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bankless
編譯/Nick
近日,隨着BRC-20標准的興起,meme幣狂熱已經不再是只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引起注意的話題,而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也呈現出相似的趨勢。
BRC-20代幣標准是一種基於比特幣(BTC)區塊鏈的實驗性代幣標准,類似於以太坊的ERC-20。該標准允許程序員通過Ordinals協議創建和發送可替代的代幣。BRC-20 是使用 Ordinals 協議構建的,該協議最近因將 NFT 引入比特幣而備受歡迎。
本文我們將深入研究 BRC-20 的所有內容,從基本定義到熱炒的代幣,同時剖析該炒作造成的鏈上擁堵問題,以及我們對 BRC-20 市場現狀的看法。
什么是BRC-20?
BRC-20“代幣標准”是一種實驗性的可互換代幣,由序號和銘文構建並存儲在比特幣基礎鏈上。JSON數據的序號銘文用於部署代幣合約、鑄造代幣和轉移代幣。
雖然這個實驗創造了一種可替代的 ERC-20 風格的代幣,但它的用例相當有限。與可以在以太坊上的各種 dApp 中用作抵押品的 ERC-20 不同,BRC-20 僅限於鑄造和轉移功能。
在部署合約時,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代幣合約指定的增量免費(加上交易費用)鑄造 BRC-20 代幣——資產發行不能預先鑄造。盡管圍繞該代幣類型的討論頗多,該項目的白皮書指出,支持 Taproot 的比特幣資產發行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並引用 Taro 協議作爲提供「明確更好的解決方案」。Taro允許應用程序开發人員將資產與BTC一起集成到鏈上和閃電網絡應用程序中,這擴大了閃電網絡的整體覆蓋範圍,爲網絡帶來了更多用戶,這也將推動比特幣的更多交易量和流動性。
BRC-20 市值飆升
BRC-20 的總市值在過去幾周飆升,從 4 月 25 日的 1750 萬美元激增 3441% 至 5 月 9 日的 6.197 億美元。許多 BRC-20 類代幣都經歷了類似的拋物线式上漲。
例如,市值最大的 BRC-20 代幣ORDI 在此期間從 0.75 美元上漲至 18.43 美元,漲幅近24倍。自 4 月 2 日以來,ORDI 總計漲幅 18330%,目前已登陸 Gate.io 等中心化交易所。
其他 BRC-20 也爲持有者帶來了類似的指數回報。過去一個月,PEPE、MEME 和 MOON 等代幣的漲幅均超過 2000%。
比特幣交易費用飆升
BRC-20 的狂熱導致了比特幣交易費用飆升。每筆比特幣交易的平均手續費用已達到 2021 年 4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約爲 31 美元。
隨着 BRC-20 熱潮的加劇,過去一周比特幣區塊鏈總共產生了超過 4900 萬美元的交易費用,比特幣礦工在此期間獲得了超過 2.04 億美元的驚人收入。
對區塊空間的需求激增導致網絡嚴重擁堵,內存池中目前有超過 411,000 筆未決交易。
比特幣網絡的擁堵問題也對中心化加密平台產生了影響。幣安在 5 月 6 日至 7 日期間兩次被迫停止提款,現在優先實施閃電網絡提款,爲用戶提供替代選項。
BRC-20造成網絡堵塞引爭議
長期以來,爲通貨膨脹嚴重地區的法幣提供替代價值存儲和爲沒有銀行账戶的人提供金融服務一直是比特幣最有力的兩個價值主張。飆升的交易費用對低收入人群的採用構成了主要障礙。
部分用戶譴責 BRC-20 熱潮是造成比特幣網絡堵塞的根本原因,一些觀察家甚至聲稱 BRC -20 的採用類似於對比特幣網絡的 DDoS 攻擊。
雖然這種現象應該被批評,但這也是目前比特幣鏈上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這些交易,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毫無意義的,但卻是比特幣區塊空間的完全有效使用。
區塊鏈尚未得到廣泛採用,僅第 1 層網絡,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都無法提供足夠的區塊空間來獲得下一代金融原語所需的規模。
與其通過攻擊特定用例來對抗當前的比特幣GAS費增長,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在建立可靠的去中心化擴展解決方案上。
meme幣終將落幕
就像在以太坊鏈上發行的meme幣一樣,從長遠來看,對 BRC-20 的需求將是短暫的。meme的價格不會一直上漲,熱度過後最終必然是暴跌一地雞毛。
除了在 meme 層上產生的炒作價值之外,它們沒有任何價值,BRC-20 僅誕生兩個月,這些可替代的比特幣生態系統代幣通過meme吸引了大量關注。雖然我們目睹了 meme 幣過去的爆炸式增長,但狂熱總會平息,它們終會回到自己的軌道。
比特幣擴容迫在眉睫
Ordinals協議和BRC20是在更爲成熟的行業環境、優化的技術條件以及良好的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事物,也爲比特幣打开廣闊應用空間。
高昂的 Gas 費應該作爲當代區塊鏈系統無法滿足未來需求的警示,推動行業參與者對去中心化擴展解決方案需求的認知。
隨着明年比特幣減半,區塊激勵減少,礦工將越來越依賴交易費收入來支付運營成本,比特幣的長期未來是多種擴展方法,Ordinals 的爆發和由此產生的高額費用是朝着這個未來邁進的催化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