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开始在猜測牛市會從社交,遊戲,還是ZK哪個賽道开始,現在已經沒有什么懸念了,肯定就是“銘文”。但是,怎么看待“銘文”,似乎成了讓人困惑的事情,對投資者,對builder,對老OG,對新韭菜,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我之前被錯誤的觀念誤導,認爲“銘文是一種新的資產發行方式,就類似於MEME幣的狂暴拉盤”,導致我產生了錯誤的認知,直到我看到了王峰老師(@wangfeng_0128)和jolestar (@jolestar)的文章,才明白銘文的真正含義。
這篇文章我要解釋爲什么“銘文的本質其實是區別於NFT和FT的第三種代幣形式SFT”以及分析幾個常見的認知錯誤。
什么是 SFT
我們對於代幣Token有幾個基本的了解,一般我們可以把它們區分爲FT和NFT。
同質化代幣,也就是FT,英文叫「fungible token」,簡稱FT,意思是可以相互替代。顧名思義,FT的特點就是,任意兩個單位的代幣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換,所以整體來說就是同質的。因爲FT對應現實世界的貨幣、普通股、積分等價值單位,還可以進行加減等計算,所以比較容易理解,它也是最早出現的。在2015年,以太坊剛剛上线的時候,Vitalik Buterin就提出了通過智能合約實現FT的想法,然後在2015年11月,Fabian Vogelsteller提出了ERC-20標准建議。從2016年开始,ERC-20成爲了使用最廣泛、最受人們熟悉的代幣標准,它开闢了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巨大產業。
非同質化代幣就是英文中的“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這個名字表明了它和FT的不同之處。FT中的代幣可以任意互換,沒有任何差別,而NFT的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法互換也無法計算。FT主要表示抽象的數字,而NFT則主要代表具體的物品,比如虛擬藝術品、域名、音樂、遊戲裝備等。爲了表示自己的獨特性,每一個NFT都有自己的ID(由創建合約地址和序列號確定)和元數據(metadata)。NFT的主要標准是ERC-721,這個標准是在2018年1月由William Entriken等人提出的。在NFT誕生的前三年,它都默默無聞。但是到了2021年,由於加密藝術品的火爆,NFT產業开始了爆發式增長。在2022年前五個月,NFT新增資產規模就達到了360億美元。現在,NFT被認爲是Web3和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SFT,也就是半同質化代幣,“semi-fungible token”,是一種新的代幣類型,它是與FT和NFT並列的第三種通用數字資產類型。它的名字“半”同質化表示它介於FT和NFT之間,既有拆分計算的功能,又有唯一性。
我們要注意,因爲BTC缺乏智能合約功能,所以之前發行的代幣都是從以太坊技術棧的角度來“定義”的。比如FT的代幣標准是ERC20,NFT的代幣標准是ERC721,那SFT呢?孟巖老師(@myanTokenGeek)所在的團隊Solv Finance在2022年9月提出了ERC3525,首次定義了以太坊生態的SFT代幣標准。
雖然以太坊生態的ERC3525已經提出了將近一年,但市場上沒有出現什么大的變化。一方面,熊市的影響是一個原因;另一方面,Solv合作發行的SFT代幣主要針對機構交易者,而不是普通散戶,這也是導致市場反應平淡的原因之一。
銘文代幣的本質就是 SFT
BTC 鏈上沒有智能合約功能,發行任何資產都要用到腳本區 OP_RETURN 或 TAPROOT。理論上有兩種發行 SFT 的方法:
1. 在 FT 代幣基礎上“添加”某種“唯一性”;
2. 在 NFT 代幣基礎上“添加”某種“同質性”。
於是 BRC-20 代幣出現了,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法。之前我們提到,“用戶可以在 sat 上刻上任意數據賦予其獨特特徵”,那么如果刻的是一段文本,那就是文字 NFT(類似於以太坊上的 Loot);如果刻的是一張圖片,那就是圖片 NFT(類似於以太坊上的 PFP);如果刻的是一段音樂,那就是音頻 NFT。那如果我們刻的是一段代碼,並且這段代碼是一段“發行 FT 同質化代幣”的代碼呢?
BRC-20 就是通過利用 Ordinal 協議將銘文設置爲 JSON 數據格式來部署 Token 合約、鑄造和轉移 Token。JSON 包含了一些可以在比特幣網絡上執行的代碼片段,描述了 Token 的各種屬性,如供應量、最大鑄造能力和唯一代碼。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件看似奇怪的事情:銘文打的是“一張”,這張 100%是個 NFT,而“一張”又可以拆分,把裏面的同質化代幣一個個分出去,這就有點像現實世界中的“批發和零售”概念,難怪有人會認爲“銘文就是可以拆分的 NFT”。但是這種既有 NFT 屬性又有 FT 屬性的東西,不就是我們之前說的 SFT 嗎?
Domo(@domodata)不經意間,居然通過這種看似返祖的技術方法,不使用智能合約就實現了 SFT 資產的發行,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銘文爲何成功?
