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語雲:“遠者爲緣,近者爲因。”
有人說過,一個人之所以迷茫,是因爲看得不夠遠。我想套用於現在的中國酒行業也很貼切,現在的酒企整天盯着國內的一畝三分地,看到的不僅是高企的庫存,還有無盡的內卷,自然有點悲觀消極,而茅台是少數的樂觀者,因爲它不僅心存五大洲,還胸懷四大洋,看的非常遠。
上個月中秋放假第一天,貴州茅台、帝亞吉歐集團和保樂力加集團在倫敦籤了一個《全球烈酒T3對話國際合作共識》文件,這是茅台酒國際化的一小步,但是不是中國酒行業國際化的一大步,還未可知……
當今浮躁的社會,品牌應該站在傳統上,內涵才會深刻。茅台深諳此理,它對於茅台國際化的基本邏輯是“茅台之美”,這裏面包括了茅台的傳承之美、產區之美、品質之美與健康之美等內容,總結起來就是一“老”、二“大”、三“強”與四“優”,這可以看做是茅台國際化的核心競爭力,但這還遠遠不夠。
根據媒體的數據,2022年,貴州茅台海外市場營收爲42.4億元,同比增長61.91%,在出口白酒中的佔比約88%,茅台無疑是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決定力量,但是佔比依然過小。並且根據海關數據顯示,除中國香港、台灣與澳門外,我國白酒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韓國、日本、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太國家,以及美國、澳大利亞等部分歐美國家。很明顯能夠看的出來,中國白酒國際化依然困在東方儒家文化圈,地域性限制非常明顯。
這讓我想起很多人經常說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觀點,其實這是不對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特別是對於烈酒這類的成癮性消費品,本身受到各國政府嚴厲監管,而且稅賦極重,可以說跨國銷售壁壘極高。從世界主流來看,只有先完成國際上最大公約數人群的品牌品質認知建設(往往還伴隨着本國綜合經濟實力的滲透),才能促進本國釀酒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法國、美國的葡萄酒,日本的威士忌、清酒,韓國的燒酒,無不是如此一步步從民族走向世界。
如果做任何事情,僅僅是因爲自己喜歡,就覺得別人也會喜歡,這可能本身就是一種傲慢!
回歸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必須要先解決度數過高、香型過多、喝法單一,以及本地銷售等文化、品質、法律問題,才能真正的參與國際化競爭,也才能有機會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實現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發展,以上還只是白酒國際化的前提之一。
不過雖然國際化路阻且長,但中國白酒卻不得不做!
因爲,當一個行業拒絕改變,放棄理性,隨浪起舞,自我蠱惑,假裝繁榮,聽從欲望召喚,放縱人性之惡,那么這個行業就進入了新蒙昧時代。中國酒不能這樣,也不該如此!
我更深知,最悲哀的世界觀,是沒有見過世界的世界觀。因此,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古井貢酒等的國際化給中國酒行業开啓了一扇窗,讓中國酒見到了真實的世界,這本身已經是一種極大的進步。
總之,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的問題才是問題。茅台的國際化不是茅台的海外銷售問題,也不是茅台美不美的問題,茅台的國際化,首先應該是包括中餐、詩歌、儒學,以及民俗等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化,以及中國企業在國外是否掌握輿論話語權的問題,搞不清楚這兩者的因果關系,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就無從談起!
最後要明白,道理是用來說服自己,而不是別人的。所以茅台的國際化,往小了說是茅台自身做大做強的硬標尺,往大了說是中國白酒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煉金石,而煉金這種事情,千錘百煉還要浴火重生,這就注定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只能一小半是海水,一大半是火焰!
文/蔡學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