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比特幣資訊網

七夕會·美食|邂逅肉骨茶

肉骨茶,雖名曰茶,其實沒有絲毫茶葉和茶水,而是豬肋骨加香料、藥材等煲煮的湯而已。

獅城新加坡的美食美譽有加,珍寶海鮮舫的黑胡椒蟹、東海岸的生猛海鮮、牛車水的風味小喫……無不色香味鮮形美,而不期而遇的肉骨茶,更是食之齒頰留香,余味纏綿。

今年5月,我到新加坡旅遊,受到朋友陳浩強的熱情接待。陳先生祖籍是中國汕頭,出生在新加坡,今年66歲,妥妥的“移二代”,深諳新加坡風土人情。他不容置疑地說:“到新加坡,不能不喫肉骨茶。”客隨主便且美食不可辜負,我既樂意又有了些許期待。

深受東南亞老饕青睞的肉骨茶,雖名曰茶,其實沒有絲毫茶葉和茶水,而是豬肋骨(俗稱排骨)加香料、藥材等煲煮的湯而已,且有“潮州派”,湯色更淺,味道更淡;還有“福建派”,藥香更濃,口味更重。

那天,我們去了醉花林俱樂部內的黃亞細肉骨茶店。正值午飯時間,店門口已排着不短的候餐隊伍。約300平方米的店堂,白牆如洗,長桌方凳整齊有序,20余張餐桌座無虛席。店內的右側是肉骨茶的烹制處,明廚亮竈。兩位年輕的師傅煲煮、裝盤、送餐、收款、清潔餐桌,快速有序,一如“流水线上的卓別林”。

趁着候餐的間隙,陳先生講起了肉骨茶的“身世”:“當年華人下南洋,在碼頭做勞工,碼頭裝卸成包的大米、藥材、香料等,偶爾有破包,些許米、藥材、香料掉在地上並被視作‘垃圾’。勞工們則在下班後掃起這些‘垃圾’,帶回家熬煮,以後再加豬骨、豬下水等,煮就後,湯色濃濃,藥味淺淺,美味滋滋,撒上白胡椒粉,香氣四溢,居然成了重體力勞工滋補身體、恢復體力的上乘佳餚。”

那日,我們點了肉骨茶、紅燒豬蹄花、燙豬肝、滷汁豆腐、生菜、油條等,還配以一碟醬油,一碟小米椒和小碗白米飯,色香味俱全。喫在嘴裏的肋排鮮香順軟,湯汁濃鬱,湯汁中淡淡的藥味和滿滿的胡椒味;將油條泡在湯汁中,油條瞬間化松酥爲柔軟,裹着湯汁的油條“香味”撲鼻而來,味道“別具一格”,味蕾的滿足感陡然而生。我很快喝空了湯,並讓師傅再續一碗,且欲罷不能。

就餐中,陳先生介紹了黃亞細肉骨茶店的“前世今生”。上世紀60年代初,年輕的黃亞細跟隨父親在裏峇峇利路口賣肉骨茶,賣出了名聲。上世紀70年代初他另立門戶自己出來打天下,現有一家總店,三家分店,他們用材講究,選用印尼進口當天屠宰的豬肋,加上桂皮、八角、蒜頭、胡椒等煲煮;火候恰到好處,再佐以獨家祕方。現在,店裏天天高朋滿座。

餐畢,飲茶小坐。我的目光被店堂牆壁上的大幅照片吸引。陳先生見狀,便爲我說起了多年前的一則“趣聞”。當年正在新加坡訪問的香港特首要到他們店品嘗肉骨茶,但晚上9點半才能到,黃亞細拒絕了,因爲當時肉骨茶店營業時間爲早上6點到下午2點,他不愿意因爲某個重要人物而特地延長營業時間。此事讓人陡生好奇,但意外的是他們的生意更加興旺了。有趣的是,此後這位特首又約了幾次,其中最後一次才如愿(其中一次已預約,因公務衝突而取消)。

邂逅肉骨茶,所見所聞所食,讓我浮想聯翩。雖然,此“茶”已非彼“茶”,我們從中依稀可見當年華工謀生的艱辛和華人創業的不易。(薛全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七夕會·美食|邂逅肉骨茶

地址:https://www.globalstockvip.com/article/2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