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除了金融業務,螞蟻集團的未來還能是什么?

不知不覺,螞蟻集團完成整改已經一個多月了。關於它的未來發展方向,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資本市場和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最近三年,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有互聯網平台公司都面臨着艱巨挑战,需要重新審視其長期發展战略。因此,坊間出現了大批關於“螞蟻集團將向何處去”的猜測。

根據彭博等境外媒體的報道,螞蟻將實行大規模的重組或拆分,以實現港股上市的長期計劃。至於具體要怎么重組呢?最激進的說法是,螞蟻可能把“金融板塊”和“非金融板塊”拆开,作爲兩組不同的業務實體。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真的把金融業務打包分拆了,那么螞蟻還有什么?對於投資者和合作夥伴而言,它的非金融業務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嗎?

其實,螞蟻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而且這個“科技”不僅包括金融科技。在螞蟻集團官網列出的五大業務板塊是:數字支付、數字互聯、數字金融、數字科技和全球化,“數字金融”僅僅是其中一塊而已。在過去,金融業務太容易賺錢、光芒四射,吸引了外界的所有注意。只要我們把目光從金融業務轉移开來,就能發現,——當然,打不打得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我看來,螞蟻未來最可行、最順暢的战略方向是:以支付寶這個頭部APP爲依托,开拓生活場景和多種內容形式,打“流量商業化+SaaS”的牌。這個战略一旦實現,螞蟻的“互聯網”色彩將遠遠超過“金融”色彩,而且是一家橫跨B端和C端的互聯網平台。支付寶作爲一個不折不扣的“國民級APP”,其實際資源往往外界低估了:

  • 支付寶有10億有效用戶、8億MAU,在國內位居第三,僅次於微信和抖音,高於我們耳熟能詳的其他一大批APP。
  • 支付寶還有8000萬商戶資源,是僅次於淘寶的國內第二大B2C生態。

不過,一直有人認爲,支付寶的流量雖大,卻多是“被動流量”,這樣的流量可能缺乏商業化的空間——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全面。應該承認,支付寶的用戶時長(2021年僅爲人均單日8分鐘左右)確實遠遠低於其他大部分頭部APP;但這並不意味着用戶缺乏“主動性”。就以我本人爲例,過去一個星期,至少有三次主動打开了支付寶,分別是爲了查詢公積金、繳納電費、买賣理財產品。在所有頭部APP當中,支付寶是與“錢”打交道最多、最直接的一個,這就決定了用戶在打开它的時候,天然存在着“做交易”的心智;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用戶往往把它當成“工具”,用完即走,難以給商家留出足夠的運營時間。

對於上面的問題,大家都意識到了,支付寶官方也早就意識到了。早在2020年,支付寶提出了做“數字生活开放平台”的口號,就是想擺脫“工具”屬性,在用戶消費決策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從那以後,支付寶至少做出了以下拉高用戶時長、介入生活場景的努力:

  • 2022年初,推出“生活頻道”,讓其佔據首頁底部C位,鼓勵商家經營自己的“生活號”。
  • 同樣是在2022年,上线直播功能,予以流量傾斜,逐步讓其成爲一項重要功能。
  • 與此同時,持續擴充小程序生態,支付寶迄今已擁有400萬個小程序,僅次於微信。

我們不難發現,支付寶在流量運營上的思路就是以“生活號”爲中樞,一邊連接着短視頻、直播等內容生態,一邊連接着小程序的交易功能。這與微信以視頻號爲中樞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應該說是在當前環境下的“殊途同歸”。必須指出,目前支付寶的內容生態與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的差距還比較大,這個軟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補齊的。支付寶的強項在於其商家體系——別的平台都是“先有流量、再做商家”,唯有支付寶是“先有大批商家、再逐步深挖流量”。只要整個路徑能夠打通,究竟從哪一邊开始打,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8月17日舉行的支付寶2023合作夥伴大會上,支付寶傳遞了幾個流量商業化的重要信號:發布商業推廣平台“燈火”、全域數據營銷產品“棋盤密雲”,以及正式上线小程序雲。對於商家而言,其中的意味十分明顯,那就是支付寶龐大而“沉睡”的流量終於要被全面激活了。此時此刻,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後的流量窪地”究竟是微信視頻號還是小紅書;但是對於有切實獲客需求的商家來說,支付寶高達10億的有效用戶一旦被激活,那就是一個無論如何不容忽視的兵家必爭之地!

