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Mantle Network:L2 競爭內卷,模塊化解決方案崛起

本文將從當前 L2 的市場情況出發,深入解析 Mantle Network 在技術上的創新和原理,以及其在生態發展上的關鍵舉措。

在同質競爭環境下,一個 L2 想要脫穎而出,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技術也好,生態也罷,具備差異化顯得至關重要。

比如談到 Base 的 L2,你自然會想到Friend.Tech。生態上的一個爆點,帶來了話題性、流動性和熱度,背後的 L2 也會從中受益。那么,下一個與衆不同的 L2 會是誰?在 L2 市場四大天王已牢牢佔據頭部份額的情況下,有特色的後起之秀更加值得關注,而 Mantle Network 就是其中之一。

從解決L2共性問題出發,Mantle Network 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和獨立的數據可用性層;而在生態發展上,Mantle Network 進行了差異化布局,將重點放在了離收益更近的 LSD、RWA等領域,爲其贏得獨特的市場位置和用戶群體創造了機會。

同時,高額的金庫資金儲備,以及近期舉辦的一系列營銷活動,似乎也在向市場傳達其發展的底氣和吸引用戶的決心。但目前,中文區缺乏關於 Mantle Network 的深度,更多是資料的堆疊和羅列,這就使得大家對於它的技術設計、生態構建以及發展規劃,缺乏完整和系統性的認識。

因此,本文將從當前 L2 的市場情況出發,深入解析 Mantle Network 在技術上的創新和原理,以及其在生態發展上的關鍵舉措。

潛力與財力,撬動未來的後起之秀

在深入理解Mantle Network的技術設計之前,更爲直觀的方式是通過多組數據來快速了解其基本情況。

首先,從 TVL 總量上看,Arbitrum 和 Optimisum 兩個老牌的 L2 擁有絕對優勢,且市場份額大幅領先於其他 L2;

而由於 Mantle Network 主網上线不久(7月),在 TVL 總量上較之於 Arb 和 OP 之外的其他 L2 也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發展尚需時間。

但從增量上看,L2BEAT 的數據顯示,從主網上线至今的2個月時間裏,Mantle 自身TVL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並在 8 月之後達到比較平穩的狀態,目前已來到 9000 萬美金左右。

從陡然增長再到相對固定,數據也表明 Mantle完成了初步的生態吸引和啓動;但如何讓 TVL 再上一個量級,則需要一些差異化的生態建設。更多具體的做法,我們也將在後文中做進一步介紹。

同時,Mantle Network 最近一周开始出現鏈上活躍大幅增長的勢頭。

雖然 TPS 絕對值並不高,但其增幅也意味着處理交易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也與部分鏈上合作項目开始發力有關。

具體到已有項目,可以看到當前 Mantle 的生態主要集中在 DEX和 借貸上。TVL 排名前十的項目中,DEX 和借貸佔據了半壁江山,且獨佔項目和跨鏈項目數量相當。與其他 L2 在發展的早期階段類似,DeFi 賽道相關的項目構成了基本盤,而後期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跑出更多特色應用,或是引入已有賽道中咖位更大的明星項目來做大聲量。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認爲 Mantle Network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在 TVL 和鏈上活躍增幅明顯的趨勢下,亟待進一步釋放其潛力。

但想要讓項目自身更近層樓,技術革新或是生態建設都需要相當體量的資金支持。而這也是 Mantle Network 顯著區別於其他 L2 項目的優勢所在:雄厚的資金儲備,構成了撬動未來生態發展的巨大槓杆

早在今年5月,Mantle Governance 通過了BIP-21 提案,其中的代幣 BIT 按照1:1的比例轉換成 Mantle 的原生代幣 MNT,以用於項目未來的運營和生態發展。

因此,目前 Mantle 擁有着一個極其財大氣粗的 Mantle Treasuary(金庫)。截止本文撰稿時,其部署在以太坊上的金庫智能合約顯示,MNT 等代幣構成的金庫儲備總量達到了20億美金。這個體量規模,也使得 Mantle Treasury 成爲了整個加密行業中最大的項目金庫,爲後來居上提供了底氣。

在其官網已經發布的 EcoFund 生態扶持計劃中,Mantle 撥出了 2 億美金,用以投資和幫助其生態內的原生項目及技術合作夥伴。

在巨額投入的刺激下,可以預見會有更多的項目在未來達成合作,並成爲其生態中的一員,甚至從中跑出獨佔或現象級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資源優勢並不是一個項目的全部。當潛力背後有了財力做支撐,我們下一個更感興趣的問題是:Mantle Network 在技術上是否也具備特色和優勢,從而吸引更多項目和流動性的進入?

