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美團入港150天:鈔能力、磨刀石與巷战

「KeeTa不是爲香港定做的,香港市場也不在於香港本身」。

撰文|藍洞商業 於瑋琳

編輯|焦麗莎

「我們過海了!」

KeeTa在其Facebook官方账號發布的最新動態裏,醒目的卡通形象一躍而起,宣告9月19日香港島地區的配送服務正式开啓。至此,美團在港外賣服務已經覆蓋了香港18區的8個,涉及人口近五成。

距離2023年年底拓展至全島的目標,美團外賣更進了一步。

圖源:美團Facebook官方账號

從5月22日KeeTa從旺角、大角咀等地區正式登陸香港,美團在地理意義上有過三次大範圍的業務拓展,分別是6月底進軍深水埗、油尖旺等地區;8月覆蓋全九龍;9月中旬跨海覆蓋香港島北部。

平均每個月一次大動作,有條不紊。

多位定居香港的受訪者告訴「藍洞商業」,相較於九龍地區,香港島才是真正的外賣「必爭之地」。這裏擁有中環等寫字樓林立的商圈,對比以旅遊購物爲主的九龍,對外賣需求更旺盛,但另一方面,道路也更狹窄,配送難度極高。

正如數年前大陸地區的外賣大战,起於大學校園,但決勝於寫字樓宇。美團的香港業務已進入「深水區」。

在過去的150天裏,美團分區开城的策略遠不止地域層面,與之相伴的,是逐步拉長的商鋪合作名單、不斷加快的員工、配送人員招募,以及用戶心智的探索。而幾乎每一次都會伴隨慷慨的補貼和扶持,從最开始的「十億激賞」,到最近的「全民免運費」、「日日搶半價」。

靠補貼建立用戶心智,通過做大規模降低成本,把價格「打下來」,加之強大的履約配送能力、更優質的服務,某種程度上,美團的確正在香港「復制自己」。

但另一方面,香港無論用戶習慣、用工環境以及競對情況都和大陸市場大相徑庭,兩大競爭對手Foodpanda和Deliveroo已經穩穩佔據了九成的市場份額,八風不動。

在過去的十年間,全球的外賣業務撐起了若幹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中國的美團、德國的Delivery Hero、英國的Deliveroo,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而香港作爲美團出海的第一站,其意義遠不止本土市場那么簡單。

早在此前的財報會上,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就曾把香港市場定義爲「探索國際首站」。美團想要打破全球外賣市場的格局,僅靠復制自己還遠遠不夠,而多語言、多幣種、美食多元化的香港地區就是最好的「試驗場」。

「慷慨」的美團

在KeeTa的衆多送餐員中,「島主」是個特別的存在。

幾年前,他在內地創立的公司被大廠收購,隨後他定居香港,專注AI領域的新業務。因爲時間自由,且對大陸企業充滿興趣,島主在6月成了美團的配送員,獨特的背景給了他較爲全面的觀察視角。

「慷慨」,是他對KeeTa的整體印象,而這種慷慨,是全方面的。

先說送餐員,香港的收入中位數大概在1.6萬港幣/月,而KeeTa的送餐員收入可以達到3萬港幣/月。從補貼角度來看,KeeTa和競對都有補貼,但側重點不太一樣。

島主介紹說,KeeTa和Foodpanda都會按照服務質量、配送效率等指標給配送員劃分組別。KeeTa每晉升一個組別,會給予1000-2500港幣的激勵,Foodpanda則是可以優先選擇上线時間段,以及提升每單的收入補貼。相較之下,前者的收入增長更加明顯和迅速。

在他看來,兩家策略不同的原因在於,前者是一個進攻者,而後者是防守者,KeeTa需要用簡單粗暴的現金激勵吸引新生力量,包括兼職人群。但作爲市場佔有率最高的Foodpanda,其配送員以全職爲主,他們希望用長期的補貼和福利留住員工。

事實上,Foodpanda的策略也是美團在業已成熟的大陸市場所應用的,根據《2022年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美團全職騎手一個月1~800單,每單4元;如果一個月800單以上,每單5.5元。

用戶端的「慷慨」毋庸贅述,在過去的150天裏,幾乎沒有停過。除了一直宣傳的「十億激賞」,在港人最肉痛的運費方面,KeeTa做了三次升級,7月的「每周四五六免運費」,8月的「日日搶半價」同時搶免運費券,再升級到9月的「全民免運費」。

