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我看到了淘系電商“新生”的另一面

過去三四年,有一種廣爲流傳的說法:淘系電商消費升級、品牌電商的战略方向,已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以低價、白牌爲主導的競爭對手才是未來的贏家。上述說法不但在投資人和媒體圈頗爲流行,就連許多互聯網從業者也相信了。然而,我一直不贊同上述說法。毫無疑問,低價和白牌這兩年風頭正盛,深刻影響了業內對電商格局的判斷,和對行業未來的預測。但這一趨勢被嚴重誇大了,而且某些投資人的分析缺乏基礎的商業常識。

首先,從GMV角度看,淘系一直是全國最大的零售電商平台(沒有之一)。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淘寶APP的MAU(月活用戶)達到8.77億,比第二名領先2.6億。高盛剛剛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2023年6月淘寶的用戶活躍度(DAU/MAU)同比增長45%,增速位居電商類APP的第一名。可以看到,無論採用什么標准、什么口徑,淘系電商都沒有像某些人認爲的那樣“喪失活力”。在服裝、美妝等核心消費品類,淘系的領先優勢仍然非常巨大,這一點既體現在統計數據當中,也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消費體現當中——這一點毋庸贅述。

更重要的是,淘寶/天貓仍然是品牌經營的主陣地,無論對什么層級、什么定位的品牌而言都是如此。2022年,天貓平台有4000多個品牌的GMV過億,有6000多個新品牌的GMV過千萬;2023年二季度,天貓新入駐的商家同比增長了75%,當季度的新增商家就超過了去年上半年的總和。回想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耳熟能詳的大部分“新國貨”品牌,從美妝的完美日記、花西子,到快消的三頓半、鐘薛高,再到運動戶外、小家電等垂直品類,往往是在某次天貓“雙11”等購物節活動當中崛起、走進主流消費者視野的。

“作爲品牌方,你可以在任何渠道進行投放和成交,但你一定要經營天貓旗艦店,因爲那才是你的客戶資源真正沉澱的地方。”這個觀點,我早在2021年就聽電商行業的朋友說過,今年又聽到了不止一次。有人更加簡練地總結爲:“無淘系,不品牌。”

因此,當7月25日,淘天集團宣布成立KA服務部時,我十分贊同,認爲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KA服務部將涵蓋淘天三大業務發展中心的近20個行業,各行業會從一號位开始爲KA商家提供全面支撐。毫無疑問,淘系電商是要堅持把品牌化路线推進下去,而不是像某些投資人希望的那樣全面學習競爭對手、放棄品牌化、擁抱“消費降級”。我還要補充一點:把品牌化與低價、性價比對立起來,是一種狹隘錯誤的觀點。無論中國的經濟前景如何,無論消費者行爲呈現什么樣的趨勢,品牌化都是有未來的。

我們不妨看一看日本這個近在咫尺的案例:在經歷了“失去的三十年”,人均收入長期停滯、嚴重少子化的情況下,日本仍然誕生了無印良品、優衣庫等一批知名消費品牌。以優衣庫爲例,雖然它成立於1963年,但是到1991年才確定以“迅銷”模式爲主打,其核心競爭力是對於中產階級而言近乎極致的性價比。這種品牌定位不僅深得泡沫經濟破裂之後的日本消費者歡迎,也深得中國消費者歡迎。附帶說一句,優衣庫的天貓旗艦店擁有2683萬粉絲,是淘系電商會員最多的品牌之一。

事實告訴我們,“品牌化”從來就不是狹隘的“頭部化”,更不是“高價化”。品牌意味着對消費者心智的影響、對客戶的持續經營,任何價格、任何品類都可以產生品牌。所以,淘天集團對KA的定義,不限於最頭部的商家,也包括“腰部有潛力的商家”。例如,今年二季度新入駐天貓的商家當中,已經有近30個的GMV突破1000萬,近700個的GMV突破100萬——它們當中的大部分,應該都會成爲淘天KA服務部的重點服務對象。