模塊化設計與獨立 DA 層,雙劍合璧殺出競爭重圍

關於 Mantle Network 的技術,我們能看到最多的標籤是“模塊化”

但是,對於模塊化對 L2 來說究竟意味着什么、解決什么問題、具體如何解決以及其中各模塊彼此的聯系...更多深層次的問題,市場上仍然缺乏完整的介紹。

爲了系統理解 Manlte Network,首先我們可以用L1做個類比。

在以太坊中,目前各個功能模塊如執行、結算、共識和數據可用性都被清晰地劃分,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每個模塊都可以獨立進行優化和迭代,也便於开發者理解和參與。同時,執行和結算的分離,也讓以太坊在擴展性和性能提升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那么,在 L2 上爲什么也需要模塊化設計呢?

實際上,L2 的核心問題和 L1 是一致的,也涉及到交易處理、狀態驗證和數據可用性等方面。因此,L2 的模塊化設計實際上是對 L1 模塊化思想的一種擴展和延續。

Mantle Network 恰好就是這樣一個高度模塊化的L2解決方案。在 Mantle 中,模塊化設計主要涵蓋了三個核心領域:交易處理、狀態驗證和數據可用性

交易處理:向去中心化排序器邁進

首先,交易處理在 Mantle 中由 Sequencers 負責。Sequencers 不僅負責接收用戶的交易請求,還負責將這些交易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排序和打包,最終生成一個待提交的交易塊。這個過程類似於一個排序機制,確保了交易能夠按照正確的順序得到處理。

在Mantle Network 目前的設計中,一开始會由官方基金會運營集中式的Sequencer,但計劃在未來考慮將其去中心化。具體方法上,其去中心化的方式是引入“scheduler(調度器)”,由該實體來確定下一個區塊生成時的Sequencer到底是誰。

狀態驗證:TSS 節點,縮短交易挑战期

其次,我們來看狀態驗證。Mantle 使用了閾值籤名方案(TSS, 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來實現這一功能。在 TSS 中,各節點分布式地生成私鑰的一部分,並對上文提到的 Sequencer 打包的交易,形成一個共同的籤名。

TSS 的方式涉及到 MPC(多方安全計算)相關技術,具體細節在此不做深入解釋,其本質是多方共同參與對交易正確性的判斷。

通俗來說,這有點像一群“交易質檢員”,即多個人獨立檢查某一撥交易有無問題,可以降低這撥交易真正出現問題的概率。

因此,採用模塊化架構引入 TSS 節點的核心目的在於:原本需要在 L1 層驗證和共識的交易,現在也可以先在 L2 層提前驗證一輪。

由於 TSS 節點提前驗證了交易的狀態和正確性,OP Rollup 機制中從 L2 提款到以太坊 L1 網絡的挑战期(通常需要大約 7 天,防止 L2 上原來的交易有問題)可以顯著縮短。

此外,負責在 Mantle 網絡中進行驗證的節點需要質押 MNT 代幣。任何惡意行爲都會導致 TSS 節點被砍掉,砍掉的量會在其他節點之間分配。

最初,TSS 節點引入知名的公司來參與。之後節點的上线將由 Mantle Governance 來決策,以逐步達到去中心化。當交易經過排序器打包,TSS 相關節點進行驗證之後,下一步的考慮則是如何讓已經發生的交易數據變得可用。

數據可用性:獨立 DA 層,借力 EigenLayer 提升可靠度

Mantle Network 引入了 EigenDA 的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EigenDA 不僅保證了高度的數據可用性,而且還具有一套精心設計的獎懲機制。通過這種方式,數據可用性節點(DA節點)能夠得到適當的激勵,從而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靠的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實現上,由於 EigenLayer 的主網並未正式上线,目前版本的 Mantle Network 採用的 DA 層,是基於 EigenDA 技術的簡化版本,名爲 Mantle DA。

後續等到 EigenDA 主網上线後,再行考慮作相應的技術遷移。

跳出具體的遷移時間和執行,從原理上看,選擇與 EigenLayer 合作,在數據可用性上更進一步,是 Mantle Network 目前區分與大多數 L2 的關鍵特色,同時也是增強 L2 安全性的一個重要設計。

但考慮到大部分讀者可能對這一概念並沒有深入了解,我們在此做一個小小的科普。

  • 什么叫數據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

數據可用性簡單來說,是指網絡中的任何節點都應該能夠訪問到完整的交易歷史和其他關鍵數據。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確保網絡的透明性和可驗證性,從而維護系統的信任。

  • 數據在什么情況下可用,或者不可用?