銘文(inscriptions)是一個很大很泛化的詞,最初的定義就是“將內容銘刻到鏈上”。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銘文版的NFT並不成功,引起的關注也不大。當時討論的焦點是,在已有智能合約版本的NFT(ERC-721)之後,發行基於BTC鏈的NFT是否值得。
根據全鏈上遊戲的概念,我們可以引入全鏈上NFT的概念。衆所周知,基於以太坊ERC-721的NFT,存儲在元數據中的只是圖片或內容的地址。如果內容放在傳統的雲服務器中,這個地址就是網頁鏈接;如果內容放在分布式存儲中,這個地址就是哈希值。難怪馬斯克一直嘲笑NFT,說“至少要把小圖片編碼到區塊鏈上去”。因此,我們說以太坊上的NFT是“鏈下存儲內容,鏈上存儲地址”。如果中心化存儲服務器或者分布式存儲服務器消失了,那NFT也就消失了。
而銘文版的NFT是名副其實的全鏈上NFT,內容直接存儲在BTC的鏈上空間,只是使用了定序的sats對內容進行指向。這確實是一個優點,但這個優點還不足以說服大家。因此,在3月之前,Ordinals NFT不溫不火,只是小圖片市場的小打小鬧,直到BRC-20的出現。
我認爲 BRC-20 的成功原因有以下幾點:
1. BRC-20 用一種很聰明的方法在非智能合約公鏈上面實現了 SFT 資產的發放。SFT 代幣是一種新型資產形式,區別於 FT 和 NFT 代幣,這是它成功的最根本原因。(Ordinals NFT 在初期並沒有那么成功。)
2. BRC-20 採用公平發售原則,不像以太坊生態的 “VC 模式”,這使得它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更廣泛的財富效應來打开市場,引發了大家的搶購熱情。(對比一下 Solv Finance,就更明顯了。)
3. SFT 的龍頭 ORDI 代幣是一種實驗性質的 MEME 幣,這種沒有估值模型的代幣反而讓人感覺充滿想象力(或者說共識價值)。
4. SFT 兼具了 FT 和 NFT 的雙重優勢,使得它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 FT 和 NFT 的基礎設施。我們會發現,銘文代幣既可以像 NFT 一樣在 OpenSea 這樣的 NFT 交易市場交易,也可以在幣安,OKX 這樣的中心化交易所交易,甚至也可以在類似 Uniswap 這樣的 DEX 交易。
5. 它承接了 BTC 生態的溢出資金。長期以來,BTC 持有者想要參與 DeFi,NFT,遊戲和社交這些鏈上活動,只能通過跨鏈操作,現在終於有了原生的 BTC 產品可以玩。
幾種錯誤的認知
盲人摸象,當一個新事物有很多新特性出現時,每個人可能只看到大象的一部分,比如腿或鼻子,不能認爲這就是大象的全部。在過去半年裏,我看過很多人的解釋,他們的看法讓我對銘文產生了誤解,直到看到王峰老師和 jolestar 的文章,我才真正理解銘文的本質。
1.銘文是一種新的代幣分發方式,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所謂的“銘刻”其實就是把一段內容上傳到區塊鏈上,這種銘刻方式幾年前就有了,甚至有幾個礦池還提供相關的銘刻服務。Ordinals銘刻NFT的時候並沒有火起來,直到改成銘刻JSON格式的同質化代幣才火起來。所以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銘文代幣是一種新的代幣形式SFT。
2.銘文就是MEME這種一波流的資本遊戲,這個看法也是對的也不對。web3的牛熊周期很明顯,任何一個賽道,包括之前的DeFi和NFT,都是“敘事+拉盤+砸盤”的模式。ORD也是MEME幣的屬性。但這種認知只看到了大象的第一條腿,而沒有看到“銘文代幣是新的代幣形式SFT”的本質,屬於以偏概全。
3.銘文是一種落後的技術,是一種倒退,這個看法一半對一半錯。目前的公鏈中,無智能合約的BTC鏈和有智能合約的ETH鏈是不應該混爲一談的。對於BTC鏈來說,發行SFT的唯一方法似乎就是BRC-20或類似協議的變體,但是對於智能合約公鏈來說,以銘文的形式來發行SFT從技術上來說確實是一種倒退,因爲有更好的ERC-1155和ERC-3525標准,只能看做是一種投機上的炒作。
4.銘文就是BTC生態對ETH生態的反攻,這個看法一半對一半錯。ETH生態本來就有SFT標准,但沒有發展开來,確實是因爲只有VC和機構參與,沒有惠及散戶。散戶只能選擇BTC生態以公平發售進行的BRC-20協議代幣,既是對VC的反抗,也是對以太坊“正統性”的反抗。但這個“反抗”只是大象的第二條腿,而不是大象本身,不能以偏概全。
5.銘文就是在黃金上雕花,這個看法也是對的也不對。如果把BTC比作數字黃金的話,這個比喻很形象,但還是忽略了銘文代幣是SFT這種新的資產形式的本質,也屬於以偏概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