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即將發布的2024年年度經濟報告中提出,各國央行應積極採納人工智能(AI)技術,以應對其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深遠影響。BIS特別強調,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有潛力改變通脹趨勢,並呼籲政策制定者整合人工智能至其運營策略中,以促進金融和價格的穩定。
BIS創新中心的負責人塞西莉亞·斯金斯利(Cecilia Skingsley)透露,監管機構正與央行合作夥伴一起,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她指出,中央銀行作爲機器學習技術的早期採納者,能夠有效利用AI對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和結構化處理的能力。
應用案例包括,此前BIS已經开展了如Aurora項目,該項目利用AI從支付數據中檢測洗錢活動,以及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網絡的彈性Raven項目。
據悉,國際清算銀行計劃於6月30日完整發布其《2024年年度經濟報告》以及《2023/24年度報告》,屆時將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和對人工智能在經濟領域應用的深入見解。
中央銀行與人工智能
國際清算銀行在其《2024年年度經濟報告》中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AI)對中央銀行運作的革命性影響,包括其帶來的潛在優勢和風險。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應用在改善貸款和支付系統方面具有顯著好處,但同時也可能帶來如復雜網絡攻擊等新型風險。
報告中,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主管兼經濟顧問Hyun Song Shin強調了人工智能模型對央行工作方式的直接影響,他認爲大量數據的分析能夠提供更快速、更豐富的信息,有助於識別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的模式與潛在風險。
此外,報告提出,中央銀行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其即時預測能力,並利用實時數據對通脹和其他關鍵經濟指標進行更精確的預測。然而,報告同時警告,盡管人工智能提供了強大的分析工具,最終的決策過程仍必須由人類掌控,以確保責任和透明度。
同時,人工智能在金融系統脆弱性的識別上也展現出巨大潛力,它能夠幫助監管機構更有效地管理和緩解風險。國際清算銀行認爲,隨着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它將成爲中央銀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基礎,以推動央行在數據驅動的決策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
國際清算銀行在其報告中進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廣泛影響,特別是在勞動力市場、生產力和經濟增長方面。報告指出,人工智能通過賦予企業更快響應宏觀經濟變化並調整價格的能力,能夠對通脹趨勢產生影響。
報告中還強調,人工智能對經濟需求和通脹的影響程度,與失業工人重新找到工作的速率密切相關。此外,家庭和企業對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收益的預測准確性,也是決定這些經濟變量的關鍵因素。同時,在金融行業,人工智能的應用預計將極大提升支付、貸款、保險和資產管理的效率,並有助於降低成本。
然而,國際清算銀行同時警告,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也帶來了新的挑战和風險。新型網絡攻擊的風險增加,同時人工智能可能加劇金融市場中的從衆行爲、擠兌和拋售現象,給金融穩定帶來潛在威脅。這些風險提示了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在採納人工智能技術時需要謹慎行事,確保技術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的平衡。
結語:
國際清算銀行在其即將發布的報告中強調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變革潛力,同時提醒了伴隨而來的風險。人工智能不僅能提升中央銀行的運營效率和經濟預測的准確性,還可能帶來新的安全威脅和市場行爲問題。這些發現呼籲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機構在採納新技術時,必須謹慎平衡創新與風險。
面對人工智能引領的金融創新浪潮,確保技術進步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這就要求監管機構和行業參與者深化對人工智能影響的理解,並採取有效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隨着我們步入智能化、數據驅動的新時代,負責任的創新將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