數據可用的情況:

- 完整性:所有的交易數據都是完整的,沒有丟失。

- 訪問性:任何節點都可以輕易地訪問到這些數據。

- 及時性:新的交易數據應該在被確認後立即變得可用。

數據不可用的情況:

- 數據丟失或損壞:重要的交易歷史或狀態數據丟失或損壞。

- 數據扣押:惡意節點或攻擊者有意不發布數據。

- 網絡分區:導致數據不能在整個網絡中傳播。

  • Mantle中到底如何處理數據可用性?

Mantle 使用 EigenDA(Eigen Data Availability)技術來處理數據可用性問題。EigenLayer 構建在以太坊上,其核心思想是使用"重新質押"(re-staking)機制來確保數據可用性。以下是它的主要運作步驟:

  1. 重新質押(Re-Staking):以太坊的Layer 1驗證者可以選擇參與 EigenDA,並使用他們在以太坊上已經質押的 $ETH 作爲擔保。

  2. 數據發布與存儲:當 Mantle 的 Sequencer 發布新的交易數據時,這些數據經過TSS驗證後,會被發布到以太坊上,並可以由參與 EigenDA 的 L1 驗證者存儲。

  3. 性能條件與激勵機制:這些 L1 驗證者需要滿足一定的性能條件,如數據存儲和傳播速度。作爲回報,他們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按照當前的設計,驗證者有足夠的動機選擇參與 Mantle,因爲它可能會獲得 ETH 和 MNT 的雙重回報

  4. 監督與懲罰:如果某個驗證者沒有按照協議要求提供數據可用性服務,其質押的 $ETH 會被沒收或減少。

  5. 數據可用性驗證: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些 L1 驗證者來驗證 Mantle 網絡上的數據是否真實可用。

結合以上三個核心模塊,可以描繪出一個完整的 Mantle 交易生命周期。

從交易的發起、到 Sequencers 的排序和打包,再到 TSS 節點的狀態驗證,最後到 EigenDA 的數據存儲和可用性保證,每一個環節都有特定的模塊負責,形成了一個高度協同和高效的系統。

最後,我們也可以用一張表來總結 Mantle Network 的模塊化設計,以及其中組件的用途和好處:

LSD 與 RWA,離熱點再近一步的生態布局

正如文章开篇所述,L2 的發展離不开特色生態的構建。Base 上的 Friend.Tech 已經證明了一個熱點對用戶流動性的吸引力。對 Mantle Network 來說,目前選擇發力的吸引點,在離收益更近的 LSD 和 RWA 上。

首先,Mantle 將 LSD 單獨拿出來,作爲其整個產品結構中重要部件。在其官網所描述的整個生態系統建設中,大的產品類型分兩種,一類爲 LSD,而另一類爲其他。

此外,Mantle 的內外部動作,都體現着對 LSD 賽道的主動布局。從內部論壇的提案中可以看到,Mantle 發起並通過了提案,同意上线屬於自己的 LSD 協議。

該提案允許包括 Mantle Governence 在內的用戶,都可以存入 ETH 到協議中,並獲得產生收益的 mntETH 憑據代幣。這也就意味着 Mantle 不光在做 L2 的基礎層,同時也親自下場打造 LSD 協議,整體的規則、設計和收益產生方式,都與我們常見的stETH等類似。

不過在協議的啓動方面,Mantle 則顯得更加順風順水。Mantle Governence(金庫)、機構和其他合作夥伴累計已經注入了 27 萬個 ETH,爲自家的 LSD 協議提供初始資金支持。而這樣的量級,可以直接讓 Mantle 的 LSD 協議中質押ETH的數量,排進市場 Top3。

同時,在外部合作上 Mantle 也在積極推進。Lido 已經通過提案,將 40,000 ETH 分配給其流動質押平台,意味着 Mantle 上將增加 stETH 的流動性,雙方通過收入共享協議建立战略關系。

大手筆的 LSD 布局,對於 Mantle 來說,最大的好處在於:在盤活自家生態的同時,確立競爭優勢。

第一,LSD 協議中的 mnETH 代幣可以賦能到 mantle 生態中的其他項目中,通過mnETH 在其他項目中進行質押/借貸等操作,盤活生態項目,並且吸引用戶產生收益;

