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M ANDREW;編譯:深潮TechFlow
代幣價值的積累至關重要。有價值的代幣保障了其區塊鏈的安全性。驗證者需要經濟激勵來誠實地參與其中。他們需要以有形價值的方式獲得獎勵。如果沒有激勵,他們將停止驗證。驗證者的缺失會危及區塊鏈的安全性。
目前有超過 2500 種代幣。代幣的類型已經超出了 L1 的範疇。區塊鏈代幣是用於保障區塊鏈網絡安全的代幣。比特幣(BTC)、以太坊(ETH)、SOL、AVAX 和 NEAR 是原生區塊鏈代幣的例子。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協議和應用程序有自己的代幣。在加密貨幣中,價值的創造和積累變得越來越重要。原生區塊鏈代幣對其代幣有明確的用途,它們有價值。而對於協議和應用程序相關的代幣來說,情況並非如此。而且,在所有代幣的情況下,價值的積累和分配都變得混亂不清。
本文概述了代幣創造價值的四個途徑,並詳細說明了它們的缺點以及它們與不同類型代幣的關系。
代幣可以有四種途徑獲得價值:
實用性
生產性資產
價值儲存資產
治理權
實用性
如果資產在某項努力中消耗了勞動或者物質,則具有實用價值。商品和貨幣是實用性的例子。它們通常被稱爲可消耗或可轉化的資產。例如,汽車行駛時會消耗汽油,去歐洲度假時會使用歐元。它們有用且有價值,因爲它們提供了達到目標的手段,比如在例子中的交通和度假。
代幣具有實用價值。代幣在區塊鏈上被用作交換手段。用戶使用區塊鏈的原生代幣購买區塊空間。驗證者以原生代幣獲得報酬,以確保交易正確輸入到鏈上。
L1 區塊鏈需要原生代幣。原生代幣確保了不同方之間的去中心化和協調。它防止了區塊鏈受制於中央權威。想象一下,如果以太坊的交互是以美元進行的,去中心化的無許可模型將會崩潰。一個中央角色,即美國政府,將控制以太坊。這個中央角色可以審查交易並重新組織區塊。這將違背區塊鏈的目的之一。
原生代幣對於設計去中心化的無許可網絡至關重要。但並非所有基於代幣的項目都是如此。在 L1 之外,通常沒有驗證者可以獲得報酬。項目設各種需求點來爲其代幣制造某種形式的實用性。例如,他們的原生代幣需要用於與其協議進行交易。代幣持有者被激勵“質押”,這是一個誤解。所謂的“質押”與驗證交易無關,而是爲了防止代幣銷售。這人爲地提高了代幣價格。
代幣噓頭創造了一個反射模型。越多的人與協議互動,購买需求就越大。代幣被鎖定的數量也越多。但是一旦購买需求減少,就沒有什么支撐代幣價格的東西了。價格就會崩潰。
人爲制造的實用性是有道理的。創造這些有用協議的企業家、开發者和社區設計了代幣經濟模型以獲得報酬,這是應該的。他們开發了有用的技術。然而,爲了企業家報酬而人爲創造代幣的“實用性”,會產生次優的代幣經濟模型。在开發者報酬和長期可持續性之間平衡代幣經濟設計對於行業的持續增長是必要的。
代幣的“實用性”也可能是一種僞裝。代幣不能直接代表協議中類似股權的利益,否則可能會遇到監管挑战。代幣可以爲協議提供非必要的實用功能,並作爲合成股權進行交易。
加密貨幣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代幣。L1 代幣具有明確且必要的實用性。其他代幣的實用性可能模糊不清。
生產性資產
生產性資產能夠產生回報。房地產、公司股票和債券都是生產性資產。它們也被稱爲資本資產。它們產生有價值的東西。購买它們是基於對未來回報的預期或合同義務。債券有合同義務向持有人支付披露的利率。房地產所有者通過租金收入獲得回報。股權所有者擁有公司的現金流權益。他們的回報來自將現金流重新投資到業務中或分配給股東。
代幣具有生產性資產的特徵。它們產生人們愿意支付的有價值的東西。它們產生收入並產生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是利潤。L1 代幣通常通過銷毀代幣來重新分配獲得的利潤。銷毀代幣會將其從流通中移除。
在 L1 之外,利潤的積累和分配是模糊的。這可能是出於監管不確定性的原因。如果代幣向持有人分配利潤,它可能被視爲一種證券。
市場正在努力解決代幣價值的積累問題。有人認爲不收取費用或不積累代幣價值的協議是沒有價值的。其他人則認爲他們不收費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市場份額,並避免潛在的監管挑战。將資金重新投資到業務發展中比返還給代幣持有人更具資本回報率。
很多 Web3 的協議被類比爲亞馬遜。亞馬遜爲了鞏固其主導地位而虧損了幾十年。它只偶爾以微不足道的回購形式向股東分配資本。這個類比只在某種程度上准確。是的,協議可能正在鞏固其市場份額並像亞馬遜一樣進行再投資。但是,亞馬遜始終可以選擇如何分配其資本。它評估了將資金重新投資到業務中與返還給股東之間的利弊。對於協議來說,這些替代方案並不那么明確,至少目前還不明確。
對於一個協議來說,今天要理解的關鍵是它如何創造價值,如何捕獲這個價值以及這個價值如何在未來分配。在這個背景下,亞馬遜的類比是適當的。如果市場相信一個協議能夠創造和捕獲價值,並負責地管理所創造的資本,市場將不太關注分配問題。如果一個協議實際上無法捕獲其創造的價值或者進行不負責任的資本配置,那么分配的路徑就更加重要。