天貓是國內品牌電商的主陣地,這是由技術基礎設施、流量分配模式和運營模式等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在主流電商渠道當中,有些更適合爆發性的單品銷售,有些更適合衝動性消費。但是我們都知道,強調單品爆款,就意味着忽視店鋪長线運營;強調衝動性消費,就意味着忽視消費者對品牌的主動關注和搜尋。每一枚硬幣都有正面和反面,總不可能兩邊都是正面。與此同時,天貓強大的履約能力和完善的客服體系,也是品牌方所急需的。看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你可以在任何渠道進行投放和成交,但你一定要經營天貓旗艦店”這句話的意義。

有人會說:“爲什么一定要品牌化呢?你上面舉了日本的例子,可是中國的情況很特殊,既有強大的制造業產能,又有強大的互聯網。透過現象看本質,或許我們確實應該拋棄品牌,轉而以‘白牌’模式追求極致的性價比?”

這是個好問題。可是如果我們真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白牌”或“去品牌化”不一定能導向可持續的低價。去問一問直播電商平台的商家就知道,他們的投放費用有多高,退貨率(以及由此導致的損耗)又有多高!因爲白牌沒有佔領用戶心智,這就意味着每次都要從頭建立用戶心智,只能在很短的生命周期當中博取微薄的投資回報率。片面追求低價爆款的“去品牌化”,對於商家而言,更像是產能過剩階段去庫存的權宜之計;哪怕這個模式可以持續下去,它也絕不會是消費市場的唯一選擇。

我們可以再看一看海外市場的經驗。疫情期間,歐美誕生了一批電商原生的D2C (Direct-to-Consumer)品牌,它們以獨立站和社交媒體爲大本營,一方面強調商品創新性,一方面注重性價比。許多以銷售白牌起家的獨立站也逐步轉型爲D2C品牌。事實上,中國跨境電商獨角獸Shein,就可以視爲一家從獨立站發展起來的“快時尚D2C”品牌兼平台。D2C的發展經歷說明,無論互聯網發展到什么地步,無論經濟形勢如何,消費者仍然需要品牌,只是不同品牌的訴求不同罷了。

有趣的是,在國內,由於缺乏電商獨立站的土壤和傳統,天貓成爲了本土D2C品牌的大本營。如果離开了天貓,D2C品牌只能依托微信等強社交工具進行私域運營,但是強社交工具既不能提供履約能力,又不能提供數據和客服支持;或者只能依托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台,但這些平台的強項是短线單品運營而非長线品牌運營。所以,中國的新國貨、快時尚品牌,往往崛起於天貓並以天貓爲大本營,這一點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話說回來,淘天集團剛剛成立的KA服務部,究竟想做什么?目前尚沒有官宣,但是站在消費者和品牌的角度,我們可以暢想一下,如下幾個方向都是淘系電商在KA服務方面的潛在發力點:

  • 首先是品牌會員運營。數據證明,會員能有效提振品牌銷量;截止2023年4月底,天貓品牌會員的客單價比大盤用戶高1.5倍,復購率高2.3倍。不過,目前看來,天貓品牌會員的功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部分消費者僅僅將其當成一個積分領券的工具。尤其是對於一些購买頻率較低的品類,如何喚起會員的“歸屬感”、基於會員模式進行客戶溝通,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挑战。
  • 其次是內容化。在歷史上,淘系一般被認爲是主流電商平台當中最“好逛”的一個;但是隨着直播電商的興起,“好逛”心智不再只屬於淘系。但是,淘系從來沒有放棄內容化的嘗試,而品牌本身就是一種內容。如何讓“品牌化”和“內容化”之間形成合力,讓淘系變得更好逛?
  • 第三是文創和IP衍生品授權,淘系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阿裏魚這樣的IP平台。在社交媒體時代,“爲愛付費”的流行意味着IP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淘系能否進一步介入品牌聯名、IP授權乃至產品創意等各環節,對品牌方產生更高的附加值?

很多人認爲,淘系電商面臨着很大挑战,必須徹底改弦易轍才能“翻盤”。我的觀點則是,淘系市場地位穩固,品牌化战略也是正確的。要解決眼下面臨的問題,恰恰需要對既有的品牌化路线進行調整、升級,從而實現“新生”。歸根結底,就是要激活淘系自身的競爭力,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去擊敗競爭對手,而不是跟着對手的節奏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我看到了淘系電商“新生”的另一面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3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