在香港念書的軟仔就被這波「羊毛」吸引而來下了第一單,她告訴我們,KeeTa在香港的宣傳勢頭超猛:「港島隨處可見的叮叮車上都是KeeTa的宣傳廣告,還有電梯大屏幕的廣告,很多小攤販也开始地推了,下載KeeTa就送飲料」。

美團的地推鐵軍在香港重現了當年的風採。據島主觀察,KeeTa的地推人員會按街道劃分推進商戶合作,不斷找到新朋友。

與开城港島同步披露的,還有KeeTa與當地連鎖品牌譚仔、三哥米线的合作,推出了29港幣免運費米线送到家活動。

而在此之前,香港外賣的平均起送費用就在80元港幣以上,KeeTa將其打到了50港幣,而和譚仔的活動「這個價格可能還不能覆蓋餐品的成本,加上30港幣左右的配送費,美團貼了不少」,島主估算說。

圖源:美團Facebook官方账號

「鈔能力」之外

美團在香港市場釋放「鈔能力」,看似降維打擊,實則不是長久之計,這裏並不是一個靠「燒錢」就能贏的牌桌。

軟仔在體驗了一單KeeTa外賣後,感嘆「用了這么多補貼才和堂食的價格持平,以後不敢點了」,她在社交平台發起了一個投票,超過70%的人表示,如果沒有補貼優惠,自己不會再用KeeTa。

高昂的人工、物價、復雜的配送環境、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共同造就了香港外賣市場的窘境。

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19年,香港外賣滲透率僅爲4%,與之相對,內地的外賣滲透率已達30%。疫情期間,因爲「免接觸」需要,香港的外賣市場佔比一度曾達到30%,Foodpanda和Deliveroo曾趁機加大補貼擴展市場,但疫情之後,市場佔比仍無可避免的降到15%以下。

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這是美團一直信奉的商業本質。而在方正證券今年3月發布的《中國香港外賣業務分析框架》中分析師點明,「提高香港外賣市場滲透率的核心,是提高單量與配送效率」。

「慷慨」的背後,美團在香港顯然不只是要「做個好人」,而是從自己核心能力出發給香港市場开出新的藥方。

不妨往深一層看美團做了什么。

在人員角度,因爲香港身份的限制及本地人對「更穩定工作」的青睞,香港的外賣送餐員整體是供小於求的,美團的加入讓原本緊俏的用工市場競爭更激烈。而通過補貼和適度降低准入門檻,越來越多的兼職人員开始加入,整體的資源池被做大了。

島主告訴我們,KeeTa區別於其他兩家,甚至不需要花錢买衣服和裝備,對步兵和騎兵也沒有限制。越來越多人會選擇「雙开」或者「三开」(即同時开通多個平台接單),而因爲步兵的時間比較從容,短期看是可以兼顧的。

成爲送餐員的流程有多順暢呢?網友「小白鴨」本來想要下單外賣,但因爲KeeTa兩個App長得太像,下載了送餐員版本,她從善如流送了四單,進账137元港幣,「有時間我還去送」,她說。

左:受訪者供圖右:來自KeeTa官網

做厚人力資源的基礎是擴充單量,香港的餐飲市場以龍頭企業爲主,每家餐飲集團旗下門店衆多,抓大放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過去150天,在每一次地域拓展的同時,都會伴隨合作夥伴陣容的擴充。從最开始只有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到後續的大家樂、美心、亞洲國際餐飲集團,擴展至全九龍後增加Jollibee、春水堂、堅信號上海生煎皇以及最近的譚仔三哥米线等。

選擇連鎖商家,不僅做大供給,也利於美團迅速做出標杆樣本。據接近KeeTa的人透露,香港的平台抽傭高達30%,而美團在和不同等級餐飲企業合作時傭金也不盡相同,連鎖門店越多的大集團,其傭金比例越低。

在需求端,可以明顯看到美團基於過往成功經驗的復制,核心的履約能力再次奏效。例如,入港時就推出的准時保,在當地屬於新鮮事物;還有不斷擴大的最遠配送範圍、不斷壓縮的配送時間。

5月,當地媒體曾下單實測,在相同情況下,KeeTa的最長送餐時間爲35分鐘,最終送達時間爲20分鐘;Foodpanda爲40分鐘和60分鐘;Deliveroo爲30分鐘和25分鐘。而在島主的社交平台下方,不斷有用戶留言:有沒有發現美團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了?

