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親做“太學包”:尋寶記親子專場,感悟舌尖上的大宋

傳說中宋朝的最高學府是什么樣的?太學裏的學子們平時都喫些什么?

7月29日下午,在尋寶記紹興家宴,身着漢服的小朋友們正圍着店內的大廚,一邊學做着宋代太學特有的“太學包”,一邊還七嘴八舌地提問着關於宋代太學飲食的問題。童言稚語中,一場特殊的文化親子活動圓滿落下了帷幕。

學做“太學包”

感受宋代“學霸美食”

作爲知名的人文歷史古城,紹興的城市文化鐫刻着宋韻風俗的烙印,飲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當時盛行的“太學包子”正是宋代著名美食的代表。在這次親子活動中,以“學做太學包”爲主題,也正是爲了讓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宋代文化,更懂人文紹興。

對於小朋友們的提問,尋寶記出品總監錢建祥耐心地進行了介紹。原來,這道美食最早源自宋代太學食堂,某天宋神宗視察時對其大加贊揚,“太學包子”從此遠近聞名,不僅成了太學生們回家省親必帶的禮品,也常常被皇帝用在廷試後賞賜士人。可以說,在古代“太學包”就是“學霸”的象徵。

展开全文

了解太學包的故事後,小朋友們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紛紛圍着大廚,請教學做包子的方法。擀面、入餡、收口……看似簡單的動作,真正操作起來卻沒那么容易。尤其是“收口”這個環節,不僅需要靈活的操作,更要雙手相互配合。小朋友們邊包邊總結,不怕失敗,互相學習,終於找到了邊捏褶邊轉動包子的“獨家祕訣”。

“只要不放棄,找到方法多練習,就會有進步!”伴隨着相互鼓勵與幫助,在不斷練習中,小朋友們逐漸熟能生巧,开始包得像模像樣,甚至捏褶捏出了專業的“魚嘴狀”。

經過了共同學習與探索,參加活動的家庭漸漸熟悉起來,活動現場歡聲笑語,氣氛十分融洽。在等待包子蒸熟的時候,活動也進入了投票環節。大家不僅爭先恐後地展示做好的包子,還踊躍地介紹自己爲“太學包”賦予的寓意。

最終,通過相互投票,現場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小朋友們不僅嘗到了親手做成的包子,還感受到了依靠努力獲得心儀獎品的喜悅。

活動結尾,由現場家長代表向孩子寄語新學期希望。小朋友們紛紛表態,喫過了“太學包”,也要像太學學子們一樣努力讀書,新學期一定要往學霸之路前進。

以美食弘揚城市文化

與紹興一起越來越年輕

說起太學包子與尋寶記的淵源,要追溯到去年的“宋韻·紹興宴”。

從國潮文化興盛,到《夢華錄》熱播,宋韻文化的全國風靡,給了尋寶記“以美食來詮釋紹興宋韻”的靈感。經過與國際烹飪大師黃啓雲先生的聯手創作,在紹興市紹興菜研究會主辦的“與文旅共興·2022(秋季)紹興菜發展研討會”上,“宋韻·紹興宴”正式發布。

這桌宴席以宋代典籍爲考、以紹興飲食文化爲根,取越地食材、融宋時風韻,將《東京夢華錄》《夢粱錄》《事林廣記》等與兩宋飲食文化相關的歷史文獻,與當今的紹興菜的十大風味、本地食材等深度結合,融匯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最終確定了宴席上的22道菜品。其中,太學包子就是其中之一。

作爲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兩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需要更多的關注與研究。尋寶記將原本留存於文獻中的飲食習俗,經過“守正出新”研發迭代,不僅是對地方經典美食的還原,也是對古代歷史文化最好的傳承。

曾經湮沒在歷史中的佳餚餐點,經過大廚的指點,通過孩子們的雙手再度重現。古老的華夏飲食文化,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裏,時時更新,代代傳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親做“太學包”:尋寶記親子專場,感悟舌尖上的大宋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3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