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是濃縮版中國
美食是精華版江南
江南水鄉,藏着無數寶藏小縣城。其中有一個,她既有江南水鄉的濃鬱特色,同時又非常特別——
德清,位於“兩個天堂”蘇州與杭州之間的一個特殊節點,從杭嘉湖衝積平原到莫幹山山脈的過渡帶上。
她兼有水鄉、丘陵、山地“三級階梯”的地貌,簡直就是微縮版的中國!
她的面積936平方公裏,恰好約等於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
攝影/太辣辣
德清的味道是更特別的,在德清,你能夠在喫食中品出一個“江南”,還能體味到江南味道在這裏的千變萬化,如何與獨特地貌和時空碰撞出了種種奇妙滋味。感受“小地方大中國”的神奇魅力。
在德清的“第一級階梯”東部平原上,有座水鄉古鎮——新市,以前一直被稱爲“小上海”。江南有喝早茶的傳統,這點在德清尤其典型,東部水鄉的居民早上起得很早,基本上4點多鐘就起來去喝早茶了,一邊喝茶,一邊喫早點,糕糕和面面是它最主要的特色。
16塊糕點用頭頂,糯嘰嘰裹着肉嘟嘟
白玉般的糯米面方糕,隱隱透出鑲嵌其中的褐色餡料。甜絲絲的熱氣包裹着鼻尖,引人咬上一口,咦?竟然是肉餡!說它像肉糉子吧,糯米早已從顆粒分明變爲“分子料理”;說它像肉包子吧,卻發現蒸糕比餡還好喫,糯糯的像舌尖上的“SPA”。
這就是德清的新市茶糕,新市古鎮的“心尖尖”,以至於出了新市,其他江南古鎮都喫不到。都能單爲它謅句歇後語,蠍子賴在新市不走——江南獨一份。
攝影/戴 ·大戴
據說,新市茶糕起源於南宋。每天,當新市鎮被晨霧喚醒,沿街小販便會頭頂着茶糕箱(蒸籠),拿到茶館叫賣,主顧大都是茶客,可打开箱蓋一瞧,每箱都是方方正正的16塊!
新市茶糕是蒸出來的,一般當作早點來喫。除了豬肉餡。本地的鮮筍、韭芽也可以加入其中,滋味豐富。因爲只有在德清能喫到,許多人念念不忘的就是這一口。標准喫法是兩塊茶糕配一根油條,再來一碗鹹豆漿或是豆腐腦,元氣滿滿的一天便开啓了。
攝影/老德清大火燒
茶糕是水鄉居民的心頭好,糯嘰嘰的外皮,糯米和粳米達到“黃金分割點”的最佳比例,喫起來特別有咬頭,裏面的肉餡又是土豬肉,是很扎實的鮮香;Q彈的碳水外皮,好喫還耐飢管飽。小小茶糕一方,藏着水鄉的“不一樣”。
水鄉古鎮家的味道,藏在一碗鴨絞面裏
新市古鎮的早晨,是鴨肉香味的。街頭的小館子總少不了嗦面的人。盤出“時光包漿”的桌子上擺着幾個碗,大碗裏是面,小碗裏是澆頭。面無非是湯面或拌面,可澆頭卻很有視覺衝擊力,鴨腿、鴨肉、鴨胗,都有橫豎一道道像菠蘿一樣的綁痕,這就是新市鴨絞面。
鴨絞面裏的“絞”,不是鴨的jiojio,而是得名於那一道道綁痕。鴨絞面的“jiao”實際有好多種寫法。“絞”當然是用线捆;還可以寫作“鴨餃面”,大概因爲像包餃子一樣,把鴨子包扎起來。
在燉鴨子前,用棉线把鴨肉“五花大綁”起來,經過幾個小時的大火燉煮,“形神不散”,肉質被壓得緊致彈牙,香氣也被層層封緘於鴨肉中。可是大師傅把线一剪,卻能達到“肉爛骨脫”的效果。
喫的時候兩個碗端上來,面是面,澆頭是澆頭,一般不混在一起。但面有湯面和拌面兩種,有的人點湯面的時候,會把鴨腿和鴨肉一並倒進面裏,鮮美異常。
