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是支持發幣這個政治正確,但幣圈現在的發展到了產生了衆多應用場景階段,所謂的應用就是有真實的用戶需求,產品可以真實爲用戶提供價值,並且可以從用戶那裏收到利潤產生正向現金流。
像絕大多數defi項目,都不太需要發幣。我覺得當凡是那些不涉及到鏈上共識的項目,發幣都只是一個可選項。
現在幣圈是時候反思發幣帶來的壞處了。
發幣最大的壞處是,幣就成了項目最重要的產品,團隊極有可能首要工作就是爲這個幣工作,而不再爲真正的產品工作。
其實這不是什么新鮮事,這是華爾街最常見的現象,絕大多數上市企業在上市後管理層目光都會短視,過分關注公司短期股價,迎合華爾街。現在管理層的最大收益往往是來自於期權,維持股價成了管理層的主要利益,這家公司往往就變成了以股價第一,而不再是產品啊客戶哈什么的第一了。
幣圈在這個方面表現的更突出。
幣圈現在有很多業務是有正向現金流,如swap可以收到手續費,借貸可以掙息差,Rollup可以掙礦工費差。
這些有正向現金流的項目在發幣前,團隊爲了利益最大化,當然要認真开發產品,服務好用戶。但發了幣後,團隊的最大利益來源立刻轉換成了如何掏空國庫裏的幣,並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
這種經濟模型下,或許這就是幣圈從多項目隨意擴展,將業務無限展开,多元惡化,的原因吧。
DeFi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可組合性,像uniswap的lptoken可以被makerdao組合,這樣makerdao就不用去再做swap業務了。
但現在defi生態裏,幾乎所有的項目都多元化了,交易、借貸、穩定幣、質押,這些大的品類,項目方都直接全幹了。
典型的如curve,aave,fxs,都是全能選手。
也不管有用沒有,一個項目各種鏈都部署上去。
團隊完全無法聚焦。
可組合性被大大忽略了,這種局面,我覺得很可能是下面的邏輯造成的:
幣圈的價格,主要還是一個消息市場,項目搞一個新事件幹,就是利好,幣價短期就會傾向於漲,團隊可以獲利。
另外,發個提案幹活就可以從國庫領幣出來賣了。這也是一種腐敗。
發幣對團隊战略決心的摧殘還來自於法律,衆所周知的原因,發幣後大家就开始關心自己的人身自由了,上哪來的心情思考战略啊。
社區的作用在幣圈是非常大的,一個項目最大的養料往往來自這個幣的社區,可能就是幾個群,圍繞官Twitter等的一群粉絲。
但發幣後,項目的社區主要就是圍繞幣價了。社區真正參與到項目建設當中的參與度就大大下降了。而團隊成員也一樣會過分關注代幣價格,忽視社區的建設和維護。
社區裏炒幣掙錢套現的會離开,去炒下一個幣;虧錢的會在社區帶來負面情緒;只有那些浮盈的才是社區的棟梁。
總的來說,發幣,一方面會引導項目團隊將注意力從產品轉向幣,另一方面監管現在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會摧殘團隊的長期決心,再者發幣後社區就變質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