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一
餐觀局出品
一度被拋棄的品類———小火鍋,卷土重來,“重回頂流”。
“29.9元一位自助小火鍋”“人均不超過40元喫到撐”,量大實惠,這就是顧客選擇它的最大理由。
我們發現,和前幾年相比,原本就主打低價的小火鍋們,今年更是把價格卷到了“極致”。
如果你身處北京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放眼望去不知喫什么,農小鍋或許是一個選擇,花上33元+6元鍋底,可無限暢喫;
如果還嫌貴,可以選擇圍辣小火鍋,鍋底只要1元,低價菜品多,人均25元就能喫飽;
內卷之下,“小火鍋鼻祖”呷哺呷哺今年也將單人套餐及雙人套餐的價格降了10%,創始人後來在接受採訪時直言:“這個市場你不搶就只有餓死。”
圖|來源網絡
餐觀局好奇的是,當小火鍋和低價、自助、暢喫這些詞聯系起來,顧客到底能喫到什么樣的品質?這波小火鍋的風潮又能持續多久?
圖|來源網絡
一.小火鍋,牛馬們的“補給站”
小火鍋從來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在消費理性的時代,小火鍋突然火了。
打工人在各個社交平台表達着對小火鍋的喜愛,“簡直是I人天堂,一個人進去喫可以度過極度舒適的1小時”、“是我們的能量補給站”、“人均20的小火鍋我喫了700多元,太治愈了,感謝小火鍋!”
圖|來源網絡
小火鍋種類多不限量、能大快朵頤、敞开了喫也不擔心花費太多,能實現小火鍋自由,這就是打工人簡單的快樂。
早年自助火鍋的流行,是乘着消費升級的紅利起來的,主打一些海鮮、三文魚、牛排等高端食材。那時,一线城市人均150元、人均300-400元的自助餐比比皆是,而且還排隊。
如今,小火鍋流行,是因爲迎合了消費降級的趨勢,顧客喫小火鍋,衝的是高性價比,衝的是便宜,雖然有的小火鍋喫下來並不便宜。
從菜品上看,相比前幾年街邊的自助小火鍋,這些品牌小火鍋,除了涮菜,還增加了新的品類,比如炸物、飲料、冰淇淋、水果等等。
從選址上看,小火鍋從街邊小店進駐了商場,環境看起來更幹淨、衛生。
從經營方式上看,相比原來單打獨鬥的個體戶小火鍋店、夫妻檔小火鍋店,現在的小火鍋大多都是連鎖。
圖|來源微博@龍哥自助小火鍋
看起來更加新鮮、幹淨,而且多半开在人流量大的商場。所以,相比
以前的小火鍋相比,現在的小火鍋實現了客群的外延。
以前,小火鍋的核心客群是大學生、白領、情侶等價格敏感型顧客;現在,可能所有顧客都變成了價格敏感型,現在的小火鍋門店,能看到帶着幾歲小朋友的家庭客群,還能看到30-40歲的中年客群。
爲了讓小火鍋看起來便宜,自助模式興起,三四十元一位,隨便暢喫,代表品牌有農小鍋、龍哥自助小火鍋;也有傳統的回轉小火鍋模式,豐儉由人,由顧客自己挑選不同價位的菜品,客單價控制在20-40元,代表品牌比如串士多、圍辣等。
打工人的熱情、消費端的火爆,也帶來了小火鍋的“創業熱”。
小火鍋的數量在增多。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新增“小火鍋”相關企業達到4200多家。
頭部餐飲大牌也紛紛下場做小火鍋副牌,比如百勝中國旗下的小肥羊回轉火鍋,海底撈的“小嗨火鍋”。連吉野家、南城香、老鄉雞等品牌也推出小火鍋作爲引流爆款。小火鍋成了餐飲行業的“流量密碼”。
其中,已出現不少規模超百家的小火鍋品牌。根據窄門餐眼,農小鍋有112家店,圍辣有800家店,尚百味有188家店,串士多有94家店,蘇小北有96家店,龍哥自助小火鍋有88家店。
二.33元暢喫,能喫出什么品質?
消費端和創業端雙雙爆火,是因爲迎合了當下消費謹慎的心理。
但33元暢喫的小火鍋,到底能喫出什么品質?這也是不少觀望的消費者心裏的疑問。
餐觀局在實地體驗了圍辣、串士多等連鎖品牌,並調研了農小鍋等品牌,這些小火鍋品牌一般選址在商場負一樓、美食廣場、商場4-5樓。
先看農小鍋。主打小火鍋自助,33元一位,額外付費的部分如鍋底4-6元,牛羊肉每盤20元。門店主要开在鄭州和北京。
圖|來源大衆點評截圖
新一和朋友去體驗了一把農小鍋後告訴餐觀局:“食材品質不好,沒什么可喫的。”
翻看大衆點評,也有農小鍋的顧客配圖並評論:“食材不新鮮、菜葉子蔫吧”;也有顧客表示:“沒有任何服務、麻醬也不好喫。”
再看串士多。從西安走出來的品牌,人均40-50元,採用的是先挑菜後結账的模式。
圖|餐觀局制作
餐觀局體驗過程中發現,串士多的火雞面是裝在袋子裏的,袋子上標着串士多的牌子,應該是串士多自己的供應鏈。但撕开包裝袋後,底部有不少碎面,口感也不夠勁道。關於串士多的蘸料香油,餐觀局的主觀感受是口感渾厚,有些許膩,不夠清爽。
翻看該串士多門店的大衆點評,有顧客評論:“並不便宜,兩個人喫了100多元也沒喫飽,一塊西瓜竟然要收費3元!食材不新鮮,環境也很嘈雜。”
最後看看圍辣。它的特色是2元鍋底,客單價比較低,20-30元就可以喫飽,开了800家店。
圖|餐觀局制作
餐觀局體驗的圍辣門店,开在美食廣場,食材多以低價的青菜類、素食類、面類爲主,看起來都比較新鮮,有家長帶着3-4歲的孩子一起喫;肉類不多,牛羊肉是以預包裝食品的形式呈現的,15元一份,從冷凍層直接拿出來,未解凍。不過價格確實便宜,餐觀局加上了一盤牛羊肉,消費才32元。
翻看該圍辣門店的大衆點評,不少顧客評論:“幹淨、實惠、便利,性價比很高。”
體驗完,餐觀局的結論是,雖然小火鍋的模式、種類、環境都“進化”了,但有限的客單價下,品質沒有進化。花上三四十元喫小火鍋,是很難喫到品質的。食材不夠新鮮、肉類仍以丸滑凍品爲主,價格虛高,仍是一些小火鍋的通病。
多位消費者在體驗後稱:“同樣的價格,不如去喫麻辣燙,不如去喫真火鍋”。
三.僅有低價不夠,還要超預期
消費理性時代,是不是只要價格便宜就行?
