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歌與茶文化有什么淵源?品一杯香茗吟一首古詩
茶文化已經在我國淵源流傳了3000多年,《爾雅》中曾記載過一種“苦荼”,並將其注釋爲“葉可炙作羹飲”。
從這幾個字中可以得知,“茶”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且被當時的人們當成了蔬菜。“以茶當菜,煮作羹飲”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當然筆者在查閱更早時期的歷史發現,茶葉一开始並不是食物,人們也沒有飲茶的習慣。茶葉在遠古時期被人們當做祭品,後來隨着時間推移以及意識形態變化,才逐漸從祭品轉變爲可以調羹的蔬菜。然後在西漢時期茶葉才變成了一種飲品。
唐代時飲茶之風十分盛行,無論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還是普通百姓都飲茶解渴。雖然不同階層的茶葉會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人們飲茶的熱情卻從未受此影響。
唐代著名的茶學家陸羽,因爲一生嗜茶並精於茶道,所以創創作了世界第一部《茶經》。
白居易詩歌中飄逸而出的茶香
在很多文學愛好者的心目中,唐宋時期的文學家基本上都以酒爲伴。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又被稱作“酒仙”,正所謂“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金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飲酒之後的李白仙氣十足文採斐然。
但唐朝時期的茶文化的發展,也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所以很多文人墨客也都有“品茗”的習俗。飲茶作爲一種文人雅趣,在唐宋時期的詩詞作品中多有體現。並且茶文化也成爲了文人群體的代名詞。
1.《何處堪避暑》中的闲居飲茶之樂
《何處堪避暑》一詩既表現了白居易的闲情逸致,同時也寫出了他對飲茶品茗的熱愛之情。這首詩歌一共有二十四句,但最能表現詩與茶融會貫通的就是前八句。則一處清涼的避暑之地,體驗一會深居林間的愜意生活,這種感覺恐怕也只有白居易才能知道。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炎炎夏日什么地方才能避暑呢?山林之中背向太陽的小樓,才是最佳的避暑勝地。這裏不僅空氣新鮮而且還特別涼爽。簡直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避暑之地。
哪裏才能找到一個乘涼的地方呢?泛舟於小池之上當微風吹過之時,整個人都會變得特別涼快。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種感覺,在烈日當空之時坐着小船浮遊於水面。不僅可以觀賞湖光山色,也可以體驗到夏日的清涼。
“日高飢始食,食竟飽還遊。”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了詩人才感覺有點餓,於是才开始喫東西充飢。喫飽了之後就馬上出去遊玩。筆者認爲這兩就詩歌,其實寫出了詩人悠然自得的闲居生活。
“遊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遊玩之後回到可以避暑的小樓中,累了就可以舒舒服服睡一覺。醒來飲一壺剛泡好的熱茶,在茶香之中去品味茶水的味道。這種感覺就算給個神仙也不做。
《食後》也是白居易闲居之時創作的一首唐詩。實際上這首詩的標題就已經點明了主題。所謂“食後”就是用餐完畢,每天都過着如此闲淡的生活。雖然看起來比較悠闲自在,實則是因爲身無官職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苦悶。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剛喫完飯就感覺特別困然後就睡了一覺,睡醒了之後讓僕人泡裏兩壺茶。這說明白居易此時特別悠闲,基本上每天的事情就是,睡覺、喫飯、飲茶、闲遊。“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喫好睡飽喝完茶水之後,發現太陽已經快落山了。這種感覺基本上與現代很多人生活方式差不多。
這兩首詩歌通過對詩人闲居生活的描寫,既表達出了悠闲自在的闲適之意。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因爲此時的白居易因受到貶謫而只能闲居。雖然每天喫穿不愁還有茶喝,但是卻逐漸讓他變成了一個“無用”之人。
