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臨近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許多人家也紛紛开始准備起了月餅,一半當做節禮,一半則留着和家人分享食用。
但這月餅互相送來送去的,一個節過完家裏的月餅反倒是越來越多,即使月餅再香酥可口喫多了也難免會膩,最終成爲了一種“甜蜜的負擔”,而對於這些剩月餅,廣東人是最懂得如何處理加工,變“剩”爲寶的。
在廣東,有一種名爲“雞仔餅”的特色點心,它也是廣東的四大名餅之一,而這雞仔餅最初就是用這剩月餅做成的小喫。據說在清朝鹹豐年間廣州當地有五大家族,而這五大家族之一的伍家主人名爲伍紫垣,他臨時接待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碰巧的是當日主廚不在,伍紫垣便吩咐了家中的婢女小鳳來准備一款廣東點心以給客人食用。
小知識:廣州四大名餅分別是:老婆餅、杏仁餅、盲公餅、雞仔餅
可家中用來制作點心的材料也並未准備齊全,當時正逢中秋前後,小鳳急中生智便到所屬主人產業的成珠茶樓那裏,將常年儲存的惠州梅菜和五仁餡的月餅取回去一起搗碎搓爛,再加上用糖醃過的肥豬肉丁,放入鹽和其他一些香料混合拌勻,包裹上餅皮揉捏成丸型後壓扁,最後放進烤爐裏烘烤至金黃酥脆。
這烤好的小餅在獻給客人品嘗後,客人被這餅獨特的香酥口感,以及甜鹹兼具的滋味深深吸引住了,表示很是喜愛並問這小餅叫何名,因此餅是由小鳳制作而成的,伍紫垣便說這餅爲“小鳳餅”。
小鳳餅就此流傳了下來,但還並未成爲廣州當地的名餅,大約在半個世紀後,成珠茶樓原本因中秋節准備的大量月餅竟滯銷了,制餅的師傅就想到了小鳳餅,就大膽的將剩下的月餅混合上豬肉、菜心制成餡料,又加了南乳、蒜蓉、五香粉、胡椒粉等調味料,烤出了滋味更爲濃鬱鮮香的小鳳餅,故而這“成珠小鳳餅”一經出售就好評如潮,一躍成爲當時最受歡迎的點心,名聲也就此傳出。
後來,小鳳餅因外形很似雛雞,而且這雞在人們眼中也是鳳的原型,所以就又給這小鳳餅起名爲雞仔餅。雞仔餅聽着只是用剩月餅翻新的產物,但它能得到最會喫的老廣們的認可,那一定是有它獨特的魅力在其中。
先說說用月餅的妙處,五仁餡月餅是我國月餅界的經典之作,集結了花生、芝麻、瓜子仁、核桃、橄欖仁這些很是鮮香的堅果仁,雞仔餅有了它們就不會缺香味,而且月餅的酥皮本是酥中帶軟但經過一番烤制後徹底變爲很多人都喜歡的酥脆口感。
另外,別小瞧了雞仔餅裏加的豬肉,是專門取的豬背上最爲厚實的一塊肥膏,切成小丁後要用白糖和燒酒共同醃制數天,讓易膩的油脂漸漸滲出來,剩下的才是精華,這醃好的肉雪白瑩潤如冰,故取名爲“冰肉”,將它混入餡料裏,在烘烤後肉的油脂香氣慢慢在餅中擴散开來,雞仔餅至此也才算是有了靈魂。
再加上南乳的鹹香、蒜蓉的辛香、蛋黃的鮮香,使雞仔餅的香味很富有層次感,甜中帶鹹,耐人尋味,越嚼越香,配上茶水一起食用更佳,茶的清香剛好化解去了雞仔餅的那一絲絲油膩感,只會讓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雞仔餅在廣州當地人的心中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幾乎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它既是童年的回憶,也是老廣州的味道。但對於初嘗雞仔餅的外地人來說,可能多少會有些喫不慣,覺得這點心不甜不鹹的,還有一股蒜味,而且也不太能接受裏面的冰肉,喫一兩塊就膩了。
不過,還是很建議大家能到廣州的老式餅店裏去嘗一嘗正宗的雞仔餅,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說不定多喫幾次就會深深愛上。另外,如果有很喜歡喫雞仔餅或是對它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但又不方便親自去廣州的,也可以在中秋節前後自己在家嘗試做雞仔餅,剛好也能換一種方式消滅掉多余的月餅。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喫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