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niel Li
Friend.tech作爲當前Base鏈上備受矚目的項目之一,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僅僅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裏,其交易額就已突破25,633 ETH,並吸引了知名人士和創投公司的紛紛加入。這些加入爲Friend.tech注入了更多的曝光度、社交影響力和信任支持,使其成爲當下備受矚目的Web3社交新寵。
然而,在Friend.tech火爆的背後,人們更加關注是它未來的走向。過去的SocialFi應用如BitClout已經證明了前期產品的火爆並不代表未來能夠走得更遠。Friend.tech雖然非常優秀,但它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尚未成熟。因此,我們需要深入分析Friend.tech的創新特點、競爭優勢以及當前的弊端,以幫助我們更准確地評估Friend.tech未來的發展潛力。
Friend.tech是什么,爲何會火?
Friend.tech是一個基於Base生態的DApp,它通過與Twitter強綁定的方式,讓用戶可以通過Base鏈上的以太坊來購买和出售Friend.tech上用戶的股份(Share)。它的主要功能與微信群和Telegram群組類似,但其核心在於有機地進入和退出群聊。用戶可以選擇加入某個群聊,並支付底價獲取該群的股份,如果要退出群聊,則可以出售自己所持有的股份。
加入某個群聊不僅滿足了社交需求,還具有投資的潛力。隨着加入某個群聊的人數逐漸增多,群股份總量增加,每個股份的底價也會隨之增長。這意味着加入某個群聊不僅是滿足社交需求,還可以享受投資收益。因此,投機用戶往往會在早期买入認爲有潛力的其他群聊或自己所屬群聊的股份。
根據Dune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自Friend.tech推出測試版以來不到24小時,就吸引了7860名用戶和4400個以太坊(折合810萬美元)的交易量,交易次數超過126,000次。這遠遠超過了OpenSea在同一時間內的交易量。截止目前,Friend.tech已經吸引了超過 10 萬用戶的關注,知名 KOL Frank DeGods 和 Gainzy222、交易員 RookieXBT 以及 NBA 球員 Grayson Allen 等也加入了這股熱潮。
Friend.tech之所以如此火爆,市場機遇和營銷策略缺一不可。在GameFi熱潮之後,整個行業都在尋找下一個能夠打破傳統界限的應用。而SocialFi作爲同時具備流量和加密屬性的領域,被視爲最有希望實現突破的方向之一。長久以來,人們也一直在努力試圖將區塊鏈用於創建去中心化版的Facebook(Meta)或Twitter(X),讓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並創建一種社交用例的鏈上聲譽系統。Friend.tech恰好應運而生,迎合了這一市場機遇和需求。
其次作爲一款去中心化的社交應用產品,Friend.tech在項目營銷方面也是效果拉滿,Friend.tech的營銷策略集衆家之長,他們主打短時高頻密集的公關策略,無論是內容手法、時間選擇還是社區策略,都堪稱經典。早期注重營造神祕感,通過這種方式引發了用戶的好奇心。接着,他們依靠知名KOL的喊單冷啓動,借助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來推廣產品,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同時,他們巧妙地利用邀請碼進行飢餓營銷,激發用戶的參與欲望,引導更多人加入。此外,加上頂級VC的背書。所有這些策略的巧妙運用才造就了當下Friend.tech的火爆形勢。
Friend.tech:產品特性和玩法
Friend.tech是一款引領社交領域變革的創新Web3應用。它不僅在營銷宣傳方面具備優勢,還通過精心打磨的產品特性彰顯其獨特魅力。在實現KOL貨幣化方案時,Friend.tech汲取了BitClout的寶貴經驗教訓。相較於BitClout因強制上线遭遇社區抵制並最終整合進Deso項目的命運,Friend.tech以保護用戶權益和優化用戶體驗爲出發點進行了革新。它採用了主動邀請KOL入駐的方式,並借助Base鏈L2技術極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感受。
Friend.tech在產品特性和玩法方面也展現出創新的魅力。推出的四大創新功能包括"社交代幣化"、"股份交易"、"粉絲經濟"等,爲用戶帶來了全新的社交互動體驗。這些功能都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基礎上,以算法和市場化手段量化和釋放社交價值,爲用戶創造了嶄新的機遇。
-
社交代幣化:Friend.tech通過與用戶的Twitter账戶關聯,將其在Twitter上的受歡迎程度和互動量量化爲社交代幣。這一社交代幣化的機制使得用戶的影響力成爲可衡量和可交易的資產,爲用戶提供了直接參與和從其影響力中受益的方式。用戶們可以通過社交代幣化機制,將自己的影響力變爲具有實際價值的可交易資產,進一步擴大其社交影響力的影響範圍。
-
