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天價切糕後遺症有多可怕?即使現在已明碼標價,也無人問津

對於切糕,網友曾這樣調侃:一刀馬雲落淚,兩刀化騰崩潰,三刀建林下跪。

如此這般的調侃並非只是謠傳,而是實打實的血淚經驗總結,用以代指人們對於切糕這一事物避之不及的態度。

許多人對其畏之如虎,談之色變,平日裏見着了別說买上一塊,甚至連邊都不敢往上靠,生怕讓人碰了瓷。

以至於現在不少賣切糕的商販爲了挽回自己的口碑,都將切糕事先切好裝盒,並明碼標價的擺在外面。

但也是無法勾起他人的興趣,說到底還是顧客都被騙怕了,生怕其中又有着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陷阱,等待着自己跳入其中。

切糕已經明碼標價了,爲什么买的人還是很少?

切糕原名瑪仁糖,是從新疆那邊流傳入內地的一種特色美食。

因爲售賣的時候需要用刀來切成一塊塊的方便打包,所以內地人便爲它取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切糕。

展开全文

多數人對於切糕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一個戴着小帽子推着三輪車的商販,上面載着一大塊五顏六色的好看糕點,在大街上的道路旁大聲吆喝着顧客。

那盛放在小車上的糕點,光是大概望去,便能夠看見各式各樣的幹果蜜餞點綴其上。

看上去色澤繽紛的,無比鮮豔,煞是好看,可以想象到喫到嘴中時那香甜美味的口感。

和其他許多國家不同的是,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當中,向來喜歡講究一個色香味俱全。

食物的外觀和顏值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看着好看的食物,也往往能更加的引起人們的食欲。

所以很多人便對此心生好奇,想要嘗試一下到底是個什么味道的。

但當你升起了這樣的心思,那么接下來可能就會要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了,通常來說的劇本應當是這樣的。

當顧客走上前去,詢問那賣切糕的小販切糕怎么賣,老板可能會豎起兩根手指衝你比劃,也可能是用着含糊不清的普通話說着二十。

顧客想當然的以爲這二十是指的一斤的價格,殊不知這只是一兩的價錢。

即便你問的是一斤多少錢,老板照樣可以用這種含糊不清的態度敷衍過去。

畢竟豎起的兩根手指既可以表示二十,也可以是兩百,只不過大多數都不會想到這東西能賣這么貴就是。

二十塊錢一斤的價格並不貴,於是客人便起了心思,想要买上這么一塊回去嘗嘗新鮮,於是便跟老板喊道,“給我切一斤的。”

然後老板狠狠的從那一大塊切糕上面劃拉下來了一大塊,然後放到了秤上。

在顧客目瞪口呆的眼神中,電子秤的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個數字,2.3斤。

而且這個時候的老板像是忽然治好了原先口齒不清的毛病,伸手問顧客要錢,用着清晰無比的普通話說:

切糕20塊錢一兩,一斤是兩百,你要的這一塊總共是四百六十。

大家搞不懂,爲啥看着不大的一塊切糕居然會有如此份量,更搞不懂,這老板究竟是怎么有膽把這東西賣到如此天價的。

但很快,廣大消費者朋友就能明白了。

當客人拒絕付錢並表示這東西不要了以後,老板一把操起了自己用來切切糕的那把刀子,开始對客人比劃了起來,大有一副今天不把錢付了就別想走的架勢。

想到剛剛那把刀輕而易舉的分开那么一大塊看起來很是堅固的切糕的畫面,換誰估計都得哆嗦兩下子。

當然,老板估計也只是敢比劃兩下,真要動手傷人也是不太敢的。

不過大部分人經這么一嚇,也就乖乖的選擇了掏錢了事走人,最多是以後再也不來光顧,甚至還要告誡自己的鄰居親朋好讓大家做好防範。

至於那些硬氣的人,繼續鬧下去也不一定會有什么好的下場。

話說在2012年的湖南岳陽就曾有過這樣一起廣爲周知的案件,具體的起因經過就和以上所說的相仿。

不過區別在於,那名倒黴的顧客並沒有選擇妥協,甚至當場和賣切糕的老板扭打在了一起。

但在打鬥中不慎撞翻了放切糕的小車,使得這一車子的切糕都灑落一地。

而在事後該男子被判處賠償罰款九萬多元人民幣,其中70%都是用來補償老板這一車子切糕的。

該事件在當年國內人盡皆知,自此之後,切糕的名聲便一落千丈,時至今日哪怕已經明碼標價,恐怕影響依舊尚存。

就那一輛小三輪上面載着的一大塊切糕,居然有着高達上萬多元的身價,着實是令人難以想象。

切糕的如此身價當然也是有着緣由的,一方面是因爲切糕的主要原材料是以各種堅果構成。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何種種類的堅果一般來說價格都是普遍偏高的,幾十塊錢一斤也不是什么罕見的事。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切糕這東西本身就很是壓秤。