協議的資金庫正在越來越多地積累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資金庫對於積累的資本如何處理將成爲首要問題。資金庫是否將資本分配給代幣持有人?如果是,那么如何分配?它是否將資本重新投資?誰來做出這些決策?如何評估替代方案?突然間,孵化協議的代碼現在需要一個組織結構來決定如何處理所創造的價值。
價值儲存資產
價值儲存資產包括藝術品、收藏品和黃金。它們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爲它們的稀缺性和社會地位。人們相信它們有價值,所以它們就有價值。這是一種模因效應。黃金並不是突然成爲一種價值儲存資產的。它是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裏逐漸成爲的。當達·芬奇繪制《蒙娜麗莎》時,並沒有打算創造一種價值儲存資產。它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成爲的。中本聰旨在开發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允許在线支付而無需信任第三方。比特幣白皮書中也沒有提到“價值儲存”。
資產不能被設定爲價值儲存手段。這是由於某些屬性和社會發展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被賦予的綽號。因此,價值存儲如今對於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的加密資產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
治理
只有當治理權涉及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時,治理權才具有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可以體現在生產性或商品性資產上。就像對於公司或協議如何分配資本的投票權是有價值的,對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如何控制石油產量的投票權也是有價值的。
在加密貨幣領域,治理本身並不具有價值。治理需要與具有生產性或實用性價值的事物相結合。
總結
實用性和生產性資產是加密資產的兩個最重要的途徑。協議需要一個實用性組件,才能讓某人首次購买代幣。它需要一個生產性資產組件,才能讓某人繼續持有它。比特幣和以太坊是獨樹一幟的。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具有實用性和價值儲存屬性。此外,以太坊還具有生產性資產特徵。
我懷疑,“實用性”方面(除了 L1 協議)的價值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除了 L1 區塊鏈,其他應用 / 協議可能並不需要原生代幣。流動性質押協議可以通過其流動性質押衍生品和 ETH 或穩定幣來運作。它實際上並不需要原生代幣,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如此。
原生代幣有時是爲了可理解的盈利手段而創建的。它是准股權,但實際上並不是股權。爲了符合監管要求,它被包裝在“實用性”的外衣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代幣的“實用性”方面可能會破壞價值。協議向用戶授予代幣以促進其有用性。例如,如果用戶需要使用代幣與協議進行交互,那么代幣就需要到達用戶手中。空投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問題在於,隨着越來越多的代幣被授予,協議的未來價值將被逐漸分割成越來越多的代幣,從而降低了每個代幣的價值。
監管的明確性可能會消除代幣實用性的需求。然後,協議可以消除不必要且成本高昂的發行和反射性代幣模型。用戶可以簡單地使用協議所構建的區塊鏈原生 L1 代幣或穩定幣與協議進行交互。結果將是用戶體驗的巨大改善。加密貨幣幾乎需要爲每個事物使用不同的代幣。與每個不同的 L1 進行交互需要使用區塊鏈的原生代幣。使用應用程序可能還需要另一個代幣。所有這些代幣都需要提前擁有。如果用戶想要使用另一個區塊鏈,那么資產就需要橋接到目標鏈,這容易受到黑客攻擊。這對用戶來說是一場噩夢。
想象一下,如果顧客在每家商店購物時都必須使用不同的貨幣。那將是一種低效的混亂。這就是加密貨幣的體驗。
全球有 180 種貨幣,但大部分全球貿易是以美元、人民幣和歐元進行的。加密經濟也將如此。大多數交互將圍繞幾種實用性資產展开。在背後,可能會使用許多不同的代幣來促進交互,但用戶對此毫不知情。
如果代幣不需要以實用性爲掩飾,它們可以成爲許多人隱藏的准股權。
等等…這不是在重新創造我們已經擁有的證券嗎?
有點像,但更好。
代幣是一種新穎的發明。它們易於創建、跟蹤、交換和結算。它們比傳統證券要優越得多。使用代幣的區塊鏈比我們過時的金融基礎設施更高效和透明。
我認爲代幣將代表區塊鏈、加密協議和鏈上映射的鏈下資產。除了 L1 區塊鏈之外,代幣價值的來源將是其生產性屬性。大多數代幣將被視爲生產性資產。因此,它們的價值取決於其產品的質量、市場需求的規模和網絡效應。只有少數加密資產將具有實用性、生產性和價值儲存資產的屬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