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酒三分釀七分藏。”剛蒸餾出的新釀口感辛辣、風味不協調,需要經過長久的儲存和一系列的手段才能使酒體的口味趨於醇和。而在儲存的過程中,容器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古時儲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罐,而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大多數酒企更愿意使用不鏽鋼罐、玻璃罐。但你知道嗎?有這么一款酒,如今仍在使用八百年前的傳統容器儲酒,同時也是因爲這一容器,才造就了它獨一無二的香型,這款酒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它所使用的儲酒容器叫做酒海。這時候有人就會說了,喝酒我懂,但是這酒海又是什么呢?而且一個區區的儲酒容器,也能稱得上是西鳳酒鳳香的祕訣嗎?關於酒海的神奇之處,讓小編來爲大家解答。
西鳳酒海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在釀酒業不發達時,人們多使用陶壇、陶罐等小容器儲酒,但到了釀酒業繁榮時期,小容量的儲酒容器便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聰明的釀酒人便使用荊條、白棉布、豆腐、蛋清等天然材料創造出了一種大型儲酒容器——酒海。在古代,人們把容量很大的酒器稱爲酒海。唐代詩人白居易《就花枝》中就有“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的描述。
酒海是一個直徑爲兩米至兩米五,高三米的柱體容器,兩頭窄、中間寬,古樸厚重,一般可儲存五至六噸酒。酒海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其原料選擇、制作過程都十分考究,每一個酒海的誕生,都需要花費編造者半年以上的精工細琢。首先,編制酒海外框的荊條需要採用生長在秦嶺北麓800米以上的野生荊條,每年入秋時分,西鳳釀酒師便會從陝西鳳翔啓程趕往秦嶺,親自挑選品相完美且粗細均勻的荊條,並於隆冬時節將其運回。荊條運回之後,釀酒師們需要爭分奪秒,在荊條水分尚未消失,還保持柔韌性時,將其編制成酒簍。酒簍編制完成後,他們便會用豆腐和蛋清做成的特殊粘合劑,在酒簍內壁進行塗抹,然後再用上等白棉布裹糊酒簍內壁,並且在白棉布幹透之後,又會再以麻紙裹糊棉布……就這樣,一層白棉布、一層麻紙細細裱糊、裹糊百余層,最後以菜油、蜂蠟等按一定比例調成的物料進行塗封,待到晾幹後,一個酒海才算完成。
“立春封壇、立夏立窖、秋分开壇、立冬繕海”是西鳳釀酒師們在千年的探索中,總結出來的酒海的最佳使用方式。立春時期,萬物復蘇、乍暖還寒,此時封壇可以讓新酒在柔和之跡與酒海形成默契,感受由寒到暖的萬象之變;立夏,萬物並秀,此時修造、开窖,可保證佳釀在釀制過程中最大限度吸收天地光華;秋分,豐收之際,經過季節交替、冷暖更迭,便到了开壇取酒的最佳時機;立冬,萬物凋零,將暫不儲酒的酒海修繕保存或編制新酒海,讓其在未來的歲月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如此,隨着季節流轉,周而復始,酒海靜駐,酒香愈濃。
由於西鳳酒海天然的制造原料和獨特的制作工藝,使得它呈現出來了一種“裝酒滴酒不漏,裝水揮失殆盡”的神奇現象。曾經有人對西鳳酒海進行過儲水實驗,當把水裝進酒海時,很快水就滲了出來,而儲酒的時候卻可以滴酒不漏。後經研究發現,當盛滿酒的時,酒海內層會形成一層凝膠膜,這種膜具有防漏、除雜和醇化的獨特功能,一方面可以保證酒不會滲透出來,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酒和外界進行“呼吸”作用。而這個“呼吸”,那就更神奇了。酒海中儲藏的酒通過“呼吸”與自然相合,與天地相通,完成了去陳除雜的過程,酒中各種酸、酯、醇等香味物質逐漸達到平衡,乙醇和水分子緊密結合,並溶入了一些對人體有益的長鏈脂肪酸,進而使酒的口感更加醇香爽口、回味悠長,同時這也是西鳳酒獨特鳳香型芳香的來源。
像這樣傳承近千年的儲酒神器、白酒行業的文化“活化石”,會“呼吸”的酒海卻因制作工藝繁瑣、成本高昂,愈發罕見。如今市面上可見的10斤、20斤、30斤、50斤裝等各種規格的小型酒海,亦是價格不菲,售價九千乃至上萬、十幾萬不等。而西鳳酒廠,至今還矗立着上百座不同年代、不同體積的酒海。據了解,西鳳酒廠從宋朝开始便沿用酒海儲藏的妙法,千百年來從未間斷過對酒海妙用功效的探求。也正因爲如此,西鳳老酒海才成爲西鳳酒三千年無斷代傳承獨特的核心元素,也是鳳香型白酒生產技藝的重大進步和重要組成,爲西鳳酒九次獲得國際金獎、四次蟬聯中國名酒,立香型、創名牌、增效益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2017年,12個西鳳老酒海被認定爲國家一般文物,西鳳酒釀酒遺產舊址整體被認定爲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經歷千余年的歲月洗禮和一代代西鳳人的匠心傳承,西鳳老酒海早已不再是簡單的新酒老熟的器皿,它更是西鳳文化的象徵和圖騰,始終代表着三秦大地輝煌的酒文化和精湛的釀酒技藝。未來,西鳳酒不但將繼續遵循古法釀造工藝,更要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爲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增添新活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