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官方放出消息,稱爲緩解市面長期“一瓶難求”的現狀,他們准備耗資155億,進行“十四五”技改項目,以實現酒的大量增產,並預計項目完成後,年產量能達1.98萬噸,年新增4000萬瓶!
此消息一出,不少酒友坐不住了,大家都覺得开始量產,那價格肯定也會大幅下降,到時一旦平價,豈不就沒有收藏和升值空間了?
對於大家的這種想法,筆者想說:多慮了!
▶首先,擴產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
因爲酒的釀制十分復雜且嚴苛,像釀制所用的12987大曲坤沙工藝,是業內公認的繁瑣,整個過程有數百道工序,僅原酒釀成,就需要歷經整整一年。
然後再經過5-10年窖藏,以及後續的勾調、灌裝等一系列流程,擴產成功也得10年後,所以降價和降值,目前都不太可能。
▶其次,擴產的並不全是飛天。
衆所周知,酒類型有很多,從高度到低度,再從高端到中低端,少說也有數十種,而廠肯定不會只擴產“飛天”這一種,所以即便擴產項目落地成功,飛天的產量也不一定有很大影響,價格自然不會有太大波動。
▶最後,其實即便擴產成功,它也不會大幅降價。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價格高是由於它存在稀缺,其實不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國家就決定擴產,並且特意從酒的釀造核心—菌種入手。
1975年由國家輕工業部牽頭,匯聚了衆多業內專家到廠進行研究,重點就是菌種的人工提取與繁育。
但當時酒在釀造時,共發現有1946種微生物,其中哪些對口感和風味有決定的影響,這極難探明,需要大量實驗,工作難度十分大。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直到1981年,貴州白酒的科研龍頭輕工研究所成功從酒曲中分離出13株優良菌種制成大曲。
也恰逢政策主導,53年建立的老國營貴定酒廠接過任務,用這13株菌種制曲,並使用和如出一轍的12987坤沙工藝創制了一款白酒-仙懷春。
也因爲採用了同源菌種和釀造工藝,仙懷春的品質得到了一衆專家的認可,一經面市就在當地引起不小反響,貴定酒廠也因此成爲當地有名的國營支柱型酒企。
時至今日,仙懷春酒仍能在網上买到,價格更是連的1/10都不到。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當年的“擴產計劃”很成功,所以稀缺,也從不是價高的主要因素。
而真正促使溢價嚴重,價格高昂的原因,還得與其“會碰瓷”和“會打廣告”聯系在一起。
衆所周知,能站到如此高度,與“國酒”二字息息相關,但其實從2001年开始申請“國酒”商標,到如今都還未申請成功,這其中更是8次提交,8次駁回,到最後也沒申下。
但這又如何呢?雖然一直沒通過,同樣借此噱頭,每年花費高達28億的巨額廣告費,將“國酒等於”這個概念植入人心,最後成功得到飛升。
而與之相比,同樣有着稀缺菌種和嚴苛釀造工藝的仙懷春,全年廣告費才只有3.2萬元,所以它雖然價格實惠,價比很高,卻始終走不出當地,正是喫了不會打廣告的虧,也實在可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