股份交易:Friend.tech允許用戶使用ETH購买其他用戶的社交代幣股份,這些股份代表了用戶在Twitter上的受歡迎程度和互動的股權。用戶可以根據市場供需關系自由決定何時購买或出售股份,並從中獲得利潤。這種股份交易機制爲用戶提供了一種投資和交易社交影響力的方式,使他們能夠參與到社交網絡的經濟系統中,共享其所擁有的社交影響力的增長價值。
-
粉絲經濟和影響力遊戲:Friend.tech以粉絲經濟爲核心,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影響力遊戲。用戶可以使用ETH購买其他用戶的份額,從而獲得與被購买者對話的權限,即好友位。購买者可以與被購买者進行一對一的聊天,支持和參與自己喜歡的社交影響力人士。這種設計激發了用戶積極參與社交網絡的互動和發展,將社交影響力轉化爲實際的社交互動,增強了用戶之間的連結和活躍度。
-
交易費用和收益分享:Friend.tech在交易過程中收取額外的交易費用,其中一部分歸協議所有,另一部分歸正在交易的股份持有人所有。對於被購买份額的社交影響力人士(KOL),每一次份額的买賣都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交易費用。這種設計鼓勵KOL增加交易頻次,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並促進了整個社交網絡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Friend.tech浮光掠影之下,未來能走多遠
Friend.tech以其社交+經濟的創新模式,爲用戶帶來了參與互動和價值變現的新體驗,在Web3社交領域掀起了一股顛覆式的新浪潮。它爲用戶打开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機遇的新社交世界,無論是KOL還是普通用戶,都能通過該平台獲得更豐富的社交體驗和經濟收益。
但是,透過Friend.tech表面繁榮景象的背後,我們看到其發展道路上仍然困難重重。回到產品本身,Friend.tech依然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其可持續性存疑、商業模式有待檢驗、對頭部KOL缺乏吸引力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Friend.tech在短期浮光掠影下能否走得更遠。
首先,許多人對Friend.tech的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他們質疑的問題包括缺乏明確的隱私政策、注冊時需要存入以太坊以及項目路线圖不明確等。由於這些因素,人們對Friend.tech的安全性和長期發展存在疑慮。特別是缺乏明確的隱私條款引發了人們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從而使用戶在向Friend.tech提供個人信息時猶豫不決。
其次,Friend.tech的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驗證。該應用依靠KOL和粉絲之間的經濟互動實現變現,粉絲購买KOL的股份後可以獲得與其對話的權力。但是問題在於,股份並不能保證獲得KOL的回復,這完全取決於KOL個人的意愿。在這個模型下,KOL沒有回應粉絲的義務。因此Friend.tech存在“付費發消息未必能得到回復”的困境,類似在推特上發私信但對方沒有責任回復。這使得Friend.tech的功能更像是一個擺設,粉絲只能通過不斷購买新股份並等待其他人接盤來實現利益,整個變現模式的可持續性存疑。
另外,Friend.tech是否能吸引足夠的KOL加入也存在較大質疑。當前Twitter上有許多KOL在分享Friend.tech邀請碼,但是對行業頂級KOL來說,他們本身並不缺少變現渠道,相比賺錢更擔心的是,加入Friend.tech後,代幣的劇烈波動可能引起粉絲不滿,從而影響他們在其他平台(如Twitter)的影響力。而對中小型KOL而言,他們影響力有限,即使加入Friend.tech,也難以通過該平台獲得可觀收益。
除了上述的問題之外,Friend.tech還有一潛在的隱患:
-
產品功能缺乏競爭力:Friend.tech存在嚴重的界面故障和功能不足問題,這直接影響了用戶體驗。例如,聊天內容加載問題和缺乏常見的功能(如照片分享等),限制了用戶在Friend.tech上獲得完善的社交體驗。盡管Friend.tech後續擴展了社區功能並提供了KOL專屬的VIP內容,但事實上,傳統的電報、微信、DIS群等平台已經能夠滿足這些需求,並且具備更成熟和完善的功能,用戶對其更具黏性。與這些平台相比,Friend.tech並沒有明顯的優勢。
-
缺乏透明度和規劃:Friend.tech已經上线將近兩周,但項目方至今未公布項目的白皮書和路线圖。這給人們留下了模糊和缺乏透明度的印象,削弱了人們對Friend.tech未來發展的信心。用戶和投資者希望能夠清楚地了解Friend.tech的愿景、計劃和發展方向,缺乏這些信息會引發疑慮和不確定感。
-
合規風險:隨着Web3的快速發展,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關注也越來越高。Friend.tech的商業模型有點類似於股票市場,加密影響者可以與买家分享收益以提高交易量和價格。這使得Friend.tech未來可能面臨被美國證監會視爲未注冊證券的合規風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