因爲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葡萄糖漿或者其他糖漿,並在其中加入各類的堅果,最後將整個制成品都拍打壓制緊實。

所以切糕這種食物密度可是相當之大的,往往看着不起眼的一小塊就有着你難以接受的份量。

當然,這也離不开切糕老板的虛高標價和“春秋刀法”就是。

往往你跟老板說要一小塊,或者自己動手比劃出一個大概的寬度,老板都能夠給你切出更多的量來。

簡單點說就是斜着切,下刀處很窄,但越往後越寬,大體形狀呈一個梯形。

當你意識到了不對勁想要喊停時,老板便會又裝作一副聽不懂普通話的樣子,不聞不問。

至於那些手腳麻利的老板更是能趕在你喊停之前就給你切完這一大塊,然後便又到了熟悉的強买強賣時間。

有的人可能就會疑惑,他們這樣做就不怕遇到難搞的顧客嗎?

答案當然是怕的,所以切糕老板對於顧客群體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的。

在市井中不好賣了,切糕販子的下手對象便成了那些年歲不大的年輕人,又或者是相伴出行的小情侶這種。

年輕人臉皮子薄,總是拉不下臉面去過多爭執些什么,擅長討價還價的更是罕見。

而小情侶也同樣如此,誰都不喜歡在自己的對象面前落下臉面,哪怕是咬咬牙大出血都會含淚拿下,因此他們的行爲總是能夠屢屢得手。

像是那些看上去就很是不好惹的顧客,自然不在他們的客群範圍當中。

尤其是那些居住在當地的本地人,一方面是人家對於自己的情況知根知底,不好去自討沒趣。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假如真動起手來,有着主場的優勢,保不齊對面能搖來多少人,到時候喫虧的還是自己。

所以在口碑變差導致生意不佳以後,一些切糕商販开始將陣地轉移到了各大學校的門口,將目標對准了那些社會閱歷不足但又偏偏很有錢的大學生。

眼神清澈的大學生哪見識過這般手段?基本上都會乖乖的選擇掏錢了事。

其實就算是在今天,也有不少景區有着這種拿旅客當冤大頭的事件存在,這並不罕見。

不過區別在於,切糕事件在當時鬧的動靜確實是大了一些,以至於讓人們口口相傳,都得知了此事。

就像是被某法官定性的那起扶老人事件一樣,一句不是你撞的你爲什么要扶,成功的开啓了這個缺乏信任的時代,切糕事件也是亦然。

人與人之間最爲寶貴的財富便是信任,信任沒了,可是很難再重新建立起來的。

就是因爲曾經有許多人都上過切糕的當,所以才會有今天的這般場面。

哪怕是店家明碼標價的將其售賣,也無法攬回客源,歸根結底便是人們對於切糕的不信任態度。

中華文化上下傳承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類美食不知凡幾,又有什么必要非要死賴着這一塊切糕不放?

哪怕是寧愿承擔着上當受騙的高風險,也要喫上一口?忒不值了吧。

更何況據大部分喫過的食客網友所說,切糕的實際口味其實並不咋地。

網友表示,切糕只不過是外表看上去光鮮亮麗了一些,但實際上的口味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驚豔。

這或許也是它的高價格和高顏值給了人們以足夠的期待感,但當最後期待落空時,便會形成更爲劇烈的反差。

從而使得廣大消費者對之不屑一顧,棄之如敝履。

新疆的切糕之所以會有今天的這般情景,主要的罪魁禍首應當還是那些不良商販。

但除了這部分人以外,也同樣有着不少價格適中,明碼標價的良心商販,他們也同樣是受害者。

不過和我們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受損是在口碑上面的。

所以經常會有人說,比起外地人,可能還是新疆的本地老百姓更想問候問候這些在外面壞他們口碑的家夥。

或許切糕在曾經是一份不錯的美食,但在今天,人們提起切糕兩字想到的往往就只有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便很難再度給予信任。

即便切糕問題其實並不是切糕本身的問題,而是某個別商家的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天價切糕後遺症有多可怕?即使現在已明碼標價,也無人問津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8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