓮子的習慣,那么“共富工坊”裏的鮮食果蓮又是如何擴大銷售半徑,“飛”到百裏之外的杭州、上海等地?這歸功於省農科院食品所爲杭州蓮儂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的鮮食果蓮物流保鮮技術。

“蓮子採後極易失水、褐變、味變、營養流失,因此採後貨架期極短,只能現採現賣,制約了產業的發展。”省農科院食品所副所長陳杭君研究員介紹說,如何保鮮成爲果蓮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突破口。爲此,該所根據果蓮的產品現狀,進行相關的高品質保鮮技術研究。在預冷技術方面,該所通過4種不同降溫方式的比對,基於預冷時間、品質保持、生產連續化的考慮,明確了梯度預冷爲最佳預冷方式。此外,氣調技術的處理能有效抑制果蓮葉綠素降解及黃化褐變發生,達到護綠目的,省農科院食品所通過各種數值的獲取和分析,最終確定了最佳氣調參數。

通過保鮮技術的應用,保鮮期從1-2天延長到5-7天,再上連續化生產线的布局,效率提高了4-5倍。“通過省農科院的項目技術集成,實現了果蓮產業從傳統作坊式到現代高質保鮮跨越,提高了鮮蓮品質和產品附加值。”陳杭君說。據了解,杭州蓮儂公司的“共富工坊”具備可覆蓋3000畝果蓮產能的生產加工能力,並與盒馬鮮生達成長期合作,通過冷鏈銷往全國各地,提升了企業品牌價值。

與此同時,“共富工坊”還帶動周邊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區域共富。“來工坊工作的大多是當地老人,平均年齡67歲,僅果蓮加工的工作就能從5月一直做到10月,平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對當地老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洪利紅說。

來源 | 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楊柳樹 通訊員 毛雪琴)

編輯 | 陳路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鮮食的“甜心”果蓮爲何能火出圈?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4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