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XR巨頭比拼 蘋果Vision Pro將助力市場走向何處?
蘋果Vision Pro正式上市,此前多年不斷披露內部消息和預告,這家大型計算機公司已經首次向美國用戶推出這款產品。
蘋果公司進入該市場可能意味着幾件事情:憑借對該品牌近乎崇拜的追隨者, XR設備的採用率可能會激增 ,更多的目光可能會被蘋果的空間生產力使命所吸引。
今年,XR可能會成爲主流。隨着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在市場下注,並且表現地十分強大和堅定,XR可能會得到必要的推動力,以實現一個看似遙遠的企業目標。
這款上市的頭顯的預售訂單早已經售罄 。雖然一些購买可能來自黃牛和機器人,但預計18萬的銷量可能會爲該設備發布後的採用率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蘋果公司熱衷於向新用戶介紹XR及其相關技術。但盡管如此,XR 和“下一代”計算對許多用戶來說仍是一個新概念。
有些人不了解這些技術,而有些人由於仍然習慣停留於舊技術,所以不想了解這些新技術。
蘋果公司正在採取“手把手”的方式來對用戶進行教學 ,以消除他們對XR的理解不足。該公司正派XR專家飛往美國零售店,爲員工進行25分鐘的演示和入職培訓,以幫助引導潛在客戶使用該產品。
此外,隨着國際媒體期待在WWDC 24上看到全球發布的窗口,Vision Pro的採用率可能會繼續上升。然而,該設備是否會進入企業終端用戶的視野仍是一個待定的問題。
雖然該設備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生產力提升,但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深遠的企業採用路线圖。與此同時, Meta和微軟等競爭對手也在努力將XR設備送到員工手中 。
01. 蘋果的空間計算愿景能否觸及企業客戶?
企業應用可能會到來。市場認爲這很簡單,就像有人認爲把Quest設備作爲新年禮物放在聖誕樹下就能讓更多消費者了解XR,並因此普及XR。
與智能手機類似,就像其iOS平台一樣, 蘋果尤其擅長從以消費者爲重點的沉浸式生產力設備着手 。也許蘋果將會邁出第一步,推動消費者採用空間生產力工具,在每棟辦公樓裏都安裝Vision Pro。
Ultraleap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Tom Carter就Vision Pro的首次亮相發表了評論:
“我們歡迎蘋果和Vision Pro。我們認爲它的上市是對十多年來我們一直精益求精的XR工作的驗證:模糊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打破XR採用的一些主要障礙, 使其更加符合消費者和用戶的需求 。”
“用戶希望在使用XR設備時減少緊張感,而蘋果Vision Pro與市場上其他產品的不同之處在於, 強調‘優先使用手指’的用戶界面 ,讓雙臂處於放松的位置。通過手指的捏合,就可以控制與內容互動的方式。”
Carter還強調了Ultraleap技術如何“更進一步”,精確到毫米。
“用戶只需將拇指放在指尖上摩擦就能滾動屏幕,這爲用戶在數字環境中帶來了自然、真實的互動。”
“蘋果公司的出現只會推動整個市場向前發展,我們期待着成爲其中的一員。”
像Carter這樣的評價非常重要。雖然蘋果公司正在搶佔頭條新聞,並因此爲休闲受衆帶來了潛在“主流時刻”。但另一方面,XR發燒友已經可以在無數專門的XR設備供應商和爲企業級XR奠定基礎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之間做出選擇。
從Ultraleap到Xreal,到HTC Vive,再到Immersed,不勝枚舉。希望隨着更多的人通過蘋果公司關注XR,該領域的其他公司也能蓬勃發展。
此外,隨着蘋果對XR的深入研究, 三星、LG和谷歌等其他巨頭似乎也將目光投向了這一市場 ,他們或許會密切關注蘋果,看看他們的XR賭注是否會得到回報。
02. 我們是否會再一次看到“元宇宙崩潰”?
不過,盡管前景可觀,但敏銳的XR觀察者可能會有一兩個閃回。
不久前,Meta公司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還在將元宇宙吹捧爲下一個大事件。
隨着NFT等2022/2023年的科技趨勢,元宇宙概念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營銷方式讓許多人相信, 沉浸式世界將是未來的趨勢 。
許多新興科技公司設計了大量元宇宙服務,這種情況可能依然存在,但Meta的預測早了十年。
隨着疫情的蔓延和遠程會議應用的興起,元宇宙完全抓住了人們的想象力這一點,也就不足爲奇。但遺憾的是,在2023年的“Connect”大會上,Meta公司甚至沒有提到它之前大肆宣揚的數字夢想。
此外,報道還強調了Meta Horizon平台的用戶數量是如何迅速減少的。與其他公司一樣, Meta也把目光轉向了MR設備和工業元宇宙 。
蘋果公司希望將自己與這一時期區分开來,沒有使用混合現實或元宇宙等術語,而是使用空間計算來描述自己的解決方案。
由於價格昂貴,蘋果可能很難在其可靠、忠實的粉絲之外找到購买者。
隨着蘋果似乎從2023年的元宇宙崩潰中吸取了教訓,XR可能會迎來下一個主流時刻,但能持續多久呢?
原文由Rory Greener 撰寫 , 中文內容由元宇宙之心(MetaverseHub)團隊編譯,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