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一批“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典型案例。所公布的案例涵蓋福建、浙江等省份的20家茶企茶商,吸引了衆多茶人的關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截圖
而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面向社會各界公开徵求對《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准第2號修改單(二次徵求意見稿)的意見。這兩大事件均旨在進一步警醒茶葉生產經營企業積極關注相關標准,並做好茶葉包裝整改工作。那么,這些事件的开展蕴含了哪些重要信息?聚焦於茶企本身,其又該如何從中汲取教訓,自查自糾?
問題聚焦!
這些案例透露了哪些信息?
雖然新國標早於2021年8月10日發布,但由於當時尚未正式實施,且信息接收難免存在延遲。部分茶企到今年9月標准實行後,才知道新國標的存在,开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包裝上的規範,適應時間受限,亂象頻出。
本次所公布的包裝查處案例進一步揭示,目前茶包裝所存在的問題仍然集中在“包裝空隙率超標、包裝層數超標和包裝價格超標”三個方面,這與新國標所強調的三要點基本一致。表明,部分茶葉生產商因對新國標的認識存在偏差,並沒有在過渡期內,依托規定的標准,進行生產和流通環節上的調整。
△信息來源新聞公开報道,已隱去具體的茶產品信息
根據表格信息,可以注意到,這些空隙率超標的茶葉大部分都是禮盒型的,這主要是因爲商務送禮和人情送禮都有一定的包裝需求,但部分人過分追求高檔包裝,導致行業亂象,過度包裝的現象便一直存在並且屢禁不止。
△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據統計,20個違規案例裏有18個涉及包裝空隙率問題。可見,包裝空隙率是主要問題。而在新國標中,茶包裝空隙率早有其明確規定,並做表格呈現,根據不同茶包裝的淨含量做出相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被作出行政處罰的茶企,都是因其之前被勒令整改後不作爲,才遭到了程度更高的處罰。表明,部分茶企對市場需求存在錯誤判斷,以及過分追求品牌形象的短期利益。其繼續沿用過度包裝的做法,不僅嚴重違反法律法規,更是對企業自身形象和品牌信譽的一種傷害。
多方發力
茶包裝發展再現新趨勢
事實上,自新國標發布以來,茶界業內便持續採取各類舉措,以求推進茶包裝的規範工作。自今年4月起,多地展开查處行動。截至目前,山東煙台全市共檢查茶葉生產經營企業1123家,責令改正3家,涉及其他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共責令改正12家,給予行政處罰2家;浙江省茶葉生產企業已建立包裝信息檔案8440份,全面記錄產品的包裝需求、設計、制作、查驗、檢測等信息;四川省开展執法者普法2705次,發布反對過度包裝公益廣告4748次......可見,包裝整治行動已經陸續取得成效。
△溫州六部門聯合开展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 圖片來源:溫州市市場監管局
正所謂“上行下效”。在政府大力开展整治行動的同時,地方也通過舉辦活動來提高茶人對規範茶包裝的意識。如2023茶包裝設計大會展覽內容涵蓋傳統茶包裝、新茶飲包裝、茶包裝輔料及機械、新茶飲設備等版塊,集中展示當前茶包裝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在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期間,木盒、紙盒、金屬罐、竹木等包裝原料及機械等多元化產品齊齊亮相。讓茶包裝在“瘦身”的同時,更受歡迎。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 圖片來源:武夷茶天下
相關部門做好市場監督固然重要,但茶企茶商自身的調整更爲關鍵。爲此,中茶廈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廈門市茶葉學會會長陳志雄提出了三點建議:
1、讓品牌茶企做引導。
通過讓品牌茶企做引導,可以讓中小茶商,茶消費者有參照點,以適應整個社會發展的方向,拓寬思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2、壓實主體責任。
無論是茶品牌還是茶包裝廠,均可以在適應新規的過程中達成一種共識,壓實主體責任,多方努力才能防患於未然。
3、仔細衡量指標。
負責包裝茶產品的企業,在發售商品前應該衡量其質量,並將具體的數字指標牢記於心。
總體而言,過度包裝問題的曝光爲茶企提供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和自我完善的機會。茶企可以通過吸取這些典型案例的教訓,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並以此爲契機,加強規範管理,追求綠色包裝,爲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 / 姚藝玲
編委 / 王妙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