這首詩是白居易參加聚會時所作的“闲適詩”,作爲一首詠茶名篇描寫的是,兩郡太守在境會亭歡宴是的情景。“闲適詩”其實就是賦闲在家,可謂無官一身輕。所以此時白居易所作詩篇都比較明快。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
突然聽到境會茶山有一場宴會,在宴會开始之後身着珠翠的歌妓們,一邊跳舞一邊唱歌音樂聲此起彼伏。置身於這種場景之中的詩人,此時的心情一定非常愉快。
“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美貌少女們在唱歌跳舞,這種感覺就像各地的茶葉一樣爭奇鬥豔。大家一起品嘗這紫筍以及其他茶葉,無論是哪種茶葉都別具一格。仿佛都在暗自較勁想要爭奪頭籌。
“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詩人在房間的北窗之下暗自嘆息,之所以會嘆息是因爲因病不能參加宴會。而這首詩個就是他想像中的宴會畫面。而獨居在家的白居易,只能在喝完藥酒之後獨自睡覺。
白居易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這都與他曾經有過一段闲居生活息息相關。因爲闲居所以每日除了,闲遊就是喫飯、飲茶、就寢。而在闲居期間他不僅學會了烹茶的方法,而且也將詩歌與茶文化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了很多經典“茶詩”。
《山泉煎茶有懷》就是這一時期,白居易創作的“茶詩”中的一首。此時的白居易似乎處在一種無所事事之狀態。所以只有通過煮茶才能打發無聊的時光。他不僅自己煮茶有道,而且還希望通過詩歌將飲茶樂趣傳遞給茶友。
闲來無事的時候就將茶壺中裝滿清涼的泉水,然後點火煮茶觀察煎煮的茶葉細末。當嫋嫋水霧騰空而起並芳香四溢之時,詩人不僅有一種品茗的樂趣,而且還感覺學道了一門手藝。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茶水煮好之後倒入茶杯,這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因爲對於喜歡煮茶又特別愛喝茶的人來說,沒有來由的就想端起一杯茶水。在品茗的間隙突然想要把這種樂趣,傳遞給所有喜歡飲茶的茶友。
這首詩寫於白居易辭官之後,從表面上來看仿佛有一種瀟灑與曠達之感。但實質上卻是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對仕途坎坷不順的控訴。雖然在辭官之後他希望依然可以得到重用。但是這個愿望卻一直沒有實現。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這兩句詩的意思其實非常明了,白居易作爲一個天性樂觀之人,無法與官場中的腐敗風氣同流合污,所以他曾屢受排擠並被貶謫。這其實也寫出他辭官歸隱的原因。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辭官之後可以過着清靜無爲的生活,每天只需要煮茶飲茶就可以安然度日。筆者認爲這兩句其實就是爲了,表達詩人的一種平靜的心態與怡然自得的愜意。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縱然詩人非常有才華而且也有治國的本領,但由於無法與當時的官場同流合污,所以只能沉浸於報國無門的痛苦之中。雖然詩人想要爲國家出力,但是已經沒有機會了。
結語
白居易作爲中唐時期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之所以會不厭其煩的撰寫“茶詩”。筆者認爲既有作爲一個文人的闲情逸致,同時也有對闲適生活的描寫與歌頌。但是究其背後的原因卻發現,這位垂垂老矣的政治家、大詩人是在以茶寄情。
中國我作爲茶的國度以及詩歌海洋,當茶葉的馨香融入詩詞中之後。不僅寫出更多極具韻味的“茶詩”,而且也可以表達出詩人們以茶明志的淡漠心態。從“茶詩”出現到現在已經有1700年的歷史了。
當唐朝大詩人們將自己的才華與茶文化融合之後,極具優美質感的“茶詩”就不斷流淌於茶水之中。並流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可以好不誇張的說唐朝的“茶詩”,不僅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和意義,而且也提升了唐詩的意境與高度。
因此筆者認爲當二者有機融合之後,就對中國詩歌文化與茶文化,產生了及其濃厚的影響。同時也爲後世之人了解唐詩,以及獨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史料。同時也爲茶文化的傳承奠定了淵源流傳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胡琳《論唐詩中的茶文化內涵》
王娟《淺談唐詩宋詞中的茶文化》
於欣力《中國茶詩研究》
韓世華《論茶詩的淵源與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