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久遠,歲月留痕,酒文化作爲人類文明的瑰寶,在中國大地上熠熠生輝。而醬酒,作爲中華飲食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承載着千年風雅與鄉愁的深沉力量。
始於秦漢
醬酒的起源應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史記》記載:建元六年,大行王恢擊東越,東越殺王郢以報。恢因兵威使番陽令唐蒙風指曉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醬,蒙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廣數裏,出番禺城下”。蒙歸至長安,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者,臨牂柯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財物役屬夜郎,西至同師,然亦不能臣使也。”其中的“枸醬”指的就是醬酒最早期的雛形。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清代大詩人鄭珍也有“橡蠶不自烏江渡,枸醬還從鰼部來”的詩句,證實了早在漢朝以前,仁懷已盛產美酒。
熟於宋唐
到唐、宋朝,仁懷一帶已成酒鄉,釀酒之風遍及民間。茅台鎮釀制的優質大曲酒“風曲法酒”盛行於市。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此酒質量佳美而載入酒史。到清朝,茅台鎮酒業興旺,有“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及“仁懷城西茅台村釀酒全省稱第一”的記載。
乾隆時期,茅台鎮有了“家唯儲酒賣,船只載鹽多”的空前繁盛……當地的一些酒聲名鵲起,獲得“酒冠黔人國”,“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後开瓶十裏香”的贊譽。對此,清朝仁懷詩人陳晉熙有詩爲證:“尤物移人付酒懷,荔枝灘上瘴煙开,漢家枸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鰼部來”。
尊於當代
1915年,“成義”、“榮和”兩家酒坊共同送出產品參加了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代表摔壞了一瓶酒,頓時酒香四溢,使評委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經反復品嘗後,一致認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一舉奪得金獎。至此,茅台鎮醬酒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暢銷海內外。
香型由來
我們現在喝到的醬香型白酒,不僅和深厚的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也有國家的行業政策相關。
新中國成立後,爲了振興釀酒業,在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時,將白酒按照糖化發酵分爲五種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並確立了各香型的風格特點,從那時起,醬香型白酒就從國家級層面奠定了它的地位和份量。 由此“醬”和“酒”跨越千年的愛戀終於“修成正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