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威脅加密貨幣的核心價值觀?
作者:Kadan Stadelmann,CryptoSlate;編譯:鄧通,金色財經
隨着投資者迫不及待地期待即將到來的比特幣ETF,卻讓他們的比特幣被高盛和摩根大通這樣的金融巨頭嘲諷性地掌控,而伊麗莎白·沃倫參議員對自我監管的战爭正在繼續,美國比特幣行業正面臨着一個全新的範式。這種全新的範式可能對行業來說並不那么有利。
將來,美國公民持有的比特幣可能不再由普通人持有,而是由高盛、摩根大通和其他大型機構持有,而且這可能會成爲法律所要求的。盡管比特幣社區在很大程度上慶祝最近比特幣ETF的批准,期待着價格上漲,但這一工具仍然爲旨在消除對手方風險的技術引入了對手方風險。這實際上剝奪了比特幣的創新性。
購买比特幣 ETF 的人將收到紙質證書,而不是比特幣,特別是考慮到 SEC 希望 ETF 以現金存入/兌現的方式發行。 因此,比特幣 ETF 將比特幣從持有者手中奪走,以換取便利,以及當大型受監管機構托管資產時獲得的某種程度的安全感。
此外,還有沃倫的法案,它將迫使投資者通過比特幣旨在規避的中央機構進行交易。再也沒有自我監管,再也沒有冷存儲。參議員對自我監管的战爭將削弱軟件公司創建安全的“非托管”加密錢包的能力,用戶可以控制自己的資金,而不是將這些資金委托給往往不可靠的加密交易所和第三方托管人。
這項法案,很可能違反憲法,並被稱爲數字資產反洗錢法案,將通過禁止使用數字資產混合器,並要求自托管錢包、礦工和驗證者實施反洗錢(AML)政策,從而損害消費者和行業利益。
令人悲哀但又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在美國的未來岌岌可危。雖然很多人都認爲比特幣是一種商品而不是一種證券,但如果你不能持有自己的比特幣,這有什么區別呢?整個行業將不得不轉向與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爭論代幣的問題,而是與參議院和行政部門爭論持有比特幣的權利,最終將一案(或多案)提交給最高法院,其結果將對比特幣在美國乃至全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禁止自我監管的發展將使美國陷入金融時代的石器時代,盡管在比特幣的起初階段,很多創新都源自美國。這一切都將結束,這可能會對全球市場產生影響,使亞洲繼續主導加密貨幣市場。歐洲也可能成爲一個重要的參與者,特別是在《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規形式的明確監管下。
這兩個問題如此密切相關,幾乎讓人懷疑是否存在一種陰謀來破壞中央銀行和失控貨幣政策之地中本聰的發明。至少,這表明了一個國家已經迷失了方向,從創新的堡壘變成了爲大型金融機構壓制創新。
比特幣系統的大前提是我們持有自己的比特幣,無需類似貝萊德集團、高盛或摩根大通這樣的中間人。沒有自我監管就沒有區塊鏈。任何用戶都應該在道德上被允許下載比特幣客戶端,生成交易地址,並將比特幣存儲在自己的設備上,由私鑰和種子短語保護。這就是金融主權,這才是比特幣——以及加密貨幣——真正關注的問題。這是根本性的。但在美國,形勢看起來非常糟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