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記得早在好幾年前,網上有一種說法如何證明你是有錢人?
兩種方法,第一是去街上扶老人,
第二就是去街邊买切糕,並告訴賣家你隨便切。
扶老人這個梗想來,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买個切糕也至於成炫富嗎?
對此,有不少朋友如此哀嘆:
“十年前买了一塊切糕,現在還在還貸款……”
那么,看似普通的切糕,又到底有多大的玄機,才能夠被人如此厭惡?
誰說16元一斤?我們是論克算的!
大家去逛街時,對於街上兩邊的小攤,哪怕不會去买,也會忍不住地去瞅瞅,看看。
逛着逛着,逛餓了,就會順手买一些,看上去賣相不錯的食物。
當然了,現在大家也都學精了,賣之前肯定都會問問價格的。
但是在此奉勸你一句,其他的也就罷了,可是切糕這玩意兒勸你有多遠躲多遠,千萬不要想去买!
哪怕他們明碼標價了,也最好有多遠躲多遠!
這不在今年四月底的內蒙古,就又出了一起切糕訛人事件。
一名男子在內蒙古某地的服務區闲逛時看這個切糕不錯,於是在詢問老板價格是16元後,就讓老板給自己切一斤。
然後不出意料地發生了意外,等到男子准備付账時,卻被告知自己所买的這塊切糕價值12000元人民幣!
男子當時就懵了,不是你們不是說好了16元一斤嗎?怎么這都12000了?
對此,老板振振有詞地表示,誰告訴你我們這兒的切糕是16元一斤了,我們這是16元一克!
好家夥,您這切糕賣得比白銀都貴啊!
眼見老板如此訛人,男子也不是傻子,便表示不买了。
可老板不愿意了,氣勢洶洶地喊話:“什么話叫不要呢?”
雖然之後事件出現反轉,拍攝者回應稱商家不是賣切糕的,賣的是藥酒,1萬2是名貴藥材的價格,此前媒體報道出現偏差。
可當事情發生後,很多網友都在下面瘋狂吐槽,也讓不少人回憶起了自己被宰的經歷,由衷地感慨,往事不堪回首,切糕這玩意那是真不能碰啊!
可是話又說回來,切糕到底是什么?又爲什么會成爲令無數消費者,望而卻步的恐怖存在?
並不神祕的切糕
真要說起來,其實切糕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切糕的歷史還是比較久遠的,在絲綢之路剛剛开拓時,就已經有了切糕的雛形。
而原因嘛,也很簡單,因爲絲綢之路雖然利潤大,可確實不好走。
就拿漢唐的絲綢之路而言,從長安出發,走甘肅,過新疆,到中亞,然後再一路向西,路過西亞,跨過地中海…
這條路實在過於漫長,而路上的環境也過於惡劣了,不僅有高山叢林,更有荒無人跡的沙漠,路上的補給站相當有限。
因此,走這條路的商人必須自備幹糧。
於是乎,營養豐富,口感好,而且能夠長時間保存的切糕就孕育而生了。
客觀來說,切糕的做法確實是比較復雜的。
要先將糯米在水中泡3到6個小時,隨後再將糯米加棗上鍋,蒸上20分鐘。
中途還要攪拌幾次,往糯米中加白开水,等到析不出水來,在一層糯米一層棗,的刷在周邊繼續蒸。
當然了,大家也會根據自己的愛好或者是手上的材料,在其間放上一些葡萄幹,核桃仁等幹果。
最後還要在切糕的表面塗上一層糖漿,等到做成糖漿幹硬後切糕,就算是完成了。
應該說切糕,哪怕放到現在也是一種相當不錯的食物,尤其是對於上班族而言。
能頂飽,有營養,味道不錯,又能夠長期儲存,比餅幹強多了。
補充一點,那些爲遠途行人特制的切糕,能夠放上幾個月都不壞!