第二,LSD 是經過驗證且較爲穩定的賽道,更偏資源密集型(ETH 的質押量是關鍵因素)。

Mantle 的資源優勢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在與其他 L2 的競爭中快速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技術優勢可能並不會爆發的那么明顯,但是資源優勢則可以讓項目快速建立定位,塑造品牌認知,這在當下內卷的 L2 競爭環境中顯得尤爲重要。

同樣,如果說選擇 LSD 賽道是看中了圍繞以太坊質押所產生的穩健收益,那么 RWA 則是向現實世界收益的拓展。

9月12日,Mantle Governance 已經在內部通過了 MIP-26 提案,計劃撥款 6000 萬美金來打造支持產生 RWA 收益的穩定幣 Seed;

同時在外部合作上,其也與知名 RWAb協議 Ondo Finance 聯合,將能夠產生 RWA 收益的 USDY 引入到 Mantle 生態。與自建生息穩定幣相比,更加便捷的方式是在自家的 DEX 生態中直接注入 USDY 的流動性,使得用戶無需通過 Ondo 協議也可以直接獲取到 USDY 並產生收益,對於短期內快速吸引用戶來說無疑更具吸引力。

無論是 LSD 還是 RWA,我們都能看到類似的路徑,即“自建”和“外引”兩種方案來建生態。前者更偏重長期建設,而後者更偏短期借力。

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通過離穩定的收益更進一步,將 Mantle 打造成獲取穩健收益L2的不二選擇。此外,我們也看到了 Mantle 在其他方向上的一些建設,例如接入BitDAO旗下與 Web3 遊戲孵化和加速的 Game7 DAO,或許讓全鏈遊戲等方向更加值得期待。

激勵用戶的長期建設

在更加直接的營銷活動上,Mantle Network 此前推出 Mantle Journey Alpha Season,鼓勵用戶完成各種交互任務從而獲取MJ積分,以兌換 MNT 和相關 NFT 的獎勵。

在 Alpha 賽季結束後,可以看到後續還會有更多賽季和任務主題,以不同的形式長期吸引用戶參與。

例如,Mantle 近期也公布了其首個原生 NFT 系列 Mantle Citizen 的鑄造活動,具體時間暫未確定。從名稱上看,Citizen 也意味着對持有NFT身份的認可,更多的是體現着一種用戶融入Mantle 生態後的長期參與感:

直觀感受上,用戶在 Mantle 生態系統中每次獲得裏程,其 NFT 人物都會成長,讓用戶能夠添加各種配飾;

而潛在的收益上,雖然並未直接說明,但這種限量Mint 的NFT,也拉高了參與活動博取更多空投和收益的預期。

同時,NFT 的設計本身也邀請了國際知名視覺藝術家陳漫進行創作,整體上看 Citizen 系列的 NFT從制作、賦能到影響力打造,都能體現出 Mantle 本身想要長期獲取用戶的決心和底氣。

未來展望

雖然 L2 的競爭,並不會因爲 Mantle Network 的出現而終止,該項目本身最終也未必是 L2 的最優解。但是通過 Mantle, 我們能夠看到後起的 L2 解決方案,在技術和生態上都在做可圈可點的突破和嘗試,也爲其他L2的發展和市場參與者的角色提供了範例和參考。

綜合全文,我們認爲當下 Mantle Network的優勢在於:

  • 後發及資源優勢:在了解已有其他 L2 玩法的同時,吸取經驗並借助自身強大的資金和生態拓展資源,做到快速起量;

  • 生態差異化:LSD 和 RWA 都是離收益近且相對穩定的賽道,有收益就有熱度,有熱度就有使用意愿和流動性的注入,找到關鍵的生態抓手才是面對競爭的關鍵。

同時,Mantle Network 也面臨着問題,例如技術上當前的排序器和 TSS 節點都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最後如何執行有待觀察;同時其主打的模塊化設計,並不是獨有的護城河,EigenDA 等組件其他 L2 也可以使用。

不過對於用戶而言,當新項目出現時,選擇加入勝過對未來的質疑。

在其他成型 L2 已經沒有太多參與空間的情況下,關注 Mantle 這類後起之秀,在發展過程中尋求收益和機會,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做力所能及的交互動作和操作,是不錯的選擇;而對項目而言,Mantle 激勵計劃的支持則是難以拒絕的條件。

在熊市流動性縮緊的情況下,獲得激勵能爲項目的存續雪中送炭,也讓熊市 Build 能夠有一個相對有力的支持。生態項目和 L2 的發展往往相互成就,在一個內部競爭並不激烈的 L2 上,多種激勵與合作的刺激下,跑出頂級項目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Mantle Network:L2 競爭內卷,模塊化解決方案崛起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4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