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市場已經發生了範式轉變。一系列現貨BTC ETF的申請已經抵達SEC,每種基金都希望爲投資者提供一個進入數字淘金熱的新渠道。
在深入了解當前的BTC ETF申請和截止日期之前,理解ETF的概念及其對Crypto行業的潛在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什么是BTC ETF,它是如何工作的?
ETF,即交易所交易基金,是個股和共同基金之間的混合體。它提供了一籃子資產,如股票、債券或商品,可以在主要證券交易所交易。
與在交易日結束時一次性定價的共同基金不同,ETF反映其相關資產的實時價格波動。因此,投資者可以像买賣普通股票一樣买賣它們。
另一方面,BTC ETF是這一想法的自然演進,迎合了Crypto行業的需求。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追蹤BTC價值的ETF。
與直接擁有BTC不同,投資者有時需要參與復雜的存儲和安全措施,BTC ETF允許投資者以熟悉的傳統形式投資BTC。這意味着,雖然投資者可以通過ETF持有BTC價值變動的股份,但他們不一定持有BTC本身。
BTC ETF的魅力在於它有可能在傳統金融和Crypto行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對於習慣於股票市場監管環境的投資者來說,ETF提供了一個更容易進入Crypto投資的途徑,而無需掌握數字錢包或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復雜性。
然而,批准BTC ETF的過程並非沒有障礙。市場操縱、流動性和Crypto行業資產固有的波動性等問題是SEC等監管機構一直保持謹慎的原因之一。
現有的現貨BTC ETF申請列表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前一系列BTC ETF的申請凸顯了金融史上的變革時刻,標志着傳統投資工具與數字資產的交匯。事實上,BTC已經見證了多家金融機構爭相創建現貨ETF,爲投資者提供更容易獲得回報的途徑。
SEC正在評估這些申請,以下是所有現貨BTC ETF申請的詳細列表:
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21Shares合作推出的ARK 21Shares BTC ETF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21年以來他們一直在尋求批准。
由於擔心市場操縱和投資者保護措施不足,SEC此前曾拒絕過他們的申請。然而,方舟的首席執行官Cathie Wood仍然保持樂觀。她猜測SEC會同時批准多個ETF,而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營銷能力和有效溝通。
Wood表示,“因爲這些基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市場營銷和信息溝通。我們正在努力宣傳我們的研究是深入的,我們從2015年开始就一直在做這件事。”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這個觀點。美國金融改革集團Better Markets的法律代表Scott Farnin認爲,現貨BTC市場很容易被操縱,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必要的風險。
Farnin說,“首先,現貨BTC市場有着人爲誇大的交易量,因爲存在猖獗的操縱和洗錢交易;其次,這個市場高度集中;最後,BTC網絡依賴於個人和實體來維護。BTC網絡的這些特徵使得現貨BTC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操縱,給投資者和公共利益帶來不必要的風險,而擬議的規則變更對於消除這些威脅幾乎沒有作用。”
盡管如此,貝萊德(BlackRock)的iShares BTC信托基金還是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貝萊德作爲全球最重要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着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產,其申請很難被忽視。
Crypto指數公司CF Benchmarks的首席執行官Sui Chung強調了其對市場透明度和完整性的奉獻,他還表示,“CF Benchmarks的價格數據完全來自Crypto交易所,這些交易所遵守市場誠信和透明度的最高標准,這爲投資者提供了保護。並且,貝萊德的多次參與表明BTC仍然是一些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感興趣的資產。”
爭奪BTC ETF的競爭升溫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也重新开始了對現貨BTC ETF的追求,此舉與貝萊德的申請僅相隔數天,顯示出該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
盡管之前因爲欺詐和操縱問題而遭到SEC拒絕,但Bitwise仍然堅定不移。Bitwise的首席投資官Matt Hougan暗示,在批准現貨ETF方面,將採取審慎的態度。
在類似的努力中,VanEck的BTC信托最近在Cboe BZX Exchange提交了一份文件。SEC的委員Hester M. Peirce和Mark T. Uyeda曾明確表達過他們的擔憂,說明了BTC信托還將面臨重重挑战。
這兩位委員宣稱,“我們認爲,SEC正在使用一套不同於其他類型商品ETPs的目標,將這些現貨BTC ETPs排除在我們監管的交易所之外。”
WisdomTree也不甘示弱,重新提交了其WisdomTree BTC信托的申請。盡管兩次申請均未成功,但他們仍希望能讓投資者了解BTC的價格走勢。該公司的獻身精神與景順(Invesco)如出一轍,後者是一家管理着約1.49萬億美元資產的巨型投資公司。
兩家公司的申請都強調了美國投資者在沒有現貨ETF的情況下所面臨的風險,顯示了其主張的緊迫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