不是的,價格很重要,食材新鮮度也很重要。
顧客會因爲便宜去嘗鮮,但也會因爲“食材品質一般”再也不復購。
圖|來源網絡
大部分的小火鍋品牌,選品的質量都比不上呷哺呷哺等大品牌。
有曾經在小火鍋店工作過的劉營稱:“小火鍋當天沒有賣完的食材會繼續賣,有些泡了水的食材可能都變質了,拿回廚房重新過水,第二天又重新擺出來,顧客看不出來,只是入口會覺得味道有點兒怪。”
即便是這波小火鍋品牌新增加的菜品種類,如炸雞、壽司、小漢堡等,也都是成本低、飽腹感強且營養價值不高的產品。
整體看下來,這波小火鍋品牌,仍然缺乏差異化。在沒有足夠差異化的情況下,顧客能選的恐怕就只有價格和食材品質了。
這波小火鍋品牌基本都是加盟模式,而且多爲新興品牌。那在有限的客單價下,小火鍋品牌該如何保證食材和品質?在總部利益和加盟商利益不一致的加盟模式下,總部又該如何掌控加盟商?
這些都是一個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可能是一個個“埋着的雷”。
开店數最多的圍辣或許提供了一個思路。食材不一定要非常昂貴,但要保證新鮮,而且價格要足夠低,低到消費者的心坎裏。
圍辣的鍋底只要2-3元,以低價菜品爲主,肉類也是以雞肉等低價肉爲主。以餐觀局體驗的門店來看,菜品相對比較新鮮。正是因爲圍辣牢牢把握了顧客預期,並提供了和價格匹配的新鮮食材,能達到顧客的預期。
這或許是一種生存之道。7月,圍辣也和鍋圈達成了战略合作。
餐觀局實地體驗的另一個自助火鍋店,主打原切安格斯肥牛,也是一個思路。它主打高品質食材,適當提高了小火鍋的價格帶,但性價比又能做到足夠高。
這家店主打原切安格斯和牛、不合成、不調理,不限量、隨便喫,。還有烏雞卷、海鮮等中高檔食材。飲料有酸奶、汽水、元氣森林的燃茶等等,無限暢喝。原切的安格斯和牛沒放在回轉的軌道上,而是放在冷藏的冰箱裏,保持新鮮。
餐觀局體驗後發現,原切安格斯和牛食材品質較高,較爲新鮮,蘸料、小料等也更偏向大火鍋的水准,香油醬料等清爽正宗。
一般這樣的店人均消費要在百元以上,但這家店是75元暢喫,性價比較高,也吸引了一批顧客。翻看大衆點評,回頭客不少。
圖|餐觀局制作
當小火鍋的客單價都控制在60元以下,可能很難做創新和升級。但適當提高客單價,並且努力提高高性價比,或許也是一條出路。
餐飲做的是回頭客的生意,在相應的價格帶,給顧客提供最好的東西,提供匹配預期、超預期的體驗,顧客就會復購。顧客不會因爲你的品牌、你的營銷來復購,但會因爲一次次好的消費體驗而無限復購。
呷哺呷哺拱手讓出的低價小火鍋市場,如今已有一批小弟形成了“初步站位”。價格回到10年前,殺回低價小火鍋賽道的呷哺呷哺因爲有食材供應鏈優勢,仍然有拿回市場份額的可能。
迎合了消費降級趨勢的小火鍋“重新火了”,其短期內獲客、獲加盟商的能力都很強,但食材、供應鏈是餐飲的底线,相應的價格帶內保持對應的食材水准,符合顧客預期,才可能長久經營下去。
符合顧客預期,對做生意來說非常重要的。符合預期,顧客會包容你;不符合預期,怎么做都是錯。而有了預期,才會有後續。
目前小火鍋火熱的背後,已經有一些小火鍋品牌开始了閉店、歇業。接下來,小火鍋賽道也會迎來一波汰換期。
不是現在的餐飲生意不好做了,而是顧客的錢“不好騙”了。有些成本是不能省的,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本本分分做餐飲,越應該提供極致的體驗,這才是當下餐飲的生存發展之道。
*轉發或引用須表明來源於餐觀局,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