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被視爲革命性的技術,因此對世界各國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義。微軟支持的开放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ChatGPT項目的病毒式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對該技術的熱捧。
那么,誰將在爭奪歐洲人工智能桂冠的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呢?目前看來,英法兩個國家正在爭奪歐洲人工智能之都的地位。
最近幾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蘇納克都就人工智能問題發表了大膽的言論,雙方都試圖在這個備受關注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首先是法國近期在該問題上頻頻刷存在感。今年6月18日,馬克龍在法國年度科技大會Viva Tech上表示“我認爲我們是歐洲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頭號強國,我們必須加速發展”。
法國:全村的希望?
志向立下了,錢從哪裏來?在巴黎的Viva Tech大會上,馬克龍宣布提供5億歐元(約合 5.62 億美元)的新資金,用於打造新的人工智能 “冠軍”。這是在政府此前承諾的基礎上追加的資金,包括承諾在2022年前向人工智能領域投入15億歐元,以追趕美國和中國市場。
馬克龍表示“我們將在培訓和研究方面瘋狂投資”。還補充說,法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有利地位,因爲法國可以獲得人才並圍繞這項技術成立初創公司。
馬克龍此言非虛,憑借着一家“全村的希望”,法國已經有了敢於向全球人工智能挑战的野心。
就在今年5月,一家剛剛成立4周,總部位於巴黎,名爲Mistral AI的公司完成1.05億歐元(約合8.27億元人民幣)種子輪融資後,估值爲2.4億歐元(約合18.9億元人民幣)。而且最爲厲害的地方在於:這家公司直到現在連同創始人在內也只有6個人,而用來融資的,只有一份長達7頁的PPT,就連成型的產品最快也要明年才能推出!
與此同時,這家公司的投資陣容主打一個豪華。第一輪融資就擠進了14家投資方,其中包括一衆美國頭部老牌VC、歐洲“老錢”旗下的風投,以及歐洲各國風投、還有各大知名企業及高管等。
各家機構爭相給Mistral AI融資
成立一個月,滾滾真金白銀到账,這當然不是什么爽文或是科幻小說,而是因爲,“金主爸爸”們看中了這家公司的野望。
法國乃至歐洲大陸希望打造一個可行替代方案,替代對象就是硅谷的AI公司們,例如微軟支持的OpenAI和谷歌的DeepMind。而它,承載的就是全歐洲的希望。正如該公司首席執行官Arthur Mensch表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項技術具有變革性,歐洲需要作爲監管者、客戶和投資者對此採取行動。”
作爲創始人兼CEO,當年他在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期間結識了另兩位創始人——Timothée Lacroix和Guillaume Lample。這三位法國人雖然年輕,僅30出頭,卻已經具備一定的AI產業經驗。
這三位年輕人可以說“久經沙場”:Arthur Mensch曾是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研究員,也是Retro、Flamingo和Chinchilla項目的主要貢獻者,在優化大型語言模型方面獲得了寶貴的經驗。而另兩位創始人此前都是Meta人工智能團隊的,Lample甚至領導了Meta旗下大語言模型LLaMA的开發。
這樣的團隊背景在AI領域算得上頂尖。因爲真正懂得構ChatGPT的LLMs模型的人在全球非常少,而他們掌握生成式AI模型中最難以攻克的技術,即生成模型本身。目前全球範圍內,像他們一樣,具備訓練和優化大模型專業知識的人,實際上屈指可數。
雖然雄心勃勃,但現在人工智能的訓練成本飛速增長,而Mistral AI的產品要2024年才落地,很難與底子扎實的OpenAI正面競爭。根據融資備忘錄,公司主打的是差異化的“錯位競爭”。總結下來,差異化有3點:开源、ToB和歐洲市場。最終目標是“構建出安全、可控並且高效的技術,讓人類從這個科學突破中獲益”。
Mistral AI在融資上的一路綠燈,表明法國在引領歐洲的人工智能發展上信心滿滿。當然,英國也不甘示弱。
英國:雷聲大,雨點小?