「美團起家就是以快取勝」,他回復,「大數據分析不同路线優化送餐速度,伴隨平台採集到越來越多精准的送餐數據,送餐員的送達時間會不斷壓縮,現在只是小試牛刀」。

對手是誰?

美團入港,明面的對手顯而易見,暗處要應對的則是高成本、低滲透率的市場現狀。但從美團在過去5個月的一系列動作來看,與其說是搶奪香港市場,更像是基於核心能力的一次演練。

准確來說,美團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一方面,KeeTa的出現攪動了原本平靜的湖水,Foodpanda、Diliveroo都推出了補貼政策。7月Deliveroo甚至換掉了香港地區負責人,原本的財務及战略總監Nick Price走馬上任;8月,Foodpanda推出了首次使用外賣自取服務送328元優惠的活動,喊出「100元食三餐」的口號。

但另一方面,很多看似應有的布局,KeeTa並未跟進,就如上文提到的「自取服務」。

面對高配送費,其他兩家早就從善如流地推出了自取服務,這是香港流行多年的取餐方式,某種程度可以類比高德地圖推出的「沿途取」,軟仔告訴我們,「不僅是省錢,香港的很多茶餐廳,座位不是很多,大家都會打電話訂餐,路過就自己取一下。」

而KeeTa推出的特別產品是「一人飯堂專區」,60港幣一價全包,最熱門的餐廳是麥當勞。據港媒報道,接近一半用戶在該專區重復下單,最高復購次數接近30次——這更有利於培養用KeeTa點外賣的習慣。

不難看出,美團在香港地區基於核心履約能力進行測試和培養,爲下一步國際化做准備,而非僅限於取悅香港本地用戶。

這和王興在一季度財報會上的定調契合,彼時他官宣了美團入港的消息,並表示「對香港市場積極探索的同時也會保持審慎投入,因此它對公司盈利表現的影響十分有限」。

據接近美團的相關人士透露,不久前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曾在內部提到,「KeeTa不是爲香港定做的,香港市場也不在於香港本身」。

跳出來看,香港對於美團來說,是得天獨厚的「試驗田」。這裏有不同的語言和幣種,豐富的菜系和多元的文化,以及更接近內地的用餐習慣和相對較小的區域範圍。當然也有不可小覷的強大對手,據了解,Foodpanda和Deliveroo早已开始在香港發展非餐外賣,對正在講即時零售故事的美團來說,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香港是美團進軍全球的必經之路,所遇到的競爭和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磨刀石」。

另一個重要佐證是人才策略,據透露,美團在香港招聘的BD人員素質遠超內地平均水平,不少人畢業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他們精通英文粵語,未來將是美團全球化战略的關鍵人才。

在高層方面,KeeTa的主要負責人仇廣宇在去年7月入職美團成爲王興的助手,KeeTa內測期就頻繁出現在香港。從個人背景來看,他不僅曾就讀華盛頓大學、紐約大學,還曾在滴滴、快手負責出海業務並取得較好成績,也是契合的國際化管理者。

事實上,美團想要出海,不止努力了過去的150天,也早於去年10月媒體披露其即將進入香港市場時。

早在2016年,美團就通過海外住宿項目首次探索海外市場,並於次年2月正式推出海外住宿業務。但六年過去,海外酒旅市場並沒有像國內一樣被攻克。

以亞洲市場爲例,酒店分銷技術商SiteMinder發布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排行前五的酒店分銷渠道分別爲:Booking、Agoda、酒店直訂、Expedia Group、攜程。美團甚至並未進入前12。

另一方面,王興對全球市場的野心早有顯露,2017年4月,他在CEO峰會上發表演講《互聯網的下半場,上天入地全球化》,所謂「上天」代表高科技,入地代表「做接地氣的事情」,而「全球化」是「中國企業必須要做的事」。

隨後在2018年-2019年,美團圍繞「food+platform」战略,接連投資了印度外賣平台Swiggy、印尼網約車獨角獸Go-Jek、尼日利亞移動支付平台Opay等。並曾被曝出在2018年就預備進入香港市場。

全球市場的星辰大海,美團期待了太久。當下,美團外賣坐穩內地頭把交椅,想要尋求下一步增長,走出去刻不容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團入港150天:鈔能力、磨刀石與巷战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4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