當然了,我們平時在街頭小巷所看到的切糕常溫狀態,估計也就能放個兩三天。
再加上有着新疆維吾爾族特色美食的這塊招牌,這也是爲什么曾經的新疆切糕能夠迅速風靡全國,連台灣地區的大街小巷都能夠看到切糕的緣故。
可惜的是,這么好的招牌卻被玩砸了!那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聰明反被聰明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切糕雖然起源於新疆,但是早就傳入內地了。
比如說北京就有不少賣切糕的老字號,並且早在百年前,一部記錄當時的京民俗的文籍《北京風俗圖譜》裏,也有不少關於切糕的記載。
所以,切糕這玩意其實並不是這些年才普及的,只是這些年才出名的!
而切糕的真正成名战便是2012年,湖南岳陽的切糕訛人事件!
至於套路嘛,也是常規套路。
一位村民在逛集市時看到核桃仁的切糕不錯,於是就詢問什么價格,攤主回答是32塊錢。
這位村民就說切一斤,可是沒承想這位攤主一刀下去,好家夥足足有四五斤!
村民對此也沒說什么,畢竟當時賣切糕的那是正兒八經的新疆人,跑到這裏做生意也不容易,多买幾斤也沒啥。
可是在結账時卻被告知我們的切糕可不是32塊錢一斤,而是32塊錢一兩!
這下子村民就不幹了!你這不是訛人嗎?
結果雙方就發生了衝突。
准確地說是被人家打了一頓,因爲在此次衝突中,因爲這個攤販的背後可有整整16個來自新疆的黑心客!
需要注意的是,其實在此之前,類似的切糕訛人事件就已經屢見不鮮了,只不過由於以往的網絡信息還不太發達的緣故,所以,相關的報道沒有引起關注罷了。
在此之後,雖然網上各種切糕訛人事件屢見不鮮,但大同小異。
基本是,不按斤賣按兩算,甚至是按克算。
顧客要二兩,硬給切半斤,又或者是利用自己的刀工,顧客說要一小塊,硬是切下一大塊,強迫消費者多購买。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些賣切糕的,難道就不害怕被消費者舉報嗎?
他們到底在依仗什么?
首先是身份特殊,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大多數賣切糕的小販往往都是一副少數民族的打扮。
請注意,只是打扮是少數民族。
而只要打扮成少數民族,就可以鑽社會的漏洞了。
什么漏洞?最簡單的一個就是在那裏裝自己不太懂漢語,以此來故意搞誤會。
等到顧客發覺不對味後,他們可以裝作不懂漢語的模樣來對顧客耍無賴。
哪怕選擇了報警處理,人家也會表示我聽不懂漢語,是溝通出現了問題,誤會,誤會呀!
而一般情況下,警察碰上他們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小懲大誡,難以真正重拳出擊。
至於下一次?換個地方不就完了嗎?
人家是推小車的,又不是开店鋪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路邊攤我喫的不放心,那我去店裏喫不就完了嗎?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切糕這玩意兒,其實除了有小攤之外,也有不少正兒八經的店鋪。
比如說北京裏就有不少賣切糕的老店,這些老店的食品口碑和價格可比小攤靠譜多了。
所以對於那些真想喫切糕,又怕惹上麻煩的消費者而言,老老實實的多跑幾步路,或者幹脆點個外賣,他不香嗎?
結語
切糕本無錯,相反,切糕確實是一種值得被誇獎的傳統美食,但是人心險惡硬是把美食變成了惡魔。
可殊不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當切糕被投機者變得臭不可聞後,消費者躲得遠遠的,而賣家還能夠賺到錢嗎?
最終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罷了。
不知大家又有什么好的建議,整治這切糕之風呢?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2024-05-01,內蒙古服務區1.2萬切糕事件反轉!市監局介入調查
長沙政法,2023-08-10,一刀下去傾家蕩產的切糕,如今已“明碼標價”!爲何還是沒人买?
[免責聲明]爲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僅個人觀點,請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