今年3月,英國政府承諾向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研究投入10億英鎊(13億美元),希望成爲“科技超級大國”。作爲該战略的一部分,政府表示,希望花費約9億英鎊建造一台“超大規模” 計算機,它能夠構建自己的“BritGPT”,與OpenAI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相媲美。
然而,一些官員批評了這一資金承諾,認爲這不足以幫助英國與美國和中國等巨頭競爭。前英國首相約翰遜內閣的前政府大臣賈維德在倫敦科技周的一次爐邊討論中說“這聽起來很棒,但離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還差得很遠”。
雖然英國目前似乎還沒有出現Mistral AI那樣的挑战者,但這並不意味着該國沒有人工智能的著名初創公司。
例如,數字媒體平台Synthesation可以讓用戶創作人工智能生成的視頻。據外媒報道,該公司已從包括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在內的投資者那裏獲得9,000萬美元的融資,這輪融資對該公司的估值爲10億美元。
難道英國人不擅長建立AI初創企業么?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著名“獨角獸”Inflection AI就是一個例子。
在微軟、英偉達和億萬富翁裏德·霍夫曼、比爾·蓋茨和埃裏克·施密特等人的支持下,由前DeepMind高管,出生於英國的穆斯塔法·蘇萊曼領導的創業公司Inflection AI融資了13億美元。
這家公司的核心產品是一款名爲Pi的個人AI,這是一種全新類別的AI,設計目的是作爲一種善解人意的夥伴,提供對話、友好的建議以及以自然、流暢的風格提供簡潔的信息。不過遺憾的是,這家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
打擊濫用人工智能
英國和法國之間的一大區別,在於兩國如何選擇監管人工智能的方式,以及影響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的現行法律。
對於歐洲大陸而言,歐盟制定了《人工智能法》,這將是西方國家第一部以人工智能爲主題的綜合性法律。2023年6月,歐洲議會的立法者們批准了這項立法。
該法案根據風險評估了人工智能的不同應用。例如,實時生物識別和社交評分系統被認爲會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在法規中被禁止使用。
據外媒報道,一家名爲Simmons & Simmons的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全球人工智能負責人坦納(Minesh Tanna)表示,法國將直接受該法案管轄,但如果法國相關監管機構(無論是縮寫爲CNIL的法國國家信息與自由委員會,還是新成立的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的監管機構)採取“激進的方式” 執行該法,也將不足爲奇。
據《新民周刊》報道,就在今年6月9日,馬克龍私下會見了法國數字技術部長等政要,以及臉書母公司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的AI專家,籌劃在法國建立AI監管機構。而今年5月16日,CNIL發布了一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內容分爲四個方面:
1. 了解人工智能系統的運作及其對個人的影響;
2. 支持和監管尊重隱私的人工智能的發展;
3. 整合和支持法國和歐洲生態系統中的創新者;
4. 審計和監控人工智能系統,保護個人。
與歐盟相對應的是,在英國,政府目前尚未頒布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的法律,而是發布了一份白皮書,就各行業監管機構應如何執行各自行業的現有規則提出建議。白皮書採用基於原則的方法來監管人工智能。
政府將該框架稱爲一種“靈活”的監管方法,Tanna認爲,這種方法比法國的方法更有利於創新。
按照他的理解,在英國脫歐後的世界裏,英國的方法是由鼓勵人工智能投資的愿望所驅動的,這給了英國更多的自由和靈活性,可以在適當的層面上制定監管措施,以鼓勵投資。相反,歐盟的《人工智能法》可能會降低法國對人工智能投資的吸引力,因爲它爲人工智能制定了繁瑣的監管制度。
誰將勝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可靠自主”研究所(Johns Hopkins Institute for Assured Autonomy)聯合主任達布拉(Anton Dahbura)表示,法國絕對有機會成爲歐洲的領頭羊,但它面臨着來自德國和英國的激烈競爭。而爲醫生提供人工智能助手服務的Nabla公司首席執行官勒布倫(Alexandre Lebrun)說,就創辦人工智能公司的吸引力而言,英國和法國可能不相上下。
按照其說法,這裏有良好的人才儲備,有谷歌和Meta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這樣的據點,還有合理的本地市場,但同時也警告說,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將使初創企業“不可能”在歐盟建立人工智能。如果英國同時通過一項更智能的法律,它肯定會在與歐盟和法國的競爭中獲勝。
與此同時,倫敦一直是人工智能某些領域的的“厄運之源”:對科技創業者來說,英國往往缺乏吸引力。反對黨工黨領袖斯塔默(Keir Starmer)在倫敦科技周上對與會者說,該國的一系列危機普遍削弱了投資者對科技的投資熱情。投資者之所以不在英國投資,是因爲看不到所需的政治確定性條件。
不過法國科技初創公司YesWeHack的首席財務官特拉謝(Claire Trachet)說,英國和法國都有潛力挑战美國人工智能巨頭的主導地位,但這既需要歐洲各國的合作,也需要不同中心之間的競爭。
按照她的說法,要真正產生有意義的影響,需要歐洲科技超級大國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利用集體資源,相互合作,投資培育強大的生態系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