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一家店裏嘗到所有武漢人熟知的早點品種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
在江岸區勝利街蘭陵路有一家店它做到了。
它就是有着六十余年歷史的“過早博物館”——武漢三鎮民生甜食館總館,
一家店竟然有60個早餐品種!
一周七天不重樣
在甜食館換着花樣喫
7月26日早上7點多,長江日報記者來到勝利街蘭陵路,600余米、一條不寬不窄的路,老房子、步行街,以及交錯早餐美食店,武漢的煙火氣在此產生了奇妙的融合。
三鎮民生甜食館原名民生甜食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民生路重新修繕,擅長做豆皮、湯圓和燒麥的幾位老板一拍即合,一起在民生路上开了這家早餐店。
現在,店門口掛着“始創於1956年”招牌,現在有13家直營店。
總館是第三代傳承人—陳漢華,今年70歲。從1999年接手這家店,每天一大早來店裏忙活起來。
店內的小喫多達60種,三鮮豆皮、糊米酒、燒麥、生煎包......武漢最爲傳統的早餐美食在這裏一站式打卡,被網友稱爲“武漢過早博物館”。
最具特色的就是糊米酒。3元一大碗,米酒由店內的老師傅手工制作,配上用勺子手工打制的糊條,口感細嫩,又香又甜。
“店裏每天客流量大概是5000-6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進來都會喝一碗糊米酒。”陳漢華對糊米酒的受歡迎程度感到十分自豪。
現在,他的兒媳婦曼玲是第四代傳承人,正在申請將糊米酒作爲非遺文化。曼玲告訴記者:“這一份老武漢味道堅持傳承下去,讓大家通過最樸實老味道,最用心食材,品味最誠摯的武漢。”
除了糊米酒外,燒麥也在店裏熱銷榜前列。陳漢華介紹,店裏最早的燒麥師傅是吳文清,現在已經是94歲高齡了,但他偶爾仍會到門店過早,有時手癢還會親自指導現在的制作師傅。從選料、調餡到擀皮、蒸煮,師傅們細致地對待每一道工序,燒麥選用的糯米是雲夢的,皮是由135元/包的高筋特筋的面粉人工擀制,肉是每天新鮮採購的前夾肉。
結合年輕人的口味變化,三鎮民生甜食館的師傅在傳統重油燒麥的基礎上,減少了20%-30%的用油量,保留油潤噴香口感的同時,讓清晨的燒麥喫起來不膩人,更有回味感。
採訪中,一位鐵粉就說,“我幾乎天天來這過早,一周七天我能換着花樣喫,每天都不重樣!小時候我第一次喫到鹹豆腐腦就是在他們家,很難得的是,現在喫依舊有兒時的味道。”
藕粉和开水的親密接觸
靠的是老板的手速
三鎮民生甜食館周邊左鄰右舍也是高手雲集。
滾燙的开水從細長、高高的壺嘴裏流淌出來,與藕粉來了一次親密接觸,老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二者攪拌在一起,加入黑芝麻、紅糖、葡萄幹、腰果等各種小料,幾分鐘不到,端到食客手裏的就是一碗清亮晶瑩、配色出彩的藕粉,挖上一口清甜綿軟、爽滑的口感直擊味蕾。
這家藕粉店便是藏在蘭陵路的另一個寶藏——劉一壺蘭陵藕粉,各種小料就有十多種。老板劉澤銀是隨州人,2008年和妻子一起來到武漢。起初,夫妻倆推車流動擺攤,有了名氣後,時間不定,總讓一些偏愛他家藕粉的食客抱怨:“你們看心情出攤,我們看運氣买到。”
劉老板爲了滿足更多食客“买得到”的需求,夫妻倆就开了這家門店。
“劉一壺蘭陵藕粉”,取名精髓在一個“壺”字,這份藕粉制作的關鍵也在“壺”上。壺身大,用銅打造,銅壺燒水快,燒出來的水微甜。壺柄高而細長,倒出來的水衝勁大,很好地滿足了衝藕粉的速度需求。
從天津來的一位食客在店裏喫完一份藕粉,離开時還得帶上幾斤藕粉的材料,“種草這家店,專程騎車過來的。清甜不膩的味道我很喜歡,就給家人們帶回一些,在家嘗試衝藕粉。”
劉老板說:“現在也有回頭客了,有個西藏的遊客來喫了以後念念不忘,經常讓我給他郵寄藕粉和小料。”劉一壺蘭陵藕粉的顧客遍布全國各地,老板也會手把手教顧客怎么在家衝出成功的藕粉。
“不怕技巧流出去,就希望湖北藕粉的牌子打出去。”劉老板笑着說。
讓人上癮的抄手
別家喫不到的酸辣口
在蘭陵路上的這家蔣婆抄手也是隱藏王者。名氣來自於蔣婆本人的手藝,她原是中山大道芙蓉酒樓的老師傅,退休才开起這家店。現如今經營店鋪的是蔣婆的兒子。
老板劉金剛回憶起母親最初的創業路十分感慨,從1992年开始,最早在中南路劇場門口擺攤,2000年开了第一家門店,這期間輾轉4個地方才有了如今的門店。肉選的是前夾肉,皮是按標准定制的,所有原料都是每天定時定量新鮮採購的。2兩皮2兩肉,抄手皮薄餡大,肉鮮嫩,筒子骨湯鮮甜,喫上一碗回味都是鮮的。
除了一口鮮味,很多朋友來店裏還是爲一口酸辣。蔣婆抄手的酸辣醬是祕制的,在夏天尤爲开胃,配上店門口現炸現买的炸春卷,一口酥脆、一口酸爽。“很多老顧客愛喫,也是衝着這個味道來,在別人家喫不到。”劉金剛說。
一位老婆婆正滿足地喫着面前的原湯抄手,她說:“以前喜歡喫酸辣的,現在養身體就喫原湯的,他家的肉餡喫得出新鮮。”
一對夫妻帶着兒女專程騎車20分鐘來喫,爲的是回味丈夫小時候的武漢老味道,“肉特別嫩,很適合小朋友喫,回去以後我也要推薦朋友帶小孩來喫。”
現在,蔣婆抄手堅持了30多年。很多顧客從小喫到大,劉金剛說:“昨天還有個移民澳大利亞的食客,回來探親還特意跑來喫,說總也忘不掉這個味道。”正是有這么多老顧客的掛念,劉金剛說以後會繼續把招牌和手藝傳承給下一代。
一元街道天津社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元街道有着濃厚歷史沉澱的街道,有百年梧桐綠蔭路,有歐式建築歷史情懷,有漢口裏分紅磚青苔,還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喫美食。今年蘭陵村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老裏分,新氣象,歡迎前來打卡。
“一起過早去”,這是武漢人最熱情的問候,也是獨一份的煙火武漢。
(來源:長江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