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白酒的起源?國凌醬酒爲你揭祕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佔據着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重要地位。作爲一種特殊的飲品,酒屬於物質範疇,但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中,而酒文化作爲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
近年來,最火的白酒品類莫過於醬香型白酒,那么,你知道醬香型白酒的來源嗎?
醬香型白酒起源於西漢時期,時稱“枸醬酒”。《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劉徹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廣州),在宴席中嘗到鰼部(今習水)釀的枸醬酒,爲取悅漢武帝,唐蒙繞道鰼部,取枸醬酒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飲後,大贊“甘美之”,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清代大詩人鄭珍也有“橡蠶不自烏江渡,枸醬還從鰼部來”的詩句,證實了早在漢朝以前,仁懷已盛產美酒。
到唐、宋朝,仁懷一帶已成酒鄉,釀酒之風遍及民間。茅台鎮釀制的優質大曲酒“風曲法酒”盛行於市。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此酒質量佳美而載入酒史。到清朝,茅台鎮酒業興旺,有“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及“仁懷城西茅台村釀酒全省稱第一”的記載。乾隆時期,茅台鎮有了“家唯儲酒賣,船只載鹽多”的空前繁盛……當地的一些酒聲名鵲起,獲得“酒冠黔人國”,“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後开瓶十裏香”的贊譽。對此,清朝仁懷詩人陳晉熙有詩爲證:“尤物移人付酒懷,荔枝灘上瘴煙开,漢家枸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鰼部來”。
我們現在喝到的醬香型白酒,不僅和深厚的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也有國家的行業政策相關。新中國成立後,爲了振興釀酒業,在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時,將白酒按照糖化發酵分爲五種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並確立了各香型的風格特點,從那時起,醬香型白酒就從國家級層面奠定了它的地位和份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