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爭論又起。網上不少人討論,“鮮肉月餅是不是月餅”?
鮮肉月餅的爭議,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話題,“豆腐腦是甜的好,還是鹹的好”?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差異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口味差異很正常。鮮肉月餅,流行江浙滬,喜歡的人,甘之如飴,剛出鍋趁熱喫最妙,餅皮金黃,層次分明,外皮酥脆又粉,進而韌,咬上一口,肉汁滲透其間,脣齒流香,若加榨菜,更有嚼頭,咯吱咯吱,回味無窮。
月餅中最常見的三種餡,豆沙、棗泥、五仁,南方多以豆沙和五仁,北方流行棗泥與五仁,五仁是南北差異中難得的共識。或許與北方產棗,南方多豆有關,那是物資匱乏年代的景象。
真正的鄉愁藏在胃裏,熟悉的味道,就叫家鄉。五仁月餅對我而言,更是追憶似水年華。朋友說,直到前兩天才弄明白,五仁月餅裏的紅綠絲,原來是果脯。
月餅的回憶,是甜的,也是童年記憶。
五仁也好,豆沙棗泥也好,甚至是時下流行的冰淇淋、蔓越莓、巧克力月餅,其實都甜——月餅尚甜,與歷史傳承着對美好的追求有關,工業革命前是糧食革命與人口革命,此前的世界史都很沉重,農業社會靠天喫飯,物資匱乏數千年,中秋月圓夜,一家圍坐,喫着甜甜的月餅,自是其樂融融。除夕團年飯要有魚有肉,中秋夜自然要有甜月餅。
包郵區食物,也崇尚甜口,薰魚、糖醋魚、糖醋小排等等,也因江浙滬是魚米之鄉,亦是出商賈與名士的地方——能喫上糖。物資匱乏的年代,喫糖算是特權,你看法國的馬卡龍,全是糖,廣東人臨睡前還要飲糖水,當代的名媛下午茶,也都是以甜品爲主,食甜是富饒的象徵。流行食糖的江浙滬爲什么會喜歡喫鮮肉月餅,喫鹹月餅?拋开口感口味尋鮮之余,或許還有個原因:肉比豆沙、五仁、棗泥都貴。
我想,每年都換種口味的月餅,人生百年,也嘗不盡這精彩異類的獨特月餅。世界很大,人生有限。
網絡購物已習以爲常,物資豐饒的時代,世界變得很小,飛機、高鐵、高速路,還有視頻電話,遠方的家,觸手可及,這兩年中秋也有了小假期,但總有中秋漂泊的異鄉人,網上买月餅,朝發夕至,自己不回家,心意是山水難阻的。
山長,水遠,歸路迢迢,現代人確實是很難體驗到古人對家鄉的執著,對寄情中秋月的感知興許也變得模糊。唐詩宋詞千萬首,最多主題就四個字:離愁別緒。文人墨客,市井白丁,人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備思親,這鄉愁綿遠流長。
網上买月餅,上海多寄回江蘇、安徽與浙江,廣東多寄回湖南、湖北與江蘇,北京多寄回河北、山東與河南…縱橫交錯的包裹速遞,配送的不止是月餅,還有那份思鄉之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