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陸遊與巴蜀 百家講壇嘉賓成都开講
作爲世界茶源的巴蜀之地,是愛國詩人陸遊的第二故鄉,陸遊與茶、與巴蜀有些怎樣的淵源呢?5月21日是國際茶日,日前,百家講壇主講嘉賓、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走進了“天府•互鑑講堂”,在四川天府新區天府官塘,以“陸遊與巴蜀”爲主題進行了一場講座。通過解析陸遊的經典作品,與大家分享陸遊與成都、與巴蜀的獨特情緣。
留詩270余首
陸遊與成都頗有淵源
“陸遊所作《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陸遊的詩集就叫做《劍南詩稿》,陸遊最好的一首詩《長歌行》就是在成都寫的……”活動現場,莫礪峰教授爲講座准備了講義,用二十余首經典作品,引領讀者欣賞詩歌句式錯落有致、音韻和諧之美,不僅點睛出陸遊作品的文學價值,更讓讀者了解了宋代成都的風土人情。
作爲“蓉漂”數年的南宋名人,那些年的成都成爲陸遊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記者了解到,陸遊在成都期間留詩270余首。一生顛沛流離的陸遊,從抗金救國到進入成都後的心態轉變,在其輝煌的生涯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幾筆。而巴蜀也是陸遊詩風的一個轉折點,他遍遊成都及附近州縣,對成都的風土美景贊嘆不已。
“我們也知道宋朝把茶文化推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地位,比如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陸遊本人也被稱作茶癡,那他本人與茶的淵源可以講一下?”現場,莫礪峰教授也從茶的角度對陸遊的詩進行了解讀,表示從唐朝到宋朝,茶文化其實有了一個很大的演變。特別是在宋朝,茶文化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標准,不再單單是解渴的行爲,而是帶着一種欣賞審美的態度。陸遊的詩裏面也提到了特別的喝茶功夫叫做“分茶”。
數字文創、沉浸式劇遊
講堂裏身歷其境體驗追宋潮
通過莫礪峰教授的講座,大家了解到了陸遊和巴蜀茶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實際上,讀者所在的講堂,本身就是具有宋代美學風格的天府官塘新村,一磚一瓦堆砌而成了川西林盤小鎮和非遺院落。讀者在這裏沉浸式體驗追宋潮的遊園活動,詩詞大賽、漢婚、大宋運動會、跳蚤市場......一系列豐富的活動在這裏陸續开展。
記者了解到,“天府·互鑑講堂”是由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主辦、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互鑑書院合辦、四川天府觀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力爭打造的“第一沉浸式講堂”。“相比於傳統的講堂形式,‘天府·互鑑講堂’突破傳統形式,以創新思維,融合數字文創與沉浸式劇遊,還原歷史場景、美學生活,讓到場及线上的讀者都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文化的魅力。”“天府•互鑑講堂”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除了此次活動以外,“天府•互鑑講堂”已經开展過互鑑書院山長蔡尚偉开講《江海湖山蘇東坡》,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長周裕鍇分享《蘇東坡與書》的活動。而此後,“天府•互鑑講堂”還會陸續邀請全國名家,就天府文化和國家文化、社會各領域重大問題、熱點話題展开深入討論。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曹宇陽 胡瑰瑋 編輯 劉永豪 實習編輯 王淇 供圖 受訪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