爲了這口鴨絞面,人們寧愿起個大早。因爲鴨絞面往往都是喫早點的時候才有,下午去一般的店裏早都賣完了。頭天晚上一鍋燒起來,煮上很長很長的時間,把夜色染進鍋壁,讓月光照亮碗沿。
除了鴨腿、鴨肉、鴨胗,千張包也是鴨絞面裏的標准配置。一般會選4個鴨腳、2個千張包、1個鴨胗,如果另外要單點,就得依據個人“內存空間”而定,這樣喫着就很舒服了。
德清人喝早茶喫鴨絞面,通常配紅茶,鴨的清潤,紅茶的溫醇,喝起來非常清口。當然也有人配酒喝,啤酒、白酒、黃酒,不拘一格,就像人生的不同階段,一點點微醺進德清遊子的記憶。
醬羊肉,溫暖了江南的冬天
新市古鎮的冬天,街巷裏總有兩種味道,交纏縈繞進你的鼻尖。那是紅燒羊肉的焦糖甜香,和溫柔敦厚的黃酒醇香。鎮上幾十家大大小小的羊肉食鋪,共同飄出的“香味奏鳴曲”,祛散了水鄉冬季的溼寒。
德清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東部水鄉平原仍然比較陰冷。沒有暖氣的德清,過冬還是有點難捱,這時候,一些喫起來能讓整個身體暖呼呼的食物,就是冬天最大的慰藉。喫上一碗熱騰騰的紅燒羊肉,再呷上幾口黃酒,隨便坐進一家羊肉店,都是“如坐春風”。
在新市古鎮,大一點的羊肉鋪通常是上午煮一鍋羊肉,10點左右开賣;下午燒一鍋羊肉,4點开賣。生意好到一天用上一千多斤生羊肉不在話下。
新市羊肉有奇香,離不來新市特有的烹羊手段——帶皮紅燒。因爲其他地方的紅燒羊肉,一般是不帶皮的。老師傅會用被歲月薰得黢黑的煙火竈,和散發淡淡甜香的桑樹柴。桑樹柴的清香不但能去羊肉羶氣,還能把香料味道“壓進”每一縷羊肉纖維。
攝影/貪喫的記錄
雖然是羊肉,可依然是江南濃油赤醬的做法。挑選健壯嫩口二牙的本地土羊,配上魯地紅棗、陳年老姜、隔年醬油、精白冰糖,輔以獨門的祕方。炭火長燜,重用醬油,是去羶增香的不二法門。
四五個時辰過後,羊肉燜好了,夾起顫悠悠的一塊,飽含膠原的羊皮像是瑪瑙,半透明狀吹彈可破。棗紅色的羊肉酥軟焦香,倘若這時來一口溫熱的黃酒,在羊皮和羊肉的雙重加持下,酒體也愈發醇厚,仿佛變成了“液體太妃糖”。
攝影/第七貓
關於醬羊肉,還有一段軼事,過去物流運輸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還會被做成醬羊餃,是流行的伴手禮,現在已經消失在時間長河裏;而新市羊肉面,則是德清羊肉面的正宗發源地,全縣幾乎所有的羊肉面店,師承幾乎都來自新市。
在德清的“第二級階梯”中部丘陵地帶,下渚湖一帶,至今屹立着一座防風祠。德清在古時,隸屬於“禹貢九州”的“揚州”,曾建立“防風國”。其部落首領防風氏,因在治水時與大禹功勞不相上下,被禹妒忌而斬之,留下悲壯往事。
防風祠的防風茶,選用當地時令物產炮制,茶禮遺留着古風,有自己獨特的“三道”程序。第一道是“烘豆茶”。秋分過後的嫩毛豆,名爲“落霜青”,用清水漂煮掉豆的種皮,豆肉开水煮熟,再拿到烘箱裏薰烘,稱爲“薰青豆”。經過五個多小時,豆皮起皺,豆香溢出,青豆便烘好了。酥而不焦,清香軟糯,可以直接當零食。
攝影/納蘭CC
薰青豆加上少量嫩茶葉,配上切碎加鹽攪拌的棖枳皮、黑芝麻、紫蘇籽,就成了烘豆茶。除了茶葉,其他三種都叫做“茶裏果”。烘豆茶身兼清香與焦香,還可以放點桂花,香上加香,具有散寒祛溼的效果。傳說是爲了緩解防風氏治水留下的風溼痛。
下渚湖一帶是江南最大的自然形成的溼地,尤其天冷時分確實讓人感到陰冷潮溼。烘豆茶也許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創造。而到了現代,還會往裏面加豆腐幹、千張、筍幹。赤橙黃綠青藍紫,真好比喝下去一道“彩虹”。
防風茶禮,上完烘豆茶後,第二道就是純綠茶了,德清的綠茶也很有名,口感甘醇、滋味清新。第三道是“糖滾雞蛋”,雞蛋用开水煮一下,加點糖叫“糖滾”,也稱之爲“茶點心”。當地百姓接待客人,都上這三道茶,“喝”幾乎是“喫”,三道基本上就喫飽了。
德清的“第三級階梯”西部莫幹山地區,是杭嘉湖大平原的第一道屏障。清末上海开埠後,洋人的堅船利炮叩开這座東方漁港,發現上海灘是一馬平川的衝積平原,望遠鏡極目遠眺,一眼就帶看到了莫幹山。這座春秋鑄劍名師幹將、莫邪而得名的山,有“江南第一山”之稱。
莫幹山,第一次被世界發現,是1894年西方紙媒報道“消夏灣”,1896年第一幢傳教士別墅在莫幹山落成;緊接着,教堂建起來了、泳池和網球場出現了、各國的旅行社开起來了……當杭州市區一片漆黑的時候,莫幹山上已經有了發電廠,抗战爆發前,莫幹山的繁華程度僅次於上海,被稱作“世界建築博覽”。
圖/視覺中國
後來,莫幹山的這些特點慢慢又被民宿市場發掘,建成了法國山居等一系列十分獨特的異國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洋家樂”風格。莫幹山現象可以一窺至整個浙江歷史的變遷。時過境遷,這些歷史痕跡遺留下來成爲了許多獨特的“洋家樂”民宿。
但在這些顯眼的名氣之外,莫幹山本地的山野土味也值得我們關注。尤其是非常獨特的山野土豬,跟許多本地的“黑豬”不同,莫幹山民養的土豬一般是白豬,膘很厚卻肥而不膩。每到過年的時候,莫幹山民宿的年豬飯預定就十分火爆,甚至還有遊客共享年豬飯。
“民宿+民俗”成了莫幹山的一體兩面,如果說高端民宿是莫幹山的A面,那么它的B面則是煙火氣的小地方美食——“殺豬飯”。
莫幹山區的冬夜,天上還掛着寒星,農家的鍋裏也沸騰起“水星”,那是燒水爲殺年豬做准備。在當地,年底的時候,一般是到臘月小年之後那幾天,都可以殺豬。村裏人把城裏要好的朋友也約來,一起喫頓飯,喝點酒,返城的時候都帶着幾十斤肉回去過年。
在當地,殺年豬是很隆重的事情,大家呼朋引伴,某個人做東,那么他會买一頭豬,年初的時候就預定好。豬身上的各個部位,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內髒會先喫掉,豬肉也是現炒,或用火爐或用火鍋燒,這就叫殺豬飯。
攝影/愛拍照的羅同學
殺豬飯的火鍋,現場燒的叫“三層樓”,一層筍,一層豬肉,一層豆腐,用火鍋燒起來,有點像徽州的胡適一品鍋。雖不似一品鍋精致,用料也簡單,但鮮美入味就是“硬道理”。喫殺豬飯一般配黃酒,多飲不醉。
文 | 鹿鳴谷
本文特約採訪專家/審稿——
賴惠能 《小康》雜志社副社長、浙江省工商聯常委、
浙江大學全國幹部培訓中心名師
圖片編輯 | 老白羊
文章首圖 | Spring的細微生活
封圖 | 胡狸有一把鑰匙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账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