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中國人過年亙古不變的主題,這是一場有關血緣的遷徙,像極了魚類洄遊,即使遠隔重洋,縱然千山萬水,到了回家的時候,一定會義無反顧。家鄉,是那個即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也要回去看看的牽掛。時間流逝,物是人非,家鄉的人會更迭,家鄉的景色會變,家鄉的美食卻一代代傳承下來,帶着時間的味道,溫暖你的內心。
井陘縣是石家莊的一個小縣城,位於河北和山西交界。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周穆王東巡狩獵時,來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竈之陘”,故名“井陘”。可見早在3000年前的春秋战國時期就有井陘之名了。千年古縣歷史悠久,文化自然深厚,飲食方面的習俗也頗有淵源和獨特。每到紅白喜事,逢年過節,當地人都要做一種名爲“雲頭兒”的小喫。名爲小喫,卻不能小看,做法、排場和喫法都絕對不是一個“小”字可以概括的,極具地域特色,找遍全中國,這種喫食也只在井陘有,別的地方聞所未聞,更別提喫過了。雲頭兒雖是面做成,口感卻像喫肉,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爲“假肉”。
雲頭兒制作起來排場很大,需要好幾個人通力合作,過年時制作這種喫食已經成了全村人的集體活動。做雲頭兒需要最多的是油酥面,一般是好幾個人一起揉,一塊白色,一塊加紅糖和成紅色,面揉得軟硬適中,醒好,兩塊分別擀成薄餅,疊在一起卷起來,再由好幾個人一起搓成條,再切成拇指大小的小塊兒,斷面紅白相間,煞是好看。大火燒油,將這些小面塊兒炸2到3分鐘,兩面金黃酥脆後撈出。炸制時需要一個人隨時盯着並不停攪拌,以免炸出來顏色不均甚至焦糊。炸制好的雲頭兒並不是最終成品,但趁熱喫也非常可口,是小孩子最喜歡的零食。雲頭兒正經的喫法是放在大鍋菜裏的。大鍋菜各地喫法不一,比較多的是白菜、豆腐、海帶、五花肉一起燉,這放了雲頭兒的大鍋菜對於外地人來說還真是第一次見,非常新鮮,而味道也經得起推敲。經過煮制後的雲頭兒非常有嚼勁兒,而且因爲沾滿了大鍋菜的湯汁,喫起來格外香,真的有一種喫肉的感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