很多人會問:“支付寶的流量到底有多真實?真的能夠用來促進交易嗎?”對於這個疑問,最好的案例無疑是2023年的“集五福”活動——用戶參與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同比增長30%,僅五福子會場的生活頻道內觀看直播的用戶規模就接近14億人次!在商業角度,有3萬多商家通過小程序、生活號參加了五福,线下更是還有上千萬通過紅包碼參加的小商家。要知道,今年支付寶“集五福”活動比較低調,主動推廣力度遠比不上前幾年,卻仍然取得了這樣的战績。

另一個案例是泡泡瑪特:2022年秋季大促期間,通過支付寶“三券齊發”(驚喜券、商品券、隨機券),以及线上线下、公域私域相結合的全域運營,在15天內撬動了4899萬銷售額,ROI高達3772倍,其中新客佔比60%以上!如果說這次活動還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在支付寶站內承接轉化時,由於小程序模塊不夠豐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轉化率、流失了銷售機會。爲了改善上述問題,泡泡瑪特專門組建了支付寶小程序運營團隊。

由此又引出了螞蟻集團的另一張牌,那就是以SaaS爲核心的技術基礎設施和運營工具。熟悉海外電商的人都知道,在歐美,以Shopify爲代表的電商SaaS服務商促成了百花齊放的“獨立站”生態,也催生了大批D2C品牌;SaaS不僅能爲商家提供技術接口和建站服務,還能承擔客戶關系管理、營銷策劃、庫存管理、數據統計……等一系列復雜職能。尤其是對於預算有限的中小商家而言,SaaS服務商就像一個大管家,是它們以合理成本實現數字化管理的唯一渠道。

可是在國內,衆所周知,並不存在“SaaS + 獨立站”的電商環境;能夠向商家提供流量的平台很多,但是能夠提供精細化管理和運營工具的很少,哪怕是微信、抖音等頭部APP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支付寶發布小程序雲等,進一步加強技術產品开放,平台能夠提供給商家的流量總歸是有限的,而運營和管理提升的空間是無限的。所以,在流量紅利耗盡之後的精細化運營時代,SaaS工具的有效性將成爲真正的勝負手。

此外,在生成式AI大行其道的今天,支付寶可能成爲國內較早將AI技術與小程序融合开放、使商家得以低成本使用AI的平台之一。OpenAI的GPT4.0模型最早的商業用戶就包括Shopify,後者正在將其廣泛應用於客服、數據分析、營銷策劃等場景。在國內,支付寶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展开類似嘗試。因爲大模型技術、用戶習慣等方面的原因,這種嘗試肯定不會太快,不太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打不過在長期,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走向。

附帶說一句,螞蟻的數科業務其實一直就很發達,只是一直被金融業務的光芒所掩蓋了:大規模圖數據庫TuGraph, 分布式數據庫OceanBase,已經在供應鏈、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螞蟻鏈……截止2022年底,螞蟻在隱私計算、區塊鏈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均保持全球第一。如果說以前這些技術研發成果經常被視爲“配菜”,那么今後它們將更多地成爲“主菜”。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隨着時代變遷,螞蟻的战略思路和定位出現過多次改變。此前大家心目中的“金融科技公司”,只是一個特定時期的印象。無論何時,螞蟻從來沒有淡化過自身的消費互聯網色彩。因此,在當前的宏觀和市場環境下,選擇以支付寶這個頭部APP爲依托、打“流量商業化 + SaaS”這對組合牌,不但是順理成章的,而且很可能是現存最好的選擇之一。

然而,一個战略本身是否正確,並不能直接推導出它能否被妥善執行。對於支付寶而言,挑战是非常嚴峻的:過去多年,它給用戶的“支付工具”印象過於深刻,流量生態存在明顯的缺陷;競爭對手又多又強大,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平台都在爭奪稀缺的商家資源和交易場景;相對於一些主要競爭對手而言,螞蟻的資源未必能佔上風。即使一切執行順利,流量商業化的任務也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初具規模——看看微信視頻號、小紅書、B站等平台的先例就知道了,這條道路很辛苦、比拼的是長期韌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除了金融業務,螞蟻集團的未